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矿洞铸兵:科技融武与势力凝聚 ...
-
第十九章矿洞铸兵:科技融武与势力凝聚
阿武爷刚把矿洞的路线画在粗布上,胡多金就对着通讯器敲定了开采小队的人选。晨光里,赵卫带着五个归附者扛着铁镐往后山走,每个人都裹着厚棉袄,腰间别着短刀——这是胡多金特意叮嘱的,矿洞岔路多,得防着意外。阿武爷拄着木杖走在最前,时不时弯腰捡起路边的碎石:“这石头能铺在矿洞的路上,免得滑。”
矿洞口的灌木丛刚被拨开,赵卫就用手电筒往里照了照,喊:“里面没塌,就是有点闷!”他先钻进去,用带来的木杆敲了敲洞顶:“结实着呢,李伯的架子搭起来前,咱们先清碎石。”归附者里力气最大的孙二立刻拎起铁镐,往碎石堆砸去,“哐当”一声,碎石溅起,却没人抱怨——他们知道,挖了铁矿,就能造新武器,以后跟黑鸦军打,就不用总用旧铁丝和废铁皮了。
胡多金没跟着进矿洞,而是留在谷里找王姐。后勤组的空地上,王姐正对着一堆旧汽油桶琢磨,旁边放着从超市找来的石棉和耐火泥(用溪边的黏土混了石灰粉)。“金姐,我想把这汽油桶改造成熔炉,里面衬上耐火泥,能扛住高温。”她指着桶底,“再在这儿开个口,用来倒铁水,上面接根烟囱,把烟排出去——不然呛得没法干活。”
胡多金蹲下来,看着王姐画的草图,心里对应着面板提示【熔炉改造方案:汽油桶+石棉+耐火泥,温度可达1400℃,满足铁矿熔化需求(转化率40%)】,点头说:“再做几个铁模,长矛头要菱形的,加防滑纹,短刀身做宽点,适合劈砍——木柄让李伯用榫卯接,比钉子牢。”
王姐眼睛亮了:“我还能做个‘比重秤’,用超市的弹簧秤改,测矿石的含铁量!之前拆的旧温度计,灌上酒精标上刻度,还能测熔炉温度,比瞎烧靠谱多了。”她边说边找工具,手里的螺丝刀转得飞快,没一会儿就把弹簧秤的外壳拆了,露出里面的弹簧:“你看,这样挂块矿石,再放水里,就能算比重,知道这矿好不好。”
李伯这时扛着几根硬木走过来,听见两人说木柄,凑过来插话:“榫卯接铁头没问题,我还能在木柄上刻防滑纹,冬天戴手套也握得牢。”他蹲下来,用刀在木头上划了几道纹路,“这样的纹路,比光溜溜的木柄强,砍人的时候不容易脱手。”
没几天,矿洞的开采就上了正轨。每天辰时,赵卫的小队准时出发,傍晚就能运回两筐铁矿石;李伯带着木工在矿洞搭了稳固的木架,还在洞口做了个挡风的草帘,免得冷风灌进去冻着人;王姐的熔炉也搭好了,第一次点火时,浓烟从烟囱里冒出来,谷里的人都围过来看,连流民的孩子都扒着大人的腿,好奇地盯着通红的炉口。
“开炉!”王姐喊着,把敲碎的铁矿石倒进熔炉,又往里面加了几块木炭。胡多金站在旁边,看着面板上【熔炉温度:800℃→1200℃→1400℃(铁矿熔化临界点)】的提示,心里数着时间。没一会儿,王姐用长铁钩打开炉底的口,通红的铁水顺着槽流进模具里,发出“滋啦”的声响,谷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这是他们第一次自己铸铁。
等铁水冷却,王姐小心翼翼地打开模具,一把带着热气的长矛头露了出来,菱形的刃口泛着冷光,防滑纹清晰可见。“成了!”她举起长矛头,兴奋地喊。李伯立刻递过做好的木柄,用榫卯精准地卡进铁头的凹槽,再敲上一根木楔:“你试试,牢不牢!”
陈姐接过长矛,挥了挥,比之前用的废铁长矛轻了不少,却更趁手:“好东西!这样的长矛,戳黑鸦军的盔甲,一戳一个准!”她对着旁边的木靶戳过去,“噗”的一声,长矛头直接扎进木靶,没到柄根。面板上【新铸长矛:攻击力+30%,耐用度+50%,适配“群体冲锋”战术】的提示跳出来,胡多金笑着点头:“再铸二十把长矛、十把短刀,优先给核心团队用,归附者先练基础器械。”
随着铁矿开采和兵器铸造,清溪谷的分工越来越细,像一台慢慢转起来的机器。张姐每天清晨都去农田巡查,之前种的荞麦和萝卜已经冒出了嫩芽,她把发酵好的饼干肥小心地撒在地里:“这些肥够用到收割了,到时候咱们就能吃上新粮了。”刘婶的草药田也种满了蒲公英和艾草,她还教了两个流民姑娘认草药,每天一起采摘、晾晒,医疗点的草药储备越来越多。
军事训练也没落下。陈姐带着核心团队练“长矛+弩箭”协同,五人一组,两人持盾在前,两人长矛戳刺,一人弩箭远程,动作越来越齐,面板上【核心团队“群体冲锋”熟练度30%→60%】的提示,胡多金看在眼里。赵卫则带着归附者练基础器械,从握刀的姿势到挥砍的力度,一点点教,孙二之前总握不稳刀,现在却能精准地砍中木靶的中心,他笑着说:“赵什长教得好,现在砍人肯定没问题!”
这天傍晚,胡多金召集核心成员和关键归附者在临时议事屋开会。屋里的石头桌上,摆着新铸的长矛、短刀,还有张姐画的农田长势图、王姐的熔炉改造记录、李伯的木架搭建草图。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议事”,连阿武爷都坐在主位旁,手里攥着矿洞的路线图。
“第一,铁矿开采要加快,争取一周内再铸三十把兵器,归附者也要配上新武器。”胡多金指着兵器样本,“王姐,你再改两个小熔炉,分批次铸,别耽误时间。”
“第二,农田要加派人手,张姐你看需要多少人,从归附者里挑勤快的,跟着你学种地。”胡多金转向张姐,“冬天快到了,得赶在降温前把荞麦收了,萝卜也得埋进土里存着。”
“第三,军事训练要分阶段,核心团队练夜战,归附者练防御,月底搞一次演练,看看效果。”陈姐立刻接话:“我已经跟赵卫商量好了,夜战就练听声辨位,用你说的‘响铃绳’当障碍,练熟了不怕黑鸦军夜袭。”
阿武爷突然开口:“后山还有片竹林,能做弩箭的箭杆,我带流民去砍,再教他们削箭羽,比买的好用。”赵卫也补充:“矿洞的守卫可以加两个人,我让小马和老周轮班,保证矿石安全。”
胡多金看着眼前的人——王姐在记录铸兵进度,李伯在琢磨新的木架设计,张姐在算农田的人手,陈姐和赵卫在讨论训练细节,阿武爷在画竹林的路线图,连阿武娘都抱着孩子,在旁边帮忙递东西。面板上【智囊团初步成型:核心决策效率+30%,归附者执行力+25%,全员归属感+15%】的提示亮着,她突然觉得,这就是她在异世界的“根”——不是某个地方,而是这群愿意跟着她一起拼、一起建的人。
散会后,胡多金走到谷口的哨塔旁,赵卫正拿着新铸的短刀,在月光下磨着刃。“金姐,你看这刀,比之前的废铁刀强太多了。”他递过刀,刀柄的防滑纹在月光下清晰可见。胡多金接过刀,手感沉甸甸的,刃口泛着冷光——这是他们自己造的武器,是力量的象征。
远处的卧虎寨方向一片漆黑,没再出现那道诡异的绿光,可胡多金知道,平静只是暂时的。黑鸦军丢了粮仓,肯定会来报复;矿洞的铁矿虽够目前用,可长期下去还得找新矿;流民归附得越来越多,据点的建设还得加快。她握紧手里的短刀,指节泛白——但现在,她不再是一个人,她有智囊团,有部下,有能一起扛事的家人。
夜风裹着荞麦的清香吹过来,哨塔的火把晃了晃,照亮了谷里的木屋、农田和正在训练的人影。胡多金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等新武器铸够了,训练练熟了,就该找黑鸦军算总账了——而这清溪谷,就是他们打赢这场仗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