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二瑶村两面环山,小瑶山斜靠大瑶山,两相衔接的山脚下是不足百户的小村子。
此时,村子里一片黑暗,只山脚下一户人家上空冒着些许灰白色的烟。
昏暗的烛火中,年轻妇人刻意压低的声音,在散发着面香的白雾中显得格外柔和:“孩儿他爹,我把窝窝给你包上,这是给你灌的热水,你路上喝。”路远,半路慢慢凉了,正好解渴。
“行,你别忙活了,回屋歇着吧。时辰还早呢,我办完事就回来了。”孟平咽下嘴里的馍馍,一口气把碗里的热水喝完,随手抹了把嘴,按了按胸口前的衣服,站起身接过媳妇手里的背篓背在背上,压低的声音带着笑。
刘晴嘴上应着,还是把人送到大门外。
看着媳妇眼里的担心,孟平拉了一把肩上的背篓,笑着说:“快回屋吧,我估计要到傍晚回来了。”
二瑶村距离县城远,走路起码要三个时辰。到地方估计就中午了。
“哎,你也当心些,不着急。”说着,她话头顿了顿,沉默了片刻才看着面前的汉子继续说道:“找个合眼缘的。”
“哎,我记着了。”孟平下意识看了一眼媳妇身后的家,可惜除了厨房其他地方都暗着。
“我走了,回吧。”
刘晴挥挥手,直到看不见人影了,这才转身回家。
这时天还早,路上没什么人。孟平一路闷头走,中间几乎没歇着,等到了县城外,刚好晌午头。
他也没急着进城,而是转头找了个干净一点的地方,喝水吃饭。
早上热乎的野菜窝窝这会儿已经凉透了,现在天气刚开始热,吃着倒是正好。
啃完手里的窝窝,孟平拿上还剩下一半的水,站起身抻了抻起皱的衣服,抬脚进了县城,直奔县城东南角去。
那里是人市,县城里买人大多是在那边。
刚刚走近,就听到里面嘈杂的人声,以及隐隐飘出来的不算好闻的味道。
孟平心里越发紧张,但他今天是来买人的,可不能一开始就漏了怯,要是遇到不好相与的牙人,定会被狠狠地宰上一宰。
他深吸一口气,搓了搓手,抬脚往里面走。
越往里面走,声音越大,穿着精细,脸上带着嫌弃的管事正和牙人讨价还价。
牙人身后站着数十个低眉顺眼,看着也就十来岁的汉子。
随着交易敲定,几个人去一边写契书,孟平连忙往旁边让了让。
孟平想要年岁小一些的姑娘或者小哥儿,正看着,忽的听到一声:“这位老爷是想瞅瞅什么样的?”
孟平被这声音吓了一跳,一转头,就看到自己前面,站着一个腰间别了木牌和鞭子,正笑着看着自己的牙人,连忙把自己的要求说了。
剧烈的疼痛过去,林遥感觉自己像是一朵云,轻飘飘的。这种状态很奇怪,不疼不痒却没个着落。
直到感觉自己被踩了好几脚,林遥本能想躲却没有力气,脑袋昏昏沉沉的,隐隐约约听到两个人的说话声。
“这位老爷,年岁小的就这几个,其他的都是和家里人一起的。你看看这里面有没有您中意的?”
这是一件小屋子,里面或坐或躺的有不少人,看到牙人带着人进来,连忙站起身。
听说孟平要买年龄小的,几个带着孩子的大人连忙抱紧身边的孩子,显然是怕自己和孩子被分开。
不过显然牙人没那个意思,说着,他敲了敲墙壁,“十岁以下的哥儿和姑娘都站出来。”
话音刚落,本来拥挤的人群悉悉索索的散开,从里面挤出来四个低着头的小孩子。
“都抬起头让老爷瞧瞧。”牙人看了一眼并排站着的四个人,吩咐道。
一听这话,几个人慢慢抬头看向牙人身边的孟平,眼睛里带着怯弱,和孟平对视上又慌忙的低下头。
看着面前瑟缩的几个孩子,孟平眼底划过一丝不忍。
“这几个孩子都多大了?”
“这三个五岁了。”牙人挥着手里的鞭子,指了指其中两个小哥儿和一个姑娘,又指了一下靠角落的小哥儿:“这个大一点七岁了。”
年龄都不大,身上瘦巴巴的没肉,三个小哥儿额间的痣都很淡。孟平一时之间有些拿不准选哪个好。
媳妇让他选投缘的,但仅一眼,这几个都差不多。
正当孟平为难之际,牙人扫了一眼屋里的其他人,像是想到了什么,径直走到角落,从里面拎出来一个小孩儿,小孩儿头无力的垂着,看不出来是小哥儿还是姑娘。
看着瘫软在地上的孩子,孟平脚下动了动,下意识想去扶一把,但好在及时停住了,只是开口问了一句,“这孩子是怎么了?”
牙子明显看出孟平心软,他干这行这么久了,孟平一进来他就知道,这人一看就是庄稼汉子,第一次来这种地方,虽然言行间尽力装的自然,但多少还是局促。
秉承着不怠慢客人,他态度还算不错。
此时见孟平问这小孩,心思一转,笑着说道:“这孩子是个哥儿,八岁了。这不是前两天下雨天凉,冷着了。原本说要带去给大夫看一看,一忙又给耽误了,绝对没有其他问题。两副药下去就好了。对了,这小哥儿是这几个里面长得最好的。老爷您看,您要是想买这个,我给您便宜一些,一两银子,您带走?”
小孩子原本就不赚钱,又是个哥儿,现在还病了,少不得要再搭进去一些银钱,别再赔进去。现在能出手自然是最好的。
况且,他这人眼睛利着呢,这庄稼汉子看着没多少钱,但瞧着是个心善的,这小孩被买过去,再苦也苦不到哪里去。
有时啊,比进深宅大院里强啊。
孟平看着地上的小哥儿,又瞧了瞧旁边低着头不敢吭声的四个孩子,到底还是没忍住。
八岁,比他家锦逸小了两岁呢。至于牙人说的话,孟平还是信了两分的,毕竟是官家的地方。而且前两天下雨,夜里天冷,这小哥儿就一身破烂薄衫,这里又没有防寒的东西,也就地上铺了一层稻草。
至于说是会给孩子看大夫,可如果真想看,也不会耽误到现在。
“行,我就要这孩子,写契书吧。”孟平上前,主动去抱地上的小哥儿。
许是察觉到有人动他,小哥儿下意识想往后缩,但没什么力气,看着像是抖了一下。
孟平只当小哥儿害怕,心里越发怜惜。
“乖,咱们回家了。”孟平想揉揉小哥儿的脑袋,又怕自己力道太大弄疼了小哥儿,粗糙的大手顿了又顿,才极轻地顺了顺小哥儿毛糙的头发。
“哎,老爷,咱这边请。”看孟平真的要买了小哥儿,牙人脸上的笑浓了几分,帮着孟平把小哥儿放到背篓里,连忙引着人往外面去。
到了写契书的地方,孟平从怀里掏出一个黑灰色的钱袋。
“大人,这小哥儿可有名字?”把钱交给牙人,看着牙人把其中一份钱交给右边那位正在写契的人,孟平就知道这位便是衙门的人了。
等两份契书写完,牙人握着小哥儿的手按上手印,待孟平自己也在其中一份按好手印,这才小心的开口询问。
写契书的两个人并没有理会孟平,倒是牙人瞧了一眼契书,笑着回答:“林遥,这小哥儿名叫林遥。”
揣好契书,孟平背着小哥儿,不,应该是林遥从人市里出来,往回春堂去。
回春堂是孟平儿子,孟锦逸看病的地方,里面的张大夫心善,医术也好。
这个时候正是大中午,太阳有些晒人。
回春堂这会儿一般没人,前面只一个抓药小童忙活。
瞥见有人影往医馆里来,小童放好手里的东西,这才扭头看向来人。
这一瞧,发现竟还是熟人,“孟大叔,怎么今日来了?”
今儿个才月初呢,孟大叔拿药不是都月末才来吗?况且说好这个月要带着儿子一起来看看的,怎么瞅着就一个人呢?别是出了什么变故吧?想着,小童不等孟平回话,连忙扭头朝里间喊:“师父,孟大叔来了!”
“哎哎,这孩子前两天下雨着凉了,想让张大夫瞧瞧。”孟平小心的放下背上的背篓,露出里面的林遥。
小童这才瞧见孟平背篓里还有一个孩子,不等凑近就闻到一股味道,蹬蹬往后退了两步,捂着鼻子:“哎呦哎呦,这是,”
话还没说完,里面就出来一位中年汉子,正是张大夫,他抬手在小童头上敲了一下:“咋咋呼呼的。”他看了一眼背篓里的林遥,瞪了一眼小童:“把人抱到里间小床上来。”
“我来我来。别把衣服弄脏了。”看小童要去抱背篓,孟平赶紧上前。
听到这话,原本就心虚的小童,心里越发不好意思,刚才是他反应过度了。
“师父,我去给孟大叔倒水。”说完直接往后院跑。
“这小子被家里宠坏里,您别介意。”张大夫笑着对孟平说道。
“张大夫说哪里的话,您看看这孩子。”孟平小心的把林遥放到小床上。
张大夫出来的时候就看到林遥了,再看林遥一身脏兮兮的,心里隐隐有种猜测,但手搭在脉上又觉得应该不会。毕竟哪有要一个病人的。
“别担心,就是风寒,拖得时间长了,身子本来就虚,这往后好好休养休养,没啥大事。我现在开药,先在这儿熬上一副。”
“哎哎,谢谢张大夫。”没啥大事就行。
孟平急着回村,喂了药也没多停留,拿上张大夫开的药就背着林遥出了县城。
今天来县城,孟平几乎把家里所有的银钱都带出来了。本以为留不下多少,谁知道买了人花了一两银子,买药花了二两银子,还余下不少。
村子里,刘晴做好了晚饭,看了看天色,扭头对坐在灶火前的儿子说:“阿逸,你爹估计快回来了,我们出去迎迎?”
“爹?”本来正在发呆的人听到熟悉的声音,猛地抬起头,眼睛亮亮的看着厨房门口的刘晴。
这是孟平和刘晴的儿子,孟锦逸,今年十岁了。长得好,收拾的也干净利落,但看着他回应刘晴的神情却不像个正常的孩子。
孟锦逸也不是先天就这样,实在是早年冬天下大雪,那年出奇的冷。孟锦逸奶奶稀罕孙子,当天晚上带着孩子一起睡,谁知道一个不注意就让孩子冻着了,活生生烧了一夜。早上孟锦逸奶奶喊孩子吃饭时,孟锦逸已经烧的人事不知了。
汤药喝了一副又一副,烧是退了,脑子却是烧坏了,好好地孩子愣是成了傻子。
孟锦逸奶奶从此一病不起,不多久就去世了。
“昂,你爹啊,带着你媳妇回来了。爹娘之前是不是和阿逸说过的,以后我们小逸要永远对自己的媳妇好。”刘晴看着孟锦逸,笑着解释,以免儿子把这事给忘了。
“媳妇?娘,我媳妇?”孟锦逸听完刘晴的话,反应了一会儿,像是终于想起这回事似的,猛地站起来,差点带倒了灶台边上的木盆。
刘晴赶紧过去把木盆往里面推了推,牵起儿子的手往家门外走。
远远地,还能听到刘晴带着笑意的解释:“其实也不一定是媳妇,说不定啊,是我们小逸的夫郎呢。”
“夫郎啊。”不知道这话哪里戳了孟锦逸的痒痒肉,晃着刘晴的手臂就开始笑,最后娘俩一路笑到村口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