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画里重逢 ...

  •   茶馆的晨光刚漫过窗台,风铃就被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撞响。背着画板的姑娘推门进来时,帆布包上还沾着些云南的山雾,她扬着手里卷成筒的画,笑着喊:“苏砚姐,我把故事带回来了!”

      苏砚刚泡好一壶新采的碧螺春,林珩正低头整理留言册,听见声音双双抬头。姑娘把画展开在靠窗的木桌上,宣纸上的画面瞬间漫出暖意:云南老茶厂的青石板路上,张奶奶和周老茶师并肩站着,两人手里的半只白瓷茶罐拼在一起,红漆山茶终于完整绽放。周老茶师的孙子捧着竹制茶箕,里面的“雪芽”绿得发亮,阳光落在三人鬓角的白发上,像撒了层碎金。

      “周老茶师说,那天张奶奶拿出茶罐时,他摸着罐身上的裂纹,想起六十年前分罐的早晨,”姑娘喝了口茶,眼里闪着光,“两人坐在炒茶灶前,从晨光聊到日落,张奶奶把自己每年炒的‘雪芽’都拿出来,周老茶师就着茶罐闻了闻,说和当年他教的味道一模一样。”

      林珩伸手轻轻摸过画里的茶罐,笑着转头对苏砚说:“咱们得把这画贴在留言册旁边,让来的人都能看见。”正说着,门外传来熟悉的咳嗽声,张奶奶提着个竹篮走进来,蓝布帕子裹着的茶罐从篮沿露出一角,她脸上的笑意比画里还真切:“我跟师傅说,得回来给你们带最地道的普洱!”

      竹篮里除了普洱茶饼,还有两罐封装好的“雪芽”,是周老茶师照着当年的手艺炒的。张奶奶把茶罐放在旧木箱里,挨着之前那罐,轻声说:“师傅让我带话,说这茶罐啊,分开六十年,终是等来了团圆,就像这茶馆里的故事,少一个都不圆满。”

      背着画板的姑娘掏出笔,在留言册上添了行小字:“画里重逢处,茶香满庭芳。”苏砚给张奶奶倒了杯温热的普洱,茶汤红浓透亮,入口带着岁月沉淀的醇厚。窗外的阳光穿过门帘,落在画纸上、茶罐上,还有留言册里那些新旧交织的字迹上,暖得像要把时光都揉软。

      正说着话,门外又停下一辆自行车,镇上邮局的老王扛着个纸箱进来:“苏砚姑娘,云南寄来的包裹,周老茶师说给茶馆添点东西。”拆开纸箱,里面是一摞泛黄的炒茶笔记,还有个小小的竹制茶勺,勺柄上刻着“雪芽”二字。

      张奶奶拿起茶勺,指尖摩挲着刻痕,眼眶微热:“这是师傅当年教我老头子炒茶时用的勺,他总说,炒茶要用心,一勺茶叶的火候,藏着对茶的念想。”林珩把笔记摊开在桌上,里面夹着张泛黄的老照片,是年轻时的周老茶师和阿坤在炒茶灶前的合影,两人手里都握着半只茶罐,笑得比春日的茶叶还鲜活。

      傍晚时,有常客来茶馆喝茶,看见墙上的画和桌上的笔记,都围过来听故事。张奶奶坐在人群中间,捧着普洱杯,慢慢讲起云南的日子:周老茶师带她看当年种的茶树,讲这些年炒茶手艺的传承,说等明年春茶开采,要请大家去云南喝新茶。

      夜色渐深,茶馆的灯依旧暖黄。姑娘把新画的小像贴在留言册上——是张奶奶和周老茶师捧着完整茶罐的模样,旁边添了行批注:“岁月不负等茶人。”苏砚给最后一位客人续上茶,看着窗外的月光落在旧木箱上,茶罐、笔记、画纸挨在一起,像是在说: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暖,从来都不会缺席,只会在某个恰好的日子,带着茶香,轻轻叩响门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