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风起 ...

  •   永徽十三年,明明是初春,却阴雨连绵,一抬头就是连片的乌云,总也看不到天晴。

      京城内刚刚发生一起大案,下狱的竟是堂堂次辅谢廷鉴,牵连者众多,但凡为其辩解两句的都以同党罪名入狱,一时间人人自危,朝堂上压抑的气氛比这雨势还要强烈几分。

      诏狱内,锦衣卫指挥使陆允刚刚结束审讯,准备去和宫里汇报,却听见底下人来报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公公来了。

      陆允迎上去:“王公公,这么大雨您何必亲自过来一趟。”
      王俨甩了一下拂尘,好似试图甩去这牢狱里挥散不去的腐臭味:“那老匹夫还没有招供?”

      “公公不必担心,谢廷鉴未发一言,可底下的人未必是钢筋铁骨,罪名一定坐实,让人纠不出错处。”

      “文炳,你做事咱家最是放心,只要管好底下人,千万别让他们对那老匹夫动刑即可,保证他好好走出这间牢房,等他致了仕再有什么可就和咱家无关了。”

      陆允心生胆寒,王俨还是想拉拢文官,却改不了狠辣的做事风格,轻飘飘的一句和他无关,意味着谢廷鉴难逃此劫。

      王俨又道:“那谢氏子你有什么对策?我已命人暂替了他的职位,现在正是好时机啊。”

      陆允皱皱眉:“公公,谢筠远在边关,难以成势,现在瓦剌部又虎视眈眈,不如暂且留其一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您何不物尽其用呢,等瓦剌势力平息再动他。”

      陆允知道他不该求情,王俨不可能放过这个一网打尽的机会,更不可能给对方留一丝喘息之机。可边关蠢蠢欲动,随时来犯,又有谁能堪当此任。

      王俨看了他一眼,径直走到大堂中间指挥使的位置上坐下,拿起桌上的口供翻看着,不知在想什么,沉默在这一刻预示着他的不悦。陆允也没有说话,好似在无声地对抗着。

      不知过了多久,王俨终于开口:“等瓦剌平息他就是有功之臣,早晚要有一场清算,你陆文炳……”王俨忽的一顿,斜眼看他:“自然也在其列。”

      王俨字字珠玑,陆允瞬间怔住,犹如晴天霹雳,他沉默片刻随即开口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段时间我会尽快安排,有了结果之后我会第一时间告知您。刚才是我心存妄念了,望您见谅。”

      王俨满意地放下那一沓沾了血腥气的口供,站起身来:“不愧是陆指挥使,论识时务这一块,谢廷鉴这帮人是万万比不了的,一群腐儒!咱家这就回去了。”

      送走王俨,陆允站在诏狱门口,雨势不减,不知还要下多久,自从这件案子发生开始,就一直在下雨,好像是老天也觉得这案子荒谬不堪。

      先皇英明治国,励精图治,却积劳成疾,薨于书案,唯一嫡子继位,定年号为永徽,永徽帝还未弱冠,乍然脱离掌控,且先皇对其宠爱有加,玩性未改,继位之后无心朝政,把大权交给太监王俨。

      王俨不甘屈居人下,趁机逢迎皇帝,四处搜罗稀奇弄器供小皇帝玩乐,倚仗皇帝信任拉拢锦衣卫,利用其肆意打压朝臣,竟开先例在廷杖时去衣,一时间大臣噤若寒蝉,不敢违逆。

      在隐忍蛰伏的这几年,内阁首辅杨秉忠、次辅谢廷鉴秘密搜集王俨贪赃枉法的证据,奏疏上六部九卿联合署名,皇帝被架起来不得不处罚王俨。

      然而仅过一天,旨意全改,下狱的变成了几位带头的堂官,罪名是结党营私扰乱朝堂,其中曲折无人知晓。

      谢廷鉴作为带头人,王俨是不会放过他的,而谢廷鉴的儿子却是陆允曾经的好友,此种因缘真是哭笑不由人。

      据他这几天审案子找出的蛛丝马迹,谢廷鉴之所以落败,是因为有人投诚于王俨,而谢廷鉴毫无察觉,这人到现在还没有浮出水面。
      ……
      边关云州城,虽是初春,将士们却远没有冬去春来的轻松,主将谢筠刚刚被降级,兵部原想让谢筠戴罪立功,因战前换将乃是大忌,易致军心不稳,可王俨不允,兵部遂紧急调延绥县参将苏继昌入云州镇暂任主将。

      苏继昌率几十亲兵紧赶慢赶,还是在天黑之际才赶到云州,可能是因为太过着急,马车轮在前一天晚上突然断裂,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去临县换了一辆。

      一行人还未下马,就看到早已在城门口迎候多时的谢筠。
      谢筠迎上前,郑重行礼:“苏伯父日夜兼程,实是辛苦了,路上可还顺利?”

      苏继昌轻扶起他:“多谢砚舟关心,一路上还算顺利,并无太多颠簸。”随即介绍到:“这是犬子苏风、苏禾,皆在军中任职,不成气候,砚舟不要见怪。”
      苏风苏禾相继见礼:“见过谢公子。”

      苏禾不由得打量起这位传说中的智将,早就听说边关有这样一人年纪轻轻便领兵一方,不仅武艺卓绝,谋略过人,且美如冠玉,少时在弘文馆进学时便名闻京城,后随父驻守边关,军功卓著,是难得一见的将才。今日一见才知传言非虚,一双杏眼目光清亮,平若秋水,这样一双眼睛若在京城必能搅动万千春水,可在这肃杀的边关就只能是深沉如渊。

      见谢筠看过来,苏禾赶紧撇过眼,那一眼说不上哪里怪,只是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友善。

      “伯父哪里的话,这次还得辛苦伯父了,帮我收拾这一堆事务,将官们我已提前通知过了,现在天色已晚,且等明天做一下交接便可。”
      苏继昌笑了笑,拍拍他的肩:“砚舟安排得处处周到,难为你了,具体事宜等安顿好我们再细细商量。”

      “周大人还特别交代,砚舟常驻云州城,对瓦剌很了解,且军事情报是云州城安插的眼线传出的,具体事宜还是砚舟更加清楚,周大人嘱我战事安排还是要多和你商讨,砚舟意下何如?”

      谢筠听后微笑道:“周大人的安排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伯父据守边关多年,论对付瓦剌当然还是伯父经验丰富,具体战术制定还是需要您来拿主意,小侄那经验实在不足挂齿。伯父舟车劳顿,不如早些歇息,小侄在东边院子为您安排了房间,接风宴也已备好。”

      苏继昌见他这么客气,笑道:“砚舟过谦了,那就先进城·,赶一天路也伐了。”
      ……
      说是接风宴,却没有特别喜庆,谢筠眼里笑着,心里看着,席上的每个人仿佛都各怀鬼胎。

      一片哄闹过后,已是戌时,府里终于安静下来,谢筠脸上的笑容消失不见,眼神逐渐变得冷漠,似有微不可查的狠戾,刚才的温柔堆笑好似逢场作戏:“破云,苏继昌的亲兵都安排好了吗?”

      一抹黑色身影从暗处走出:“回公子,都安排到我们大营了,临风安排了人监管。只是……不知王俨到时在皇上面前会怎么馋间我们,定是极尽恶语。”

      “无妨,苏继昌自己把弱点送上门来,任谁也挑不出错来,要认真算起来的话,我们还是帮了他,延绥的主将是谁的人恐怕他根本不知道。备马,去找唐巡抚。”
      “是!”

      已经到了鱼死网破的阶段,他必须夺权,否则就是砧板上的鱼肉,这次苏继昌自己漏了破绽,也省了他不少功夫。在父亲入狱的那一刻,他便已经没有后路可退,拿下云州城的指挥权是必须要做的,谢家绝不能任人宰割。

      即将出发之际,兵士匆匆来报:“有一名田主事递了帖子,称是兵部尚书周鸿派来的,有要事见您。另外,苏禾不见了,他避开了看管之人,现下不知所踪。”

      谢筠眼中闪过一丝惊诧,很快又平息,看来苏家的人并非都是平庸之辈,是他没做好调查。
      “知道了,破云,你跟我来。”

      谢筠转身便向院外走去,破云跟上:“你即刻带人去查,他不知城中布局,应该跑不远,听说我们的监军大人早几年也在延绥县做过监军,以防万一,你带人去监军处埋伏,务必把人找到。”
      “是,公子。”
      刚走到院外见到来使,破云余光中就瞥到了一抹躲在树上的身影,甚为熟悉,随即跟谢筠使了一个眼色,谢筠点头。

      田成霖上前拜见谢筠:“禀大人,小人田成霖,是周尚书派来的,他让我转告您,之所以派苏大人来是给京城王公公一个交代,云州城的兵权实际上还是交给您,至于他若有什么不配合的,他说让您看着办,且早已派人去过苏大人那交代过,若有什么,自有他为您撑着,您只管打赢这场战役即可。”

      谢筠缓了片刻,脑中快速过了一下接收到的信息,周鸿在朝中的风评向来不好,他不仅和太监王俨是好友,还和太监钱江是知己,钱江可是王俨的死对头,且王俨钱江都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周鸿的手段可见一斑。

      可平白无故地,周鸿是怎么发现的,又为什么要帮自己,他可不是周鸿的亲信。

      “有个问题,不知田主事能否为我解惑一二?”
      “大人请说。”
      “不知周大人是如何发现苏继昌的打算的?”

      田成霖稍加思索,答到:“因为京城各处都有锦衣卫在盯着,周大人怕引起怀疑,就只委派了小人去延绥,原本小人以为只要悄无声息把消息送到就行,可小人和苏大人谈完之后,发现苏大人有些许的不悦,可依旧很关心小人的行程,等回京和周大人一说,周大人便察觉了他的意图,这才遣小人走这一趟。”

      田成霖忆起那天的事,还是觉得很惊险,如果没有察觉,很难讲今天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风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