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小寒 ...

  •   小寒这天没下雪,风却裹着冷意往骨缝里钻,林燕秋把花坊的木门掩了半扇,留道缝透气,手里攥着个旧陶罐——是夏芊满以前用来装花肥的,罐口边缘磕了个小缺口,她总说“这样倒肥不洒漏”,如今罐里还剩半罐发酵好的豆饼肥,是去年秋天他照着她笔记里的法子做的。

      他正蹲在月季花盆前,用小铲子往土里埋肥,就听见巷口传来“吱呀”的推车声,抬头一看,是巷尾修车铺的老吴,推着辆旧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个布袋子,停在花坊门口:“燕秋,给你送点东西。”

      老吴解开布袋子,里面是半袋晒干的黄豆:“去年收的黄豆,留着给你做花肥。芊满以前总跟我讨黄豆,说豆饼肥养月季最旺,今年我多晒了点,你拿着用。”

      林燕秋接过黄豆,袋子还带着阳光的干爽气,他想起以前每到秋天,夏芊满就拉着他去老吴家借石磨,把黄豆磨成粉,再拌上草木灰发酵,磨粉时她总弄得满手粉,还笑着往他脸上抹。“谢谢吴叔,”他把黄豆放进陶罐旁的竹篮里,“今年月季肯定能开得比去年好。”

      老吴往花坊里瞅了瞅,看见窗台上的薄荷,笑着说:“这薄荷还这么精神,芊满要是看见,准高兴。以前她总说,你手笨,养不好花,现在看来,你把花坊打理得比她在时还像样。”

      林燕秋蹲下身,又往另一个花盆里埋了点肥:“都是照着她的笔记来的,她写得细,哪盆花该施什么肥,什么时候浇水,都记着呢。”

      老吴走后,林燕秋把陶罐盖好,放回墙角的架子上——那架子是他后来添的,摆着芊满留下的几个花肥罐、洒水壶,还有她用旧的园艺剪,每样东西都擦得干干净净,像随时等着主人来用。

      刚收拾好工具,就听见门口有脚步声,是那个常来的穿校服的小姑娘,这次没骑自行车,手里捧着个搪瓷杯,冒着热气:“叔叔,我妈妈煮了红糖姜枣茶,让我给你送一杯,说小寒喝这个暖身子。”

      小姑娘把杯子递过来,杯壁烫得很,林燕秋用手裹着杯沿接过来,抿了一口,甜意混着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你妈妈也太有心了,”他笑着说,“快进来坐,外面风大。”

      小姑娘摇摇头,指着窗台上的多肉:“我就不进去了,看看我的多肉就走。它长得真好,比我家里的还精神。”她顿了顿,又说:“叔叔,我明年要考高中了,等我考上了,就来花坊帮你种花,像芊满姐姐以前帮大家那样。”

      林燕秋心里一暖,摸了摸她的头:“好啊,叔叔等着。到时候咱们一起给月季施肥,一起摘薄荷泡水。”

      小姑娘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走了。林燕秋捧着姜枣茶,坐在藤椅上,看着架子上的花肥罐,忽然想起芊满以前说的话:“花肥要慢慢发酵才有力气,日子也得慢慢过,才会有滋味。”以前他总觉得这话没什么,现在才明白,那些藏在琐碎里的暖意,像发酵的花肥一样,慢慢滋养着日子,让冷天也变得软和起来。

      下午的时候,陈奶奶来了,手里拿着个毛线护膝:“小寒要护膝盖,你总蹲在花盆前,别冻着。这是我织的,你试试合不合身。”她看见架子上的花肥罐,笑着说:“芊满以前总跟我抱怨,说你买的花肥不好用,非要自己做,现在你倒把她的法子学全了。”

      林燕秋接过护膝,毛线软软的,裹在膝盖上,暖得很。“她的法子好用,”他说,“今年春天,我想把巷口那片空地支起来,种上芊满喜欢的桂花,到时候大家都能闻见香味。”

      陈奶奶眼睛亮了亮:“好啊,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刨土,张奶奶肯定也愿意来帮忙,她最会松土了。”

      正说着,张奶奶就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拿着个小布包,里面是些晒干的橘子皮:“燕秋,这个泡在水里浇花,花长得旺,芊满以前教过我,我一直记着呢。”

      林燕秋接过橘子皮,放在陶罐旁边,橘子皮的清香混着花肥的土味,很亲切。他忽然觉得,花坊里的每一样东西,巷里人的每一句话,都带着芊满的影子——不是远去的回忆,是实实在在的暖意,陪着他走过一个又一个冷天。

      天黑的时候,风小了点,林燕秋把花坊的门关好,给窗台上的薄荷和多肉各浇了点水。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架子上的花肥罐上,罐口的小缺口像个小小的笑纹。他摸了摸陶罐,心里暖乎乎的——他知道,明年春天,桂花会发芽,月季会开花,日子会像芊满期待的那样,慢慢发酵出甜美的滋味,一直暖下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