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徐仪的书真不白读 ...

  •   朱棣偷偷来探望徐仪的第二日,她禁足的旨令就被解除了。

      最先松了一口气的是素秋,她往日没少听宫人们说起陛下的脾性,这几日间不知有多少个瞬间,都以为此番自己与姑娘难逃此劫。

      晨光微熹,薄雾氤氲。苏川药提着一盏小巧的羊角宫灯走在前面,灯笼里的火光晕开一圈暖黄,朦朦胧胧照亮了宫道。

      徐仪跟在后面,朝露顺着织金的裙摆往上爬,凉意钻进了骨缝。

      幽闭别殿这些时日,除却抄经便是枯坐。此刻到了外面,却依旧觉得心口沉甸甸的,透不过气。

      坤宁宫正殿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苦药香。马皇后坐在主位上,身上只穿着一件寻常的螺青色常服,发髻上简简单单插了根素银簪子,瞧着就像寻常人家的长辈。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眼,那双总是带着慈和笑意的眸子里,此刻却盛满了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哀伤。

      徐仪款款上前,屈膝行礼:“臣女参见皇后娘娘。”

      “仪儿,这几日,委屈你了,” 马皇后朝她招了招手:“到我身边来。”

      徐仪面露忧色,姿态恭顺:“是臣女给娘娘添了麻烦。”

      马皇后轻轻抚平了她微皱的眉头,叹了口气:“本宫知道,你是个通透的孩子。老四既然去看了你,定什么事都和你说了。”

      徐仪微微颔首,马皇后才接着说:“你如何思量此事?”

      徐仪有些急切:“娘娘恕罪,此事定是有人心怀叵测,欲诬陷姨母。姨母久居山中,心如止水,她心中所念,唯是能与守谦表哥同居桂林,安享天伦。她一介妇人,为何要行此等损人不利己之事。”

      马皇后苦笑一声:“文正,是个倔强的性子。他的妻子亦是性格刚强,那么多年,都不曾向我们服个软。”

      徐仪还想再为姨母求情,却听马皇后语气沉重地道:“你在宫里的这几日,玉英,已经去了。”

      闻言,徐仪如遭雷击,惊慌失措:“娘娘,您说姨母,去世了?”

      她的声音抑制不住地发颤,马皇后用力握了握她的手,掌心传来的温度让她混沌的思绪稍稍清明了些。

      “是自戕。亲军奉旨去鸡鸣寺拿人,说她行巫蛊之事,她性子烈,不肯受辱,当场就了结了自己。”

      “巫蛊?”徐仪喃喃自语,这两个字狠狠扎进她的心里。

      是朱雄英摇篮里的那个木偶,牵连了姨母吗?

      “仪儿,本宫让你在别殿静心抄经,就是要让你避过这一阵子的风头。”马皇后轻声解释道,“玉英的事,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后患无穷。”

      徐仪强行将涌到眼眶的泪意逼了回去,她抬起头,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只是那双眼睛却红了一圈。

      “臣女明白娘娘的苦心。”她的声音清晰,“姨母她这些年过得也确实不痛快。姨父走后,她心里那盏灯就灭了,如今这样,或许对她而言,也是一种解脱。”

      这番话,她说得艰难,却也是真心。姨母日复一日中枯萎凋零,又何尝不是一种更残忍的凌迟。

      “你能这么想,本宫就放心了。”马皇后拍了拍她的手背,“今日你就可以离宫回家了,去好好陪陪你母亲。”

      “是。”

      “你走之前,本宫这里,却还有一桩烦心事,想听听你的主意。”

      徐仪红着眼眶,敛神静听。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马皇后蹙着眉,眉宇间的愁云浓得化不开,“关于营建中都的事,你可知道?”

      “臣女略有耳闻。”

      马皇后又是一声长叹,透着深深的无力:“你皇伯父的脾气,你是知道的。中都之建,耗费民脂民膏无数,迄今尚未大功告成,反倒生出不少乱子。”

      “他心里郁积了怒火,我也不知当以何言相劝。”马皇后说着,目光落在了徐仪的脸上,隐隐带着一丝期盼:“从前你父亲在侧,说话恳切质实,你皇伯父信他。仪儿,若易地而处,换作你父亲,他会如何劝慰你皇伯父?”

      徐仪在这一瞬心生钝痛之感,皇后娘娘为何偏偏选在此刻,发出这样试探的一问,这已然不是家事,而是国事。

      她不禁想起马皇后常教她的,将来作为王妃,她肩负着更加沉重的责任。所以即使刚刚得知痛失至亲,她却还是急着知道自己的会作何反应?

      徐仪垂下眼帘,是以没有看见马皇后双眸里的心疼之色。

      “回娘娘的话,若家父在此,定会劝慰陛下,陛下已立不世之功。光复华夏,驱逐胡虏,北定燕云,收复故土。天下苍生,当世世代代铭记陛下之功,凤阳之民,自也了然于心。此等功绩,比任何城池宫殿,都更能彰显陛下的威名。”

      她语气诚恳:“家父在家时就常说,其与陛下自凤阳一介布衣起,披荆斩棘,方得如今煌煌大明江山,陛下的威名早就注定与王朝同始终。一座中都,如何能与之相提并论?有之,不过锦上添花;失之,却又未必是祸而非福也。”

      一番话有理有据,圆滑世故,实难想象竟出自一尚未及笄的少女之口,马皇后的眼里却闪过一缕欣慰之色,也不枉谢佩英和她昔日悉心教诲。

      “言之有理,”马皇后喃喃道:“以你之才,若身为男子,当能报效社稷。”

      徐仪摇了摇头:“娘娘过誉。臣女虽为女子,但陛下与娘娘已赐臣女珍贵的燕王妃之位。臣女今日所思所学,将来皆可用于辅佐四殿下。为殿下最忠诚之倚靠,为其分忧解难。只愿能为造就一个国力强盛、海清河晏的大明王朝,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番话,是她的肺腑之言,也是她的野心。

      马皇后听闻,心头一震,不禁问道:“这话也是你父亲所授?”

      徐仪的目光闪烁了一下,垂眸道:“倒非全是家父的教导。以前听名儒讲学,偶有所感。尤其是聆听刘公匡扶社稷之志,心中敬佩。”

      “刘基?”

      “是。”徐仪恭敬地回答,“家父常言,刘公乃陛下看重的贤士,他其胸襟谋略,世所罕见。故而没少让臣女拜读他的典籍,聆听他的主张。”

      听到这个名字,马皇后的神情变得若有所思。刘伯温是当初在朝堂之上,唯一挺身而出,反对营建中都的人。但昨日朱元璋派毛骧召他回京,尚未出应天府,就在官道上遇见了刘基的长子。

      “刘公,确有大智慧。”一道浑厚的声音蓦然响起,只见旁边的十二扇大屏风后,一个高大的身影缓缓转出。

      徐仪来不及震惊,当即跪伏于地:“臣女叩见陛下。”

      朱元璋面上已不见前几日的暴戾之气,取而代之的,是心思莫测的神情。

      他没有提中都,也没有提徐仪刚才那番“锦上添花”的言论,只是缓缓开口:“你既提到了刘基,那朕就考考你。”

      “当年朕决议定都临濠,满朝文武应者云集,唯独刘伯温独持异议。他既赞你为女诸生,你便试着说一说,当日刘基,是如何劝的朕?“

      徐仪深深地低下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臣女愚钝,不敢妄加揣测。”

      揣测圣意,议论人臣,妄议朝臣,岂是如今的她敢做的?

      徐天德这闺女,连这谨慎性子都同他如出一辙,思及此,朱元璋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 “皇后不都同你说了?吾算得上是你伯父,在自家长辈跟前,有何不敢直言?”

      “你和我那几个小子一样,自幼得名师大儒教导。朕今日,就是想看看,你这‘女诸生’之名到底有多大的分量。”

      皇帝言语虽淡,却已是命令。徐仪退无可退,于是将心头所有的杂念尽数压下,凝神片刻,再抬起头时,已经恢复了澄明镇定。

      “陛下垂询,臣女便斗胆揣测刘公当日之见。”

      “臣女以为,刘公所虑,首在‘人’之患。凤阳是陛下的龙兴之地,更是淮西勋贵的桑梓。勋臣们的宗族、姻亲、乡邻、故旧盘根错节于此地。若定都于此,则权力中枢犹如建在了自家后院。他们身居中枢,参与国政,又能借地利之便,呼朋引伴。”

      “届时朝堂言路恐为乡党所围,臣工建言献策,亦难辨其心究竟为公为私。”

      徐仪继续道:“其次,所虑在‘利’。营建新都,所耗资财万万。工程督办、粮饷调拨、职缺任免,皆是大利所在。”

      朱元璋眼眸微眯,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权势财帛必将源源汇于一方。放任不管,长此以往,恐致私门富可敌国,而国库日虚。”

      “其三,所忧在‘政。国都所在,为天下枢机。政令所出,财赋所向,必定会有所倾斜。若定都临濠,则税赋、漕运、商贸诸策,如此厚此薄彼,恐失天下人心,非长治久安之道。”

      徐仪声音清晰,一番话,将定都背后的权力格局,资源分配,国策走向的利害关系,剖析得分明。

      语毕,她再度叩首:“此皆臣女浅见,或不及陛下与刘公深虑之万一。请陛下恕臣女妄言之罪。”

      殿内静默了良久,帝后皆若有所思的看着伏跪于地的少女。方才那番言论,若出自朝中任何一位大臣之口,都足以引来杀身之祸。

      然而说话的是徐仪,他们未来的儿媳。于是,帝后对视一眼,眼底俱是欣慰。

      朱元璋却不动声色,声音故意冷了几分:“你可别忘了,你父亲可也是淮西人。”

      徐仪还未开口,马皇后就已经出声为其辩驳:“仪儿岂会不知?可既是你命她直言,若一味避嫌搪塞,岂非故意诓你这伯父?!”

      朱元璋被噎住,于是也不再试探,那双幽深如古井的眸子晦暗难测。

      良久,他终是缓缓道:

      “行了,回家去吧。免得老四又怂恿着他大哥来吾身边聒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