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

  •   现实的波澜并不会因为个人情感的起伏而停歇。

      许言主导的新型生物标记物检测技术项目,进入了关键的临床前验证阶段。这个项目融入了大量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数据解析,旨在极早期无创地筛查多种癌症,前景广阔,也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然而,就在与潜在投资方进行最后一轮技术对接前夕,项目组内部炸开了一个重击。

      负责核心数据建模的团队成员,在一次内部复核中发现,用于训练AI模型的某一批次“健康对照组”数据,其来源的第三方生物样本库可能存在轻微的未被充分披露的人群选择性偏差。这种偏差在单一研究中可能不显著,但对于追求极高精准度的AI诊断模型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可能导致模型在推向更广泛人群时,出现特异性下降,甚至产生误诊风险。

      “许博士,情况就是这样。虽然目前看影响可能不大,但伦理风险和未来应用的不确定性……”项目副组长,一位资深生物统计学家,在紧急会议上脸色凝重地汇报。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和数年心血,临门一脚出现这种底层数据隐患,无异于晴天霹雳。更棘手的是,距离投资方审核只剩下一周时间。

      许言坐在主位,面色沉静如水,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是她极度压抑情绪时的表现。她没有立刻斥责任何人,而是快速下达指令:“立刻暂停所有基于该批次数据的模型迭代。联系样本库,要求他们提供完整的样本采集伦理审查文件和人群分布细节。统计组,重新评估偏差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我要最坏情况的预估。”

      她的指令清晰、冷静,但紧绷的下颌线泄露了她内心的风暴。如果问题坐实,不仅投资可能泡汤,项目声誉也将遭受重创。

      当晚,许言书房灯火通明。她面前堆满了重新调取的数据报告和样本库文件,眉宇间是挥之不去的疲惫和烦躁。陈知端着一杯参茶走进来,轻轻放在桌角。

      “情况很糟?”她轻声问。许言虽然没有详说,但别墅里持续的低气压和书房彻夜的灯光已经说明了一切。

      许言揉了揉太阳穴,将一份报告推给陈知,语气带着罕见的挫败:“底子出了问题。我们太信任那个样本库的‘黄金标准’认证了。现在要么赌一把,隐瞒风险推进,要么自曝其短,推迟审核,但结果很可能是项目搁浅。”

      陈知拿起报告,快速浏览。她不是生物医学专家,但长期在许言身边,加上她社会学研究中对数据、伦理和系统风险的敏感,让她迅速抓住了关键。她指着那份样本库的人群分布图:“这个偏差……看起来不是随机的,它似乎更倾向于采集特定社会经济状况、拥有固定医疗保险的人群?”

      许言一怔,接过图表仔细再看。确实,之前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种族、年龄等生物学变量,却忽略了社会经济这个潜在混淆因素。“你的意思是……”

      “这不仅仅是数据偏差,”陈知目光锐利起来,“这是一个系统性的伦理和代表性缺陷。如果你们的模型最终主要服务于支付能力强的特定群体,而在更广泛人群中效果不佳,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技术不平等?这会不会在未来引发更大的社会争议和监管风险?”

      陈知的话像一道闪电,劈进了迷雾。许言团队一直从纯技术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认为只是一个需要修正的“噪音”。但陈知从社会学视角指出,这可能是根植于数据采集环节的更深层的“系统偏见”,关乎技术的社会公正性。

      许言猛地站起身,在书房里踱步。陈知的点醒让她看到了问题的另一维度,一个可能比单纯技术失误更致命的视角。

      “我们不能隐瞒。”许言停下脚步,眼神重新变得锐利,“隐瞒技术风险已是下策,隐瞒潜在的社会伦理风险,更是自掘坟墓。”

      “但直接自曝,投资方很可能被吓跑。”陈知冷静地分析,“你需要一个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提出问题。”

      两人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别墅变成了临时作战室。许言带领核心团队日夜不停地重新分析数据,量化偏差影响,寻找技术上的补救措施,比如引入新的算法权重来平衡数据代表性。

      陈知发挥了她的专长。她利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快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医疗技术公平性、AI伦理的法规和案例。她帮助许言团队起草了一份极其坦诚且严谨的《风险披露与应对方案》,不仅没有回避问题,反而将“识别并应对数据系统性偏见”作为项目的一个核心亮点和前瞻性优势来阐述。

      她在方案中写道:“……真正的技术领先,不仅在于精准度,更在于其普惠性和公正性。本项目在关键时刻识别出这一潜在风险,并主动构建应对框架,恰恰证明了团队对技术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和承诺……”

      同时,陈知还建议,在向投资方汇报时,不仅仅由科学家出面,也应由她这位具备社会学和伦理学背景的成员,从技术的社会影响和伦理治理角度进行补充陈述,增强说服力。

      许言采纳了陈知的所有建议。

      汇报日当天。会议室内气氛凝重。投资方的代表们面无表情地听着许言团队坦诚地披露问题,展示数据重析结果和技术补救方案。

      当许言陈述完毕,轮到陈知上场时,几位资方代表露出了些许疑惑的神情,不明白一个社会学者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陈知从容地走到台前,她没有纠缠于复杂的技术细节,而是从一则关于因算法偏见导致少数族裔医疗资源获取不足的真实新闻案例切入,阐述了忽视数据代表性问题可能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和品牌风险。

      然后,她将话题引回本项目:“……而许博士的团队,在项目关键时刻,主动揭示了这一潜在风险,并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公正性的技术框架。这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审核,更是为了打造一个真正负责任,可持续的、能够经得起时间和社会检验的技术产品。”

      她的话语清晰、有力,带着学术的严谨和人文的关怀,成功地将一个“危机”转化为展示团队“诚信、远见和社会责任感”的机会。

      汇报结束后,资方代表进行了闭门讨论。等待结果的时间漫长而煎熬。

      最终,资方负责人走了出来,他首先看向许言:“许博士,你们团队的坦诚和专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然后,他特意看向陈知,“陈女士的补充,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项目超越技术本身的价值和格局。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投资照常进行,并且,我们愿意追加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你们建立更完善的技术伦理和公平性评估体系。”

      危机解除,并且因祸得福。

      回到车上,许言没有立刻发动引擎。她侧过头,看着副驾驶上因为刚刚经历高压陈述而微微松了口气的陈知,目光复杂,充满了欣赏、感激,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

      “陈知,”她轻声说,语气是前所未有的郑重,“今天,是你救了整个项目。”

      陈知转过头,对上她的视线,微微一笑,带着完成任务后的松弛和一丝狡黠:“不,是我们一起。我只是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但这个视角至关重要。”许言伸出手,紧紧握住了陈知的手,“谢谢你。不仅仅是为了项目,更是为了……让我看到,不同的世界碰撞在一起,能产生多么奇妙的力量。”

      这一次,陈知没有抽回手,反而回握住她。

      这天晚上,两人窝在客厅的沙发上,各自处理着工作邮件。落地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着玻璃,发出细密的声响,衬得室内愈发宁静温馨。

      许言合上电脑,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颈,目光落在旁边正专注打字的陈知身上。台灯温暖的光线勾勒着她柔和的侧脸轮廓,神情认真,偶尔会因为思考而轻轻咬住下唇。

      一种平静深沉的满足感,像温润的水流,漫过许言的心间。她忽然想起很久以前,自己独自在这栋空旷别墅里的无数个夜晚,那时她觉得成功、财富、掌控感就是一切,却从未体会过这种有人陪伴,灵魂彼此映照的充实。

      “在看什么?”陈知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从屏幕前抬起头,撞进许言未来得及收回,带着温柔注视的眼眸里。她微微挑眉,唇角自然扬起。

      “在看我的幸运星。”许言没有掩饰,声音在雨声中显得低沉柔和。她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陈知散落在额前的一缕碎发,将它们别到耳后。动作自然亲昵,带着珍视。

      陈知的心微微一动,脸颊有些发热,却没有躲闪。她合上自己的电脑,侧过身,面对着许言,学着她平时的样子,略带戏谑地问:“原来许大博士也相信运气?”

      “以前不信。”许言握住她放在膝盖上的手,指尖与她交缠,目光深邃地锁住她,“但现在信了。运气让我在那家中餐馆遇到你,运气让你接受了那张名片,运气让你……最终选择留在我身边。”

      “我们缘分天定,你是我的此生唯一。”

      她的语气很平静,却比任何热烈的情话都更撼动人心。陈知看着她们交握的手,看着许言眼中清晰映出的自己,一种酸涩又甜蜜的情绪涌上心头。

      “许言,”她轻声说,反手更紧地回握住她,“不是因为运气。”

      许言静静地看着她,等待下文。

      “是因为你值得。”陈知的目光清亮而坚定,“即使没有那家中餐馆,没有那张名片,我相信,在某个平行时空里,我们最终还是会相遇,会看到彼此身上的光。或许会绕更远的路,但一定会走到一起。”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狡黠的认真:“就像那幅《奇点》,黑暗和压力是底色,但内核的能量和热度,才是最终爆发的根源。你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吸引我的是你本身,不是运气安排的场景。”

      许言怔住了。她一直以为是自己主动的追逐和布局,才拥有了陈知。可陈知却告诉她,吸引是相互的,本质的共鸣才是根源。

      原来在陈知眼中,她本身,就是值得被爱的。许言感觉自己的心脏被一种滚烫而柔软的情绪充满,几乎要满溢出来。

      她倾身向前,额头轻轻抵住陈知的额头,鼻尖相触,呼吸交融。雨声成了最好的背景音。

      “陈知,”许言的声音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是激动,也是释然,“我好像……越来越离不开你了。”

      陈知感受着她近在咫尺的呼吸,看着她眼中不再掩饰的爱意,心跳砰砰乱舞。她伸出手,抚上许言的脸颊,指尖感受到她肌肤的温度。

      “那就不要离开。”陈知的声音很轻,却比磐石坚定,“我们就这样,一直走下去。”

      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没有戏剧化的冲突,只有在这雨夜静谧客厅里,两颗心向彼此敞开的确认。

      许言闭上眼,然后,她吻住了陈知的唇。

      这个吻,充满了温柔。它诉说着理解,诉说着珍惜,诉说着未来漫长岁月里,携手同行的承诺。

      窗外的雨依旧下着,滋润着万物。而屋内,相拥的两人,爱意在不断漫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