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重逢3 ...
-
林安安从没想过,和顾程重逢后的第一周会如此忙碌。
“蓝图”项目启动后,她的工作量几乎翻了一倍。每天早上八点到公司,晚上九点才离开成了常态。桌上堆满了实验数据、分析报告和技术文档,电脑屏幕上永远闪烁着处理不完的数字和图表。
但她并不觉得疲惫,反而有一种久违的充实感。
“安安,这是昨天实验室送来的最新数据,你看看有没有异常。”李姐把一摞文件放到她桌上,又看了看她的咖啡杯,“你今天第几杯了?”
“第三杯吧。”林安安揉了揉太阳穴,“数据量太大,需要保持清醒。”
“注意身体,项目重要,健康更重要。”李姐叮嘱道,“下午两点有个技术讨论会,顾博士会来。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方案已经整理好了,就是有些细节还在完善。”林安安点点头。
实际上,为了这次讨论会,她已经准备了整整两天。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她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希望在顾程面前展现最好的状态。
下午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除了林安安的数据分析团队,还有其他部门的技术骨干,以及顾程带来的几位研究院专家。
顾程准时出现,深蓝色衬衫袖口挽起,步伐从容自信。他环视一圈,目光在林安安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温和的笑意。
林安安下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指尖,这是她紧张时的小动作。童年时每次被老师提问前,她也总是这样。
“各位下午好,”顾程站在投影屏前,“今天主要讨论数据建模的具体方案。林研究员的团队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我们先听听她的汇报。”
林安安深吸一口气,走到前面。白色西服套装,头发利落地挽起,整个人显得干练而自信。
“根据前期的数据分析,我们提出了多层次筛选模型……”她详细讲解自己的方案,语言清晰,逻辑严密。投影屏上的图表和数据流程一目了然。
顾程认真聆听,时不时点头,眼中满是赞许。
她真的变了很多,不再是那个羞涩的小女孩,而是能独当一面的专业女性。她专注的神情和小时候如出一辙,只是多了几分坚定与自信。
但坐在另一侧的王工程师却皱起了眉头。
“等等,”王工打断了林安安的讲解,“多层次筛选听起来不错,可实际操作会不会太复杂?我们以往都是用传统的单层筛选,效果也很好。”
林安安停顿了一下,看向王工:“王工,传统方法确实稳妥,但这个项目的数据复杂度远超以往。单层筛选可能会遗漏信息,或者引入过多噪音。”
“遗漏信息?”王工语气质疑,“小林,你刚毕业几年?我做数据分析的时候你还在读书。经验告诉我,越简单的方法越可靠。”
会议室气氛变得紧张。林安安脸颊微热,但她努力保持冷静:“王工说得对,经验很重要。但我们也要根据项目特点调整方法。这次的数据特征确实需要更精细的处理……”
“精细?还是画蛇添足?”王工摇头,“年轻人总喜欢搞花里胡哨的东西,实际效果未必好。”
林安安心跳加速,手心微微出汗。这种被当众质疑的感觉让她想起了小时候被老师批评的无力。
她下意识看向顾程。那一瞬间,顾程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那个在老师训斥后偷偷看他的林安安。
“我理解王工的担心,”林安安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声音平稳下来,“但我们可以用小样本做测试,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如果传统方法更好,我们当然采用传统方法。”
“测试?这要浪费多少时间?”王工不耐烦,“项目进度本来就紧,哪有时间让你做实验?”
顾程终于开口:“王工,我觉得林研究员的建议很合理。科学研究本来就需要验证和比较。”他看向林安安,语气温和坚定,“我看过她的详细方案,多层次筛选模型确实有创新性,值得尝试。”
王工看了顾程一眼,又看了看林安安,最终没再说什么,但脸色明显不悦。
会议继续,但林安安能感受到,有几位同事看她的眼神变了,带着审视和怀疑。
会议结束后,大家陆续离开。林安安收拾文件,动作比平时慢了许多。她需要一点时间平复心情。
“还好吗?”顾程走到她身边,轻声问。
“没事。”林安安勉强笑笑,“可能是我考虑不够周全,给项目带来了争议。”
“不是的,你做得很好。”顾程认真地说,“王工只是习惯了传统做法,对新方法有抵触,这很正常。”
“他说得也有道理,我确实经验不足……”林安安低下头。
“经验可以积累,但创新思维很难得。”顾程看着她,“你知道吗?我在国外读博时,也经常被质疑。有一次,我提出一个新实验设计,被导师当着全组人的面批评了半小时。”
林安安有些惊讶地抬头:“真的?”
“真的。”顾程笑了笑,“当时我也很沮丧,甚至想过放弃。但后来我明白,被质疑不是错,只是你的想法还需要更多证据支持。”
“那后来呢?”
“后来我花了三个月完善实验设计,用数据证明了自己。那篇论文最终发在了顶级期刊。”顾程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自信,“所以,别因为别人的质疑就怀疑自己。相信你的专业判断。”
林安安轻声说:“谢谢你。”
他的鼓励不仅让她在专业上增添了信心,更让她感受到难得的理解与支持。
“别客气,我们是合作伙伴,应该互相支持。”顾程看了看手表,“已经五点了,要不要一起吃点东西?”
林安安犹豫了一下。她很想答应,但又担心被同事议论:“会不会不太合适?毕竟我们是同事……”
“工作伙伴一起吃饭很正常啊,而且我们还是老同学。”顾程笑着说,“放心,就是简单吃个饭,顺便讨论项目。”
最终,林安安还是答应了。他们选了公司附近一家安静的中餐厅,靠窗的位置。
“你今天表现很好,”顾程一边看菜单一边说,“面对质疑还能保持冷静,这很难得。”
“我当时紧张死了,”林安安苦笑,“差点想逃跑。”
“看不出来,你表面上很镇定。”顾程抬头看她,“每个团队都有那样的人,习惯既有做法,对改变天然抵触。”
“你觉得我的方案真的可行吗?”林安安问,眼里带着一丝不确定。
“当然。”顾程认真地说,“我支持你,不是因为我们是同学,而是你的方案真的有价值。”
他没有在会议上一开始就为她发声,因为他知道,她需要先为自己争取,然后他再给予支持。
这句话让林安安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她最怕的就是顾程只是出于情面支持她,而不是认同她的专业能力。
菜陆续上桌,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聊项目细节。随着交流深入,林安安渐渐放松,找回了自信。
“对了,”顾程忽然想起,“下周五有个生物医药行业的学术沙龙,会有很多业内专家参加。你有兴趣一起去吗?”
“学术沙龙?”林安安有些意外。
“对,主要讨论新药研发前沿技术。对我们的项目有帮助,你也能认识一些同行。”顾程解释,“当然,如果没时间……”
“我去!”林安安几乎脱口而出,随即脸颊微热,补充道,“我是说,这对项目推进确实有帮助。”
顾程眼里浮现出笑意:“那就定了。”
晚饭结束,两人一起走出餐厅。夜色温柔,街灯如星,商业区的人流渐稀。
顾程想送她回家,确保她安全到家,但又怕让她觉得尴尬。思忖片刻,他只是自然地问:“你怎么回去?”
“开车,车停在附近停车场。”林安安指了指不远的商场标识。
“我也开车来的,正好同路一段。”顾程说着,和她并肩走向停车场,步伐自然,距离恰到好处。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着项目和生活,偶尔静默,夜风中带着淡淡的桂花香,气氛温和而自在。
林安安偷偷打量身边的男人,他的侧脸在路灯下格外立体,举止间有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其实这附近我挺熟的,”顾程指着街角一家咖啡店,“那家的手冲咖啡不错,有机会试试。”
“你常来?”林安安顺着视线看过去。
“喝过一次,感觉还不错。”顾程笑了笑,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
自从知道她在这家公司,他总有各种理由路过这里。
到了停车场,林安安找到自己的白色小车,顾程的车停在不远处,一辆低调的黑色轿车。
“路上小心。”顾程说,目送她上车。
“你也是。”林安安挥挥手,启动车子,消失在夜色中。
顾程坐进自己的车,没有马上启动,而是静静望着她离开的方向。那些年,他一直在等这个机会。
他记得那天她转学前,自己追到她面前,哽咽着问:“你真的要走吗?能不能不走?”她只是摇头,泪如雨下。
那之后,父母又催促他跳级。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觉得他太聪明,不该浪费时间。但他一直拒绝,只因为想和林安安在同一个班。
可她走了,留下还有什么意义?他终于同意跳级,一路跳到高中,然后出国留学。
每个看似为前程的选择,背后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理由。
他想变得足够强大,下次遇见她时,有能力留下她。
其实在国外时,他就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林安安的消息。得知她入职这家公司后,他开始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机会,最终选择回国,来到她所在的城市。
项目合作的机会看似偶然,其实是他精心策划的重逢。他本可以选别的合作方,却偏偏选了她的公司;可以派别人对接,却选择亲自负责。这一切,看似巧合,实则都是他的安排。
回想起来,他人生中每一个重要选择,似乎都和她有关。大学选专业,是因为林安安说过想学生物。那时他们用□□聊天,深夜聊到很晚,她总是兴致勃勃地分享对生物世界的好奇。后来他跳级,父母管得更严,慢慢断了联系。
他拼命学习,为的就是有一天能重新站在她面前,不再是那个无能为力的小男孩,而是可以守护她的男人。
几年前她加了他的微信,那条好友申请他看到时心跳如雷,但那时他刚在国外创业,还没底气重新出现。他选择了等待,等待更好的时机。
现在,终于等到了。
她还是那个让他心动的女孩,只是多了成熟与独立。她似乎不记得那些童年往事,这让他既失落又庆幸。失落于那些在他心中闪闪发亮的回忆,在她那里只是模糊的影子;庆幸于他可以抛开过去的无力感,以全新的姿态重新开始。
他想起小时候每次分别时的不舍,想起那些年无数次梦中的重逢。如今她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却又那么遥远。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离开的小男孩,而是一个可以为自己选择负责的男人。
这一次,他想主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