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章 ...
-
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一个普通的女孩出生了。
一切都普通,在后世的历史书上今天什么也没有发生。
那天天气很晴朗,不算很热,天上的云都是絮状的,也有风,生机盎然,但天气预报里相距不远的地方有局部降雨。
她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里,家境不算贫寒但也并不富足。
她的家庭由三个人组成:一对初入社会不久的年轻夫妇和她。
他的父亲是一名私人企业的会计,母亲是当地的一名高中地理教师。
她的父亲有三个姐姐,母亲有两个弟弟。
到现在为止,她是家里的独生女。
在医院的本子上,这个女孩登记的名字叫“杨甘露”。
带着清爽气息的、很夏天的名字。
、、、
一岁。
杨甘露学会了走路。
摇摇晃晃,咿咿呀呀,头发只是一层薄薄的、泛着点棕色的绒毛,牙也没有长齐。
小小的孩子原本在爬着玩,猝不及防的她在瓷砖地上滑了一下,万幸没有磕到,然后慢慢地直起身子,扶着软沙发,挪动了几厘米。
母亲发现了,扔下手中的教案,惊喜地抱住她,夸她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么小不用大人帮助就会走路了。
杨甘露听不懂“聪明”是什么意思,但她看见妈妈的笑脸,也笑了。
孩童的笑,亮亮的、葡萄似的眼,肉嘟嘟的脸上有两个小梨涡,稚嫩,青涩,懵懂。
、、、
两岁。
杨甘露会说了几个固定的词。
比如说“妈妈”,“怕怕(爸爸)”,“讷(饿)”之类的。
她逐渐明白说什么词可以得到什么,得到的东西又可以有什么作用。
杨甘露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未来在这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能力。
其实她那时还不明白自己将来将面临什么,但也做好了准备。
、、、
三岁。
杨甘露被送去了幼儿园。
幼儿园的不锈钢大门内外似乎是两个世界。
里面有滑梯,跷跷板,用轮胎做成的秋千,各色各样的小花花贴纸,温柔的老师,固定的饭菜,要上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课程,和叽叽喳喳的小朋友们。
——可是没有妈妈。
但是她很乖,除了刚开始哭过几次后来就再也没有吵闹过了。
因为母亲夸不哭的她乖,会抱她、亲她,还给她买好吃的。
那她就不哭了。
、、、
四岁。
手工课上,杨甘露和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手工。
老师在圆桌的中心耐心地给他们讲步骤,一堆小孩子嘻嘻哈哈地跟着做。
老师做了好几种折纸动物,让小朋友们喜欢哪种就做哪种,做完之后可以带回家送给爸爸妈妈。
杨甘露选择了兔子折纸,然后认认真真地跟着老师一步步做。
最后的成品是一只歪歪扭扭的粉色兔子,上面还有杨甘露写的几个字:
妈妈我爱你。
她其实不会写很复杂的字,多数是让老师写一遍,她再跟着抄一遍。像“爱”,就写多了几个笔画。
老师看到她在写字,写的字还比较难,就走过来问她:“老师来帮你写吧,好不好呀?”
小小的杨甘露摇摇头,早上妈妈给她梳的羊角辫儿跟着摇:“不用啦老师,我自己就好。”
如果问她为什么,她也说不清。
但她只是希望自己的妈妈可以看到来自自己女儿的、被亲自写下的“爱”。
、、、
出了幼儿园大门,杨甘露跑向穿着长款米色风衣的、很时尚的妈妈。
她拉住妈妈的手,一起走向停车的地方。
妈妈的手温暖、柔软,散发着属于妈妈的味道。
杨甘露偷偷踮脚把脸往上面贴了一下。
“怎么了露露?” 妈妈低头问。
“有礼物。” 杨甘露回答。
“礼物?” 妈妈想了想,“是给妈妈的吗?”
杨甘露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妈妈就等着喽。”
到了车那里,妈妈给杨甘露打开后座的车门,杨甘露乖乖地爬进去。
刚爬进去她就看见了一个长方形的大盒子。
样子非常熟悉,她往近爬了爬,彻底看清楚了,是……
!!!
妈妈替她关上门,绕着车转了一下,打开驾驶座的门坐了进来。
“妈妈!!” 杨甘露喊。
“嗯?” 妈妈关上车门,一边系安全带一边调头看杨甘露,眼睛里满是爱意,“怎么啦露露宝贝?”
“这个!这个!” 杨甘露指着那个盒子。
“这个?” 妈妈笑着看杨甘露,“露露有礼物要给妈妈,妈妈也有礼物要给露露哦。”
杨甘露重新看着那个盒子。
——里面是两个分别穿着红色婚纱和白色婚纱的芭比娃娃。
——她想要很久了。
回家后杨甘露放下小书包,从里面拿出粉色纸兔子给妈妈看。
“妈妈,礼物。”
把纸兔子拿到手上后妈妈哭了。
她抱住杨甘露,边哭边夸杨甘露聪明。
杨甘露被妈妈的头发弄的有点儿痒,有点儿明白“聪明”是什么意思了。
——聪明,就是一种会让人哭的东西。
可她还是不理解为什么她聪明了妈妈会哭。
、、、
五岁。
杨甘露一家搬家了。
新家离幼儿园很远,却离附近的实验小学很近。
也就在这时,杨甘露的爸爸妈妈开始吵架。
杨甘露缩在衣柜里。
明亮的客厅,面红耳赤的两个成年人已经完全忘记了他们的女儿。
他们只知道存款很少了。
爸爸开始指责妈妈为什么一定要买学区房,妈妈则反击说人家老李早早就在小学附近买了房子,现在装修都装修好了,而不是像他一样挣不下大钱,只能在家里拿妻子出气。
爸爸妈妈的声音都很大,大的似乎能撕裂杨甘露的耳膜。
杨甘露一言不发,只是想像蜡烛一样融化,融化在衣柜里,变成红红的一摊蜡水,再被爸爸或者妈妈拿铲子铲掉。
之后杨甘露听见什么东西砸在地上的声音。
杨甘露在衣柜里谨慎地想了想,觉得是摆在电视柜上的相框。
里面是一张他们三个人的全家福。
那是在杨甘露三岁的时候拍的,爸爸妈妈在单人沙发两边,杨甘露坐在中间。
三个人脸上都挂着笑。
那天杨甘露在衣柜里缩了很久很久,迷迷蒙蒙中还睡了一觉。
梦里她见到了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她在衣柜里睡了一夜,没有人来找她。
第二天清晨,妈妈来找穿的衣服时才发现她。
那是杨甘露第二次看见妈妈的眼泪。
那些眼泪和杨甘露的不一样,是烫的,顺着杨甘露的脖子一路向下,烫进胸口,烫进心脏。
她听见妈妈哭着说对不起。
为什么要对不起?
杨甘露不明白,她只是学着妈妈安慰自己的样子一下下拿手往下抚妈妈的背。
一下又一下。
、、、
六岁。
杨甘露准备上小学了。
妈妈把她叫到身边来,温柔地摸她的头,问:“妈妈给你生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好不好呀?”
杨甘露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只是僵硬地点了点头。
“妈妈就知道露露最懂事了。”
妈妈摸着杨甘露的头,笑眯眯的。
杨甘露不明白这和懂事有什么关系,但看着妈妈的笑脸,她下定了一个决心:
——要让妈妈一直笑下去。
同年杨甘露踏进小学的校门。
至此,童年一去不复返,再不复当初。
回望只余开心和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