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复苏 ...
绵延数百里的山脉,历年来作为三个相邻国家的分界线,隐隐隔绝着各个武装权利集团的为祸之心。
二十年前的一场战役,以三方共同签订互不侵犯协议为终,与以往息事宁人的“装瞎”作风不同的是,协议里加入了各国将合力修建一座军事学院这一条约,作为独立于三方的强制性力量,若任意一国有挑起战争的行为或潜在行为,该学院具有自主制裁权。
时下,人们沉醉在纷争结束的幻梦中,尚未看清自主裁决和以暴制暴结合,将会会带来怎样无法估量的后果。
我们的故事要从战后成长起来的这一代讲起。
在战争结束的这二十年里,出生率持续上升。在战后的第十五年出生率更是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顶峰,此后持续□□。
然而在大战后满目疮痍、粮食短缺的情况下,各地是如何鼓励百姓生育的呢?
将战前强制征收起的粮食,战后以嘉奖的方式给予恩赐,布告群众,每生一个孩子可以领取一户足月的粮食。这一招不费兵卒,不劳心力,就这样暂时取得了稳定的统治权。
不过出生率突升的同时,死亡率也在追赶。常常有一次性领完米粮后,就把孩子就丢河里淹死的事情发生,不过更多的是饿死;也常常会有冒领替领的现象,新生的孩子换上不同的衣物,被借来借去,一会说是李家的,一会又说是张家的,毕竟谁都不愿意错过新生婴儿这件时尚单品。
听闻此类现象发生,规定便改为妇女怀孕的第八个月才可领粮,结果冒领的事情是少了但生了养不活的问题没有解决,死婴仍是不少;第二次改动后,新规定婴儿出生后每六个月定期检查,若发现死婴,则罪同杀人,并且邻里举报成功可得赏金。
终于,问题得以解决,至少表面看起来没有了,于是也不再改规了。
从此以后,入仕途和生孩子等同,毕竟都可领取粮米。等到农田生产都脱离阴霾步入正轨时,正当经济上行、争相育儿时,从一地悄悄地传来了不再发放生孩补粮的消息。
即使如此,因这生活状况转好,生孩的意愿也情随事迁,渐渐自发且高涨起来。
新的生命来到这世上,创造了不少活力,以及最重要的,是牵绊住了许多人活下去的心。
今年,学院的建设终于竣工,将迎来首届学生。
学院招收只有一项限额——年龄不得超过二十岁。
首届录取三名学生,考察的类目有语言,武术和策略。既需要掌握本国语言,也需要理解其他两国的语言,以保证执行任务时日常交流没有阻碍。除此之外,身手的要求也是不可少的。策略则是是考察治国安民之道。
这实际人选也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学院山脚下的客栈里,就有这样一场谈话。
有一人喝得醉醉的,高声喊道,“不招二十岁以上的,怕是想要哄骗这些没有经历战争的傻孩子喽。”
他的同伴回应,“你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座上的第三人冷冷地一笑,“他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我们不如来打个赌吧。选的这三人,必是各国里取一人,其中一人必是贫寒出身,两人是富贵大族,你信还是不信?”
“那照你这么说,这选上的人怕是总得受类骂。”
“这是怎么说呢?”
“看得起家世的看不起本事,看得起本事的看不起家世。”
“真是占便宜的话,你还替小辈担忧呢?看不见更大的忧患正在诞生吗?谁都知道,招收寒门只是为了平息声音,士族门阀给一点施舍,我们就得摇尾乞怜,争得血肉横飞,半天才得一口。我们的心气、时间就被这样消耗了,嫉妒却在同类间生根。要我说,只有团结一心,他们才会心有忌惮。放眼全局,虽然扳倒他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内部争斗的事情可不能有。”
话语从耳入心,周遭都陷入了难以言喻的苦痛的回忆里。
战后新一代的孩子们刚刚成年,以为世界从诞生之初起便是和平的,他们通过参与竞争,抢夺名额来完成厮杀。
人口增加之后,同辈的竞争也开始激烈起来。寒门跨越阶级的手段本来就少之又少,现在有了新的晋升途径,虽然还只是观望阶段,但也值得冒险。这座学院的建立,也有缓解矛盾、转移百姓怨恨、防止暴乱的目的存在。
在名额稀缺的前提下,有的家庭卖地卖房,只是为了供孩子学业,他们时而是温情脉脉付出一切的长辈,时而是赌瘾极大的投资人,把控制欲宣泄在孩子这种实现个人牺牲艺术美感的媒介上。
可是大人呢?他们在生活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去谋路子,他们过重复而单调的生活,不能去实现年轻时候许下的梦想,承担责任成了生命里最重要的事。孩子是他们衡量生活在发生变化的唯一指标,孩子长高了,变得懂事了,他们的心里才偶然生出一种摆脱机械的属于人的情感,他们才为时间的流逝而晃神。
一阵沉默过后,一个尖锐的声音划破了空气中以倒酒声、吞咽声、哀息声组成的曲调,如同揭去一层覆盖已久的陈旧薄膜。
“可是照理来说,哪里用得着这么多年才完工呢?”
“建材,运力,哪个都是问题。先说哪一国愿意当冤大头呢?讨论出资是豪爽的,实际上谁做了什么是看不出来的,一方防着一方,推脱的理由比农作物换新都来得快。”
“而且等到购置的建材齐全了,人手却又找不到。正好雇工也能提供牲口槽,既然比饿死强,那么也是有人来伏枥的。木材运送上山,全靠人力,征夫死了便拉新人,人就和韭菜茬是一样的了。”
“提供一个温饱及格,毫无余裕的生活,群情激愤间血溅反抗的事也消减了,反倒是转移平衡了不少声音。一个装聋作哑,一个割喉割舌,君民之间,各退一步,倒也落了个繁荣安居的假名头。双方都是演技出众的好演员,坐在一处会面时,一时之间违心的场面话说了个三天三夜,谁不赞一声君民和谐如一体呢?”
有人喝得酒正酣,也顺势加入话局:“你不是修建学院的人,不知道里面的水有多深。十五岁的时候,征兵,我去了,等到战事休了,我回到家乡已经三十岁了,接着急急忙忙地娶妻生子,不到一年,听闻修建工程需要人,我二话不说又去了……直到回望过去,恍惚间才发现,如今我已经是个老头子了……明明我能做的事情都积极响应,可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好像白白地活着呢?”
说着,他掩面而泣,“你说我没有出力吗?像我们这种把最好的时光都搭进去的人,我多么希望有人对我说一句,‘你的时间没有被浪费。’”
“谁都是一场空忙,你也别伤心了,我请你喝酒吧。”他身边的人安慰道。
一人遏住了话题走向,另起一头,“说起这个,我曾经也上过战场,倒是了解其中一些内幕。当时隘国久攻难下,淅国明明把壁国逼入绝境,眼看着就要取胜,却主动提出休战议和,让我们淅国的战士寒心了许久,究竟是为了什么流的血,伤的亡。”
顾及到在场多是淅国人士,他怕这番言论被什么人听去,又连忙道,“要我说,还是我们淅国好,富足又安定,虽说多雨季,但景好人善;隘国版图狭长,地势多险峻,难以攻下,但他们积贫积弱已久,各类人之间矛盾重重,要是从内部攻破,便可土崩瓦解;壁国一向以盛产美玉闻名,可怕的是等级制度森严,精神监察和宗教祭祀压迫着人,谁愿意生活在那呢!”
“你这话可就不好听了。你们淅国议会共和这些年玩得……结果呢,应家一家独大了,怕不是要走独裁的老路喽。”
“指不定这学院,也会成为应家一手培养起的势力呢。我们都把孩子送去培养,挤破脑袋想着进去,最后给人当刀子都不知道。”
“甚至不见得是行刑者,反而是鱼肉呢。不是当刀子,而是挡刀子吧。”
“好了,如今我们互相可以理解彼此的语言,不是为了吵架的。而且这学院怎么发展可不一定,夹在三股势力之间,平衡三方利益可不是一件小事。不知这烫手山芋丢给谁了?”
“我是知道名字的,但不知道这人如何。”
“你且说来听听。”
“我是听人漏了嘴知道的,这人叫吴笠。我估摸着是个没有背景的傀儡吧。”有人夸耀似的一股脑吐露出来了。
“我听说过他,他父亲是隘国人,母亲是璧国人。”
“不对啊,我怎么听说这两国的律法都只允许本国人通婚。”
“但是淅国并不禁止呀。后来他父亲那边举家迁入淅国,把他母亲接来后才成婚的。不过后来他父母死在战争里了。”
“你知道这么多?”
“他在淅国有些名气的,战场上立了功,打出名堂来了嘛。”
“那这立场怎么说的清楚呢?”
“选人的标准也许就是这个呢,一个说不清的人堵他人之口很方便,这种人有没有故乡都另说。而且他在语言和武术上都符合要求,又有实战经验,可以说是最佳人选了。”
“还有一点,哪一方都很难拉拢他。想要获得一个被排挤惯了的家伙的信任,比登天还难。”
“哈哈哈哈哈哈,毕竟他要理解,谁都没办法拿他当自己人嘛。”说话的人露出讥讽的笑容,却不知道此时嘲笑的对象也在客栈里喝茶。
吴笠听了他们的话,似乎毫不介意别人的恶意,只在心里点头不迭。
“各位,各位,新消息,入选名单出来了。”
“应钦,相邈,系罥竹。”
各人听到连应家送了人进去,暗自都在心里认定,这是个可谋未来的好去处。一想到坐在此处的每一个人,今后都可能抢占了自己的那份利益,于是都不再搭话了。
听了半天未发一言的应钦,拢了拢衣服,终于上山去了。
铺垫有点多。时间线是这样的:战争结束后,二十年休养生息,期间学院建成。现在,我们的主角们登场,即将开启他们的故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复苏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