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三 ...

  •   晨,天尚未大亮,屋外有人叩门。
      “师弟。”
      “起了起了!”
      我一手抓着脑袋上的头发缕到一边,胡乱的套上袖子,一层又一层,拉出藏在里面的衣带系好,将外面的另一条衣带也系上,再拿另一件。
      这衣服怎么就这么麻烦?
      “师弟?”
      “等等!快好了!”
      我一手抓着头发,另一手满床的翻弄,扔了枕头,掀了被子。
      发带呢?发带呢?昨天刚撕好的,就放这儿了啊。
      “我进了,”门被推开,“在找什么?”
      人转着圈,头发也跟着转,挡了视线,顺过去顺过去,“头发……”忍不住拧了眉头,“太麻烦了。”
      顾宁笑了笑,也四下里看了,指着床头的案几,“簪子。”
      “我不会用。”不是没学怎么盘,曾经试了两次,但凡是幅度大点的一扭头,准掉,根本就固定不住。
      该说这身体的头发太滑了么?尽给我惹事。
      啊哈!找到了!
      五指齐开的抓住头发往上捣,拿过布条贴上就是绕了几圈。
      动作,恐怕颇为粗鲁,十分不雅。
      因为顾宁蹙着眉过来了。
      经了这几天的接触,足够让我明白这家伙有多吹毛求疵,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龟毛。
      没办法,谁让他是个雅士呢,跟我这种俗人不同,品味要求就是高。
      正要系结时接手换人。
      “坐下。”
      “哦。”
      头发被重新打散,用梳子轻轻的顺着,又被手指轻挠着头皮仔细拢了。
      舒服得我享受的眯起了眼睛。
      顾宁一手攥着我的头发,一手拿过案几上的发簪,两三下束住,插上,微微一笑,“好了。”
      站起身甩甩脑袋,果然不掉!
      高人呐!

      叠了床正了衣,甩着宽袍大袖跟顾宁着出了门。
      走向外面时侧头看了眼最先醒来那会儿呆的隔壁,那是顾宁的屋。透过半开的窗子,里面果然已经收拾完毕,整齐净洁。
      要按真正年龄来说,他并不比我大,但这效率,绝对比我高多了。
      嗯,要反省,反省。

      静室里,顾宁一手敛了袖,一手拿起水瓢舀了热水,又从另一个水缸里兑了些冷水。试了试温度,抬头示意我,“师弟。”
      我凑过去看着水盆,里面映出了现下这身体的样子。
      现在还不太习惯,总觉得不是自己的脸。
      要评价一番的话,算不上顶好,不过中上之姿,但眉清目秀的,十分耐看。而且年纪,也就十六七岁,青春期的身体正在发育拔高,长个儿不长肉,又因前几日生了场大病,便也显得,有些瘦弱。
      怪不得顾宁总喜欢照顾我,这也太小了。
      十六七的鳏夫啊……这世道,真是,让人无语。
      “师弟?”
      “哦哦。”接过盐巴木枝水杯,挽了大袖子,开始刷牙洗脸。

      七拐八拐的穿过小径,简朴的小院,衬着尚未化干净的白雪,还不曾长出新叶的枯枝,显得有些萧条。
      庭院寂寥,风吹雪屑舞,翠竹长帘上,斑影流动,倒是有一两株红梅开了可怜娇小的两三朵,增了些艳色。目及处三间敞轩,均挂着竹帘,深垂于地。在外面向竹帘里瞧过去,隐约可以看见盘膝端坐在地上的人影。
      与顾宁一同脱履掀了帘子进去,案几后跪坐下来,俯身。
      “师父。”
      “师父。”
      轩内燃着薰香,味道清雅,不禁心情畅然。
      “嗯。”
      直了身子,便听见唤。
      “榕儿。”
      激灵灵的抖了抖一身的鸡皮疙瘩。
      这称呼,还是不能适应。老妈也真能起名儿。
      得赶快想办法起个字了。
      压下心头的感受,上前一蹭步,低头,“在。”
      “以前可曾读了书?”
      “读了。”读倒是读了,不过可能跟您老要求的不同。
      其实这几日养病,趁着师父不管,也曾托着顾宁送两三本书来解闷。
      但也正是因为翻了,才认识到自己上了近二十年的学,原来,还是个文盲。古字,繁体,除了笔画极为简单的有限几个字外,竟,全都不认识。-_-|||
      更不用说意思了。
      还没有逗句号……
      这不是歧视现代人么。

      所幸顾宁也与我说了些近况。
      加之他送的以史书为多,根据字形连猜带蒙,又并上从顾宁那方小心打探来的,勉强知道了些现下的境况。
      此间历史,与我先前历的那一世,自秦末后,便是大大的不同。
      刘邦项羽两败俱伤,气数殆尽,散落于各地的王侯宗室趁此机会,也皆尽拥而自立。因而中华大地经秦一统后,又再次分了若干小国,自此一传,便又是几百年。流流转转到了如今,早已不知有多少国灭,又有多少国兴,就连一应地名城郭,也改了不知多少回。
      一河一江倒是不曾变过。恐也是因着它们太长太大,地域流经太广各国不好独独起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还有一点,此间时事与我所熟知历史的相比,有的事物发展迅猛,有的则还是停滞不前。从书上看,似乎是为了繁荣各国的经济商流开了海运,起码造出的福船,按着吃水线估摸着是比得上明代了,而这礼仪习惯,恐怕还是更肖似汉。
      连个椅子都没有,我的膝盖呦,从此可是遭了老罪。
      至于茅房……忘了吧忘了吧赶紧忘了吧。

      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未曾有过独尊儒术的强令,此时百家尚存,算是各式派系争鸣鼎盛之期。
      纸张虽贵,但还是被发明了出来。
      目前来说,仍旧有各国战乱,摩擦,国家纵横来记,数目是又回了春秋的。
      大国小国一块算,有数百。
      当然,此时比较成气候的,也就寥寥四五个。其他的,完全可以忽略。
      而师父教的,便是那经国治世之道,于各国间,似乎还颇有名气。

      不过,师父当然不可能不知道我识字,这段功夫又都看了些什么。毕竟书是从他这儿拿的,此时问来,恐怕是想了解下我的基础。
      果然,下一句就听他又问了。
      “都曾读了哪些?可有领悟?”
      这世虽没有编写好的四书五经,但孔子老子还是有的。《论语》的话,除了有朋自远方来和不耻下问,其他的都不记得了。《道德经》开头的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当然晓得,但往后就,咳。要说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貌似他还有一个,与“王八”有关的寓言?
      “……”
      “……”
      大眼瞪小眼。
      “……”
      “……”
      两人互瞪着对持了许久,只听坐在身后的顾宁,“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
      这个家伙!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