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第 10 章 ...
-
皇帝端起新换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茶香四溢,仿佛也带走了心中的一丝烦忧。大殿之内,气氛渐渐缓和,众人也开始低声交谈。
“行了,言归正传,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法?”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人心,直视七皇子清悦的内心深处。
清悦微微抬头,眼神中带着几分可怜巴巴的神色,他轻声道:“父皇可否让儿臣王妃起来,她跪着,我什么也想不起来。”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恳求,似乎真的因为王妃的跪姿而影响了思绪。
皇帝的目光在云舒身上停留了片刻,挥了挥手,示意云舒起身。云舒起身的动作轻盈而优雅,仿佛从未跪过一般。与此同时,皇帝又注意到了孤零零跪在一旁的老五清瑞,又抬了抬手让老五也站了起来。
大殿内的气氛微微缓和,清悦轻咳一声,神色也变得正经起来。他拱手道:“父皇,儿臣也想请父皇见个人。”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显然接下来要说的事情非同小可。
皇帝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清悦身上,淡淡道:“人在哪?”
清悦微微侧身,目光望向大殿外,道:“儿臣进宫时就派人将其带了过来,此时约莫就在殿外。”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似乎对即将出现的人充满信心。
皇帝闻言,对大太监使了个眼神。大太监心领神会,微微躬身,快速走下台阶,走出殿外。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显然是个训练有素的内侍。
没过多久,大太监便带着一个人重新走了进来。这个人一身铠甲,多处破损,显然经历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他的左手位置如今空荡荡的,连个衣袖都没有,显然是受了重伤。脸上也多处伤口,鲜血还在不断渗出,看起来颇为凄惨。
他走至大殿中央,噗通一声跪下,声音沙哑得难听至极:“臣曲文斌参见陛下。”他的声音虽然沙哑,但语气中却带着几分坚定和忠诚。
“曲文斌?”皇帝闻言,脸色骤变,他猛地站了起来,快速从桌子后面走下来,目光紧紧地盯着曲文斌,“曲文斌,云腾呢?”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和担忧,显然对云腾的安危极为关心。
曲文斌深深地叩首,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将军察觉我朝有人与大梁通敌叛国,前往大梁秘密查探。没想到军中有奸细,返程途中遭遇埋伏。云将军为了掩护我等,将追兵引走。就算如此,那些人依旧不肯放过我们,其他人为了让我回来搬救兵,用性命掩护我逃离。好不容易逃回京城,又听到街上议论云将军率领十万大军造反。如此我才知道为何那些人不肯放过我了。不敢随意暴露自己,只好守在我家姑爷府邸附近,希望能见到小姐,将将军的事情告知。”
曲文斌是个直肠子,一根筋,属于云将军怎么吩咐就怎么做事的人。也正因为这样,云将军才会将他提升为亲兵首领,认为他不会被人策反。曲文斌虽然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在关键时刻却异常冷静和忠诚。
曲文斌跟着云腾私下多次见过皇帝,所以皇帝认识他,私底下也经常听好友吐嘈此人没脑子,更是亲眼所见,是以皇帝很是相信这人的话,听完这番话当即就怒了,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仿佛要将那些背叛者燃烧殆尽。
“军中奸细是谁?”皇帝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紧紧地盯着曲文斌,试图从他的眼神中找到答案。
曲文斌摇了摇头,神色中带着几分无奈:“我不知道,将军不曾告诉我。”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愧疚,似乎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亲兵首领的责任。
皇帝知道云腾的为人,他不说不是因为信不过曲文斌,定然还有别的因由。当下他也不纠结于此,他更关心的是云腾的下落。他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曲文斌身上,语气焦急地问道:“你与云腾在哪里分散的?”
这个问题关乎云腾的安危,也关乎整个朝廷的稳定。因此,皇帝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紧紧地盯着曲文斌,试图从他的眼神中找到一丝线索。
然而,曲文斌却只是摇了摇头,神色中带着几分迷茫:“我不知道,当时情况太混乱了,我们被追兵冲散了。”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愧疚,似乎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云腾。
皇帝闻言,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他明白,关于云腾的下落可不好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否则,一旦消息泄露,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时,七皇子清悦当即拦下话题道:“父皇,云将军的亲兵侍卫首领与副将各执一词,其中必有一人说谎。”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和睿智,似乎已经看穿了其中的玄机。
皇帝静静地注视着清悦,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考量。大殿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或凝重,或轻蔑,或深思。清悦的面容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坚毅,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继续陈述着自己的见解:“儿臣赞同二皇兄所言,兵分两路。由……”说到这里,她微微一顿,似乎在斟酌用词,片刻之后,继续道,“一路由五皇子率兵寻找云将军。身为云将军之徒,恐没有人会比五皇子更为上心,对云将军的行踪与习性也最为熟悉。”
皇帝轻轻点了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大是大非面前你倒是不糊涂,还能摒弃私人恩怨,举贤不避亲,好,很好!”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赞赏,显然对清悦的决断感到满意。“那你说说另一路该如何部署?”
清悦的目光变得更为深邃,她缓缓开口:“不管那十万大军是为何来往京城,其真正的理由如今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有效地将这十万大军拦下,防止其对京城造成威胁。”
皇帝闻言,脸上露出一丝诧异。“你有办法?”他问道,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可思议。显然,他未曾料到,自己这位平日里看似温婉的女儿,竟能在如此关键时刻提出如此见解,他似乎小瞧了她。
清悦轻轻点头,语气依旧不急不缓:“让舒儿去,身为云将军唯一的子嗣,她去最为合适。云家军上下对她必然有着深厚的情感,她的出现,或许能稳定军心,减少不必要的冲突。”
然而,清悦的话音刚落,便遭到了三皇子的反驳。“万一云腾真的造反,让云舒去,那岂不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三皇子清霖冷笑一声,语气中充满了不屑。
清悦闻言,非但不恼,反而微微一笑,拱手道:“三皇兄担心的有道理,是以儿臣建议,可以派遣一名皇子监督此行。一旦云舒有任何异动,可先斩后奏,以确保大局稳定。”
三皇子清霖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绕了这么半天,这监督的皇子不会是在说你自己吧?”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讽刺与挑衅。
置身事外的二皇子清翰此时也开口了:“儿臣认为,老七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长途跋涉,更别提参与如此凶险的任务了。”他的声音冷静而客观,但话中的意思却十分明确。
清悦闻言,脸上依旧带着那抹浅笑,仿佛丝毫未将二人的质疑放在心上。“二哥,三哥别急,小弟还没说完呢。”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有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皇帝瞪了二人一眼,声音中带着几分威严:“没有朕的允许,任何人不许再多说一个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
二皇子与三皇子闻言,只得拱手后退,不敢再多言。
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清悦身上,声音中带着几分期待:“老七,你继续说。”
清悦再次拱手,语气坚定:“儿臣与舒儿已是夫妻,儿臣会以丈夫的身份保护妻子前往。但儿臣绝不会担任监军之职,以免让舒儿心生芥蒂。此行,儿臣只愿作为她的守护者,与她并肩作战。”
皇帝闻言,眉头微皱,显然对清悦的决定感到不满。“你也要去?不行!”他毫不犹豫地拒绝道,“你行动不便,又何必淌这趟浑水?”
清悦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皇帝虽嘴上严厉,但心中却充满了对她的关爱。她微微欠身,声音中带着几分感激:“多谢父皇关心。可儿臣实在不放心舒儿独自前往。若云将军真的失踪,那么十万云家军必定是被人设计才会往京城来。那幕后之人,是绝对不会放任舒儿去拦截云家军的。此行生死难料,儿臣绝不会让舒儿独自面对此等难关。”
皇帝闻言,怒意更盛:“简直胡闹!你去又能做什么?要是真的有危险,还要云舒分心保护你!”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责备,但更多的是对清悦安危的担忧。
清悦却毫不退缩,她微微抬头,目光坚定地望着皇帝:“那就请父皇多派些人手,有父皇的精兵强将保护,儿臣与舒儿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儿臣虽行动不便,但智慧与勇气并未因此减退。请父皇相信儿臣,也相信舒儿。”
皇帝看着清悦那坚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深知,这个女儿虽然平日里看似温婉,但骨子里却有着一股不屈不挠的坚韧。他叹了口气,无奈地摇了摇头:“你啊你,原来是在这等着朕。罢了罢了,朕就允了你所请之事。但你要记住,路上有任何不便,立刻回京,不得有误!”
清悦闻言,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连忙谢恩:“多谢父皇!儿臣定不负所望,定将云家军拦截在京城之外!”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坚定与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父皇,偏心也该有个限度。”老三清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压抑已久的不满,他的目光紧紧锁住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语气中带着不容忽视的坚决,“京城兵力本就捉襟见肘,你竟还要让老七带走一部分?万一边疆局势突变,或是国内有宵小之辈趁机作乱,京城的安全何以保障?”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父亲做法的质疑。
皇帝闻言,脸色瞬间阴沉如水,他怒视着老三,声音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若是害怕,大可以跟着老七一起走,亲眼看着他如何运用兵力,保家卫国!”皇帝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讽刺,显然对老三这种只知在京城安逸享乐的态度极为不满。
三皇子清霖被父亲这一番话噎得半晌无语,他张了张嘴,却终究没能说出什么反驳的话来。他心中暗自思量,相比起跟随云舒那个神秘莫测的将领去往边疆,留在京城显然更加安全稳妥。但这份心思,他自然不敢在皇帝面前表露半分。
皇帝冷哼一声,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其余几位皇子:“你们呢?谁愿为朕分忧,主动请缨前往边疆?”
大殿之内,一片寂静,诸位皇子皆低头不语,无人敢于应承。皇帝的目光从他们身上一一划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失望与无奈。
太子身体羸弱,早已不堪重负,若是让他出门,无异于加速他的死亡。老二野心勃勃,若是让他掌握了云家军,这皇位还真有可能落入他手。至于老三,哼,他的心思皇帝岂能不知?老四早已离世多年,更是无从谈起。老五一心寻找失踪的云腾,无心他顾。老六多年未曾归家,行踪不定,如今连他身在何处都不得而知。
老七……皇帝想到这个女儿,心中更是五味杂陈。
算了,不提也罢。
皇帝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暗自感慨:看这满堂儿孙,看似众多,到了关键时刻,竟无一人能真正让朕放心。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他必须承担起这份沉重的责任,哪怕前路再艰难,也必须勇往直前。
就在皇帝垂眸沉思,眉宇间凝聚着淡淡的忧虑与决断之时,一名小太监脚步冲冲,几乎是小跑着进了大殿,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敬畏:“启禀陛下,六皇子在殿外求见。”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显得格外响亮。
皇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与喜悦,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连忙招呼道:“老六回来了?快让他进来!”话语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慈爱与期盼。他深知这位六皇子,虽常年混迹江湖,却心怀家国,有着一颗不凡的心。
随着皇帝的话语落下,大殿外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紧接着,从厚重的殿门后走进一人。他身着白衣,头戴金冠,丰神俊朗,宛如画中走出的人物,手持一把精致的折扇,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不迫,跨步而来,瞬间点亮了整个大殿,让人眼前一亮,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清新了几分。
此人正是六皇子清澜,他的身上既有世家公子的矜贵气质,又不失江湖人的洒脱不羁。他的眼神中既有对世俗的淡然,又藏着对家国深深的忧虑。
“儿臣清澜拜见父皇,儿臣不孝,这么久没有归家,请父皇恕罪。”六皇子跪伏在地上,语气诚恳,态度谦卑,丝毫不见江湖儿女的狂放,唯有对父亲的深深敬意与思念。
皇帝望着眼前的儿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缓缓开口,声音温和而深沉:“你怎么匆忙回来了?可是遇见什么事了?”皇帝的话语中没有责备,只有关切,他深知这个儿子行事必有缘由。
清澜抬头,目光坚定:“儿臣在外游历,偶闻云家军哗变之事,心中忧虑难安,担心父皇安危,便快马加鞭赶了回来。儿臣深知,无论生死,我们一家人都要齐齐整整才是。”他的言辞恳切,眼中闪烁着对家人的深情与对国家的忠诚。
皇帝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心中的忧虑稍减:“起来吧!”他轻声说道,语气中满是慈爱。随后,皇帝话锋一转,“你从哪个方向过来的?”他想知道更多关于云家军哗变的消息。
清澜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继续道:“儿臣是从北边而来。原本儿臣以为云家军哗变只是谣言,直到亲眼看见那十万大军行军如潮,气势汹汹,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匆忙赶了回来。”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后怕,显然那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皇帝听后,沉默了许久,心中暗自思量。清澜的突然归来,无疑打乱了他原本的布局,但同时也让老七的计划有了继续的可能。皇帝深知,此刻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每一个儿子都是他手中的一枚棋子,需要精心布局,方能保得家国安宁。
“老二,”皇帝挥了挥手,示意站在一旁的二皇子靠近,“将刚刚我们谈论的事情跟老六说一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深意,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人既然回来了,就不能让他闲着,正好现在朝中缺人,清澜的归来无疑为皇帝增添了一份助力。
二皇子闻言,上前几步,低声向清澜讲述着当前的局势与他们的计划。清澜听着,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
清悦轻轻垂眸,长睫如扇,遮掩住眼底翻涌的思绪,纤细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块温润如玉的玉佩,其上雕龙刻凤,栩栩如生,仿佛蕴含着某种古老而神秘的力量。她的脑海中,无数念头如走马灯般飞速旋转,交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六皇子的突然归来,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清悦回想起救下曲文斌的那一刻,他满身伤痕,眼中满是惊恐与绝望。自己毫不犹豫地将他带回府邸,随即面圣,而六皇子的出现,无疑为这场风波添上了几分蹊跷。
老三知道消息是因为与孟川穹串谋,那么老三一个京城文官级混的人怎么跟武将扯上的关系。如果里面有老二的手笔,那么父皇一直戒备他与武将之间的来往,老二又是如何谋划的?还是说我想错了,主谋不是这两人?
清悦眉头紧锁,心中疑虑重重。或许,是自己想多了?主谋或许并非这三人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另有其人?
老六,这个一直游离于权力中心之外的皇子,他是否也在暗中筹谋?虽身处宫外,但他若想插手朝局,亦非难事。然而,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他又如何能在众目睽睽之下伸出手脚?除非……
一个惊人的念头闪过脑海,清悦猛地抬头,目光如炬。难道,他们三个真的联手了?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迅速发芽,茁壮成长,成为她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儿臣愿领监军一职,为父皇分忧。”清澜的声音适时响起,打断了清悦的思绪。他的话语坚定而果决,仿佛早已胸有成竹。事已至此,一切已成定局,清悦只能默默接受,心中却暗自发誓,定要揭开这一切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