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公子 ...
-
公子入山游玩,突听梵音如同仙籁,令人如痴如醉,便将缰绳交给书童。
“你且去吧。”
书童接了缰绳牵着幼马念了声诺。
马儿吟着嘶声撂蹄子悠悠地走了,公子站在庙外一株青绿枣树下,听鸟鸣,听梵音,听入夜钟声。
时是初春。
转而入夏。
公子鸟鸣日日听,梵音学会了唱,入夜的钟声也不知听了多少回。
一日,庙里的一个小沙弥推开了庙门。
“小师父。”公子唤道。
“施主有什么事吗?”小沙弥面如白玉,唇红齿白。
公子双手合十,十分虔诚。“敢问小师父,每日里坐在这面墙后吟唱梵音打坐的是哪位大师?”
小沙弥回礼答道:“那是掌门方丈门下大师兄,每日早起固定在墙边一棵枣树下做早课。”
“为什么一定要在枣树下?”
“掌门大师兄本是弃婴,方丈是在庙外一处枣树下发现了他,然后引他入了沙门,所以大师兄觉得佛缘自此树始也该由此树终。”
公子不再问话,小沙弥念一声阿弥陀佛就在山路迷蒙中消失不见了。
公子重回到枣树下,闭目打坐起来。
枣树勤恳,已经结下果实万颗,红硕如同花朵。
一日,庙内有一道火光冲出庙顶,直向天际。
小沙弥挑着扁担从木门里走出。
“阿弥陀佛。”公子对他唱诺。
小沙弥已不再是昔日身着灰布衫的低等沙弥,身上穿了一身黄色僧袍。他将扁担放下,双手合十:“施主有礼。”
公子注意到小沙弥的眼眶是红的,问道:“庙内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小沙弥抹了一把眼泪道:“掌门方丈已经坐化,圆满登去万天极乐。”
公子心中一阵怅惘,当即面向庙门方向席地跪倒,恭谨地拜了三拜。
小沙弥道:“公子如此诚心,也算与我佛有缘。三日后掌门师兄继任方丈有庆贺大典,到时施主请进庙参加吧。”
又一日。
书童牵着马儿来接公子回家。
“老爷两年前不在了,现下夫人也不行了……夫人说往日是她对你不起,现在临死之前就想看你一眼,还要把老爷留下的家产全部还给你,她说她死了什么也带不走,如果你不回去她就算是把那些宝贝全毁了带到泉下也不会便宜了你的叔叔舅舅三姑六婆……”
公子心中晾晾,不苦不惊,仿佛这只是数百年的一件旧事重提,而不是他的红尘家事。
“富贵荣华,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世间欲,非一人不厌,一切诸众流,悉皆归于海,却又何必看不破自找伤害?”
书童牵着大马揉着眼睛离开了。
一日。
平日凄清紧闭的木门打开,零零散散的香客走进庙门。
公子弯腰低头,随着人群走了进去。
梵音声声,钟声悠远。
人影流动中,他听到了新任掌门方丈的脚步声。
不急不慢,悠悠缓缓。
一日。
公子打了些枣子送给小沙弥。
小沙弥披着红色的袈裟眯着眼冲他唱了声阿弥陀佛。
“多谢施主。”
“大师不必客气,只是这枣树已老,不知道还能结果几回。”
“他予公子数十年光阴,公子倘在他庇佑下修身成佛,于你于他俱是圆满。”
一日。
书童骑着老马蹒跚而来。
“公子,咱们家全败光啦。老奴我无处可去,以后就在这里陪伴公子一起念经参禅吧。”说罢,把缰绳一扔,盘腿坐在枣树下。
老马吭吭两声鼻息,不愿离去,挨着枣树卧倒休息。
一日。
小沙弥开门,走到枣树下,给公子书童两人送来斋饭。
公子道:“请问大师,为何昨日夜里没有听到清钟,今日清晨没有听到鸟鸣,不知方丈大师今天还会否念唱梵音?”
小沙弥有些浑浊的眼睛浮上了些水光。
“施主啊,你的耳朵就跟我的眼睛一样,已经先我们一步登去极乐了。”
公子耳聋,自是听不到,他直愣愣地盯着小沙弥的嘴型看,不明白为什么他只是嘴动而不说话呢。
一日。
小沙弥坐化了。
一日。
书童安详地躺在枣树边,再也没有醒过来。
一日。
老马死在了下山饮水的路上。
一日。
公子也要死了。
他死之前想若是能再听到一次鸟鸣,再听到一次钟声,再听到一声梵音,该有多好。
神思空濛的凝望着落满皑皑白雪的老枣树,弥留之际,他仿佛耳朵又能听到了声音。
这声音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不急不慢,悠悠缓缓,一步一步,愈走愈近。
每一步,踏在雪上,都发出咯咯空翠舒爽的清音。
“阿弥陀佛。”
这简直就是他听到过的最美好的一句梵音。
勤恳的老枣树再也没能度过这个冬天,他陪伴着他庇佑下的忠实信徒永远地停留在了这个冬天。
远山似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