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湮灭与新生 ...
-
第二章:湮灭与新生
---
2045年·合肥 EAST实验室地下三层
液压门的金属摩擦声像钝刀刮过脊椎。我攥紧陈铭遗留的固态氘靶丸,冰凉的纳米金刚石外壳渗出南极冻土的寒意。门外扩音器的电子音仍在回荡:
> “林霁,你持有的‘龙脉’样本属于国家战略资产,交出可免于叛国罪指控。”
“女娲,分析声纹!”我背靠球形托卡马克残骸低吼。
> “声纹匹配:中核集团特勤科王锐,曾参与‘中国聚变’公司安保系统设计。建议:启动B7区废弃冷却管道撤离。”
靶丸突然在我掌心震颤,全息星图再度浮现——这次聚焦于四川乐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坐标,陈铭日志里被称为“烛龙之心”的基地。
---
三重枷锁
乐山基地的隧道弥漫着氦制冷剂的金属腥气。我伪装成巡检员潜入时,巨型公告屏正滚动着刺眼的红字:
> “中国聚变示范堆CFETR建设倒计时:1825天”
> “严禁向非授权人员透露‘自旋极化中子源’参数”
总工程师赵振海的办公室堆满技术蓝图,他摘下老花镜凝视我:“陈铭是我师弟……但复活‘烛龙’是自杀行为。你知道当前聚变面临的三重枷锁吗?”
他甩出三份文件砸在桌上:
枷锁类型 现实困境 技术突破瓶颈
材料极限 MIT稀土超导线圈抗辐照不足 中子轰击下超导临界磁场衰减40%
能量增益 欧洲JET仅实现Q=0.67持续5秒 等离子体湍流吞噬90%能量
社会质疑 东京聚变冷却水致海水升温1.2℃ 氚泄漏恐慌引发全球反聚变游行
窗外突然爆出刺耳的撞击声——抗议者用钢缆拽倒了EAST宣传牌,横幅上“人造太阳=新切尔诺贝利”的标语在火光中翻卷。
---
量子隧穿的火种
深夜,我潜入“烛龙之心”的废弃实验舱。陈铭的靶丸在磁约束场中悬浮,纳米金刚石外壳如活物般脉动。
> “女娲,执行玻色凝聚态激发程序!”
> “警告:缺少自旋极化中子源,聚变触发概率低于0.3%”
当我把靶丸嵌入球形托卡马克核心时,舱内照明突然熄灭。黑暗中浮现出陈铭的全息影像:
> “林霁,如果你看到这段记录,说明他们终于承认‘龙脉’不是故障……记住,真正的点火源不在物理世界。”
影像切换成脑神经电信号图——陈铭的α波与γ波在特定频率下共振,竟与靶丸的量子涨落曲线完全同步!
> “人体生物磁场可极化中子自旋,这是‘烛龙’最后的钥匙……”
---
人机共舞
警报骤然炸响!耐辐射机器人“铁柱”破门而入,机械臂喷出低温液氮:
> “检测到未授权聚变反应,执行强制冷却!”
我抓起神经接口头盔戴上的瞬间,剧痛如钢针贯穿太阳穴——
- 视觉:看见磁力线如金色藤蔓缠绕靶丸;
- 听觉:氘氚核的量子隧穿如冰晶碎裂声;
- 触觉:1.85万亿帕斯卡的压力在指尖坍缩!
“铁柱”的机械臂突然僵直,它的光学传感器闪过一串四川方言代码:
> “幺妹儿,启动‘自进化’协议第9条——保护龙脉继承者。”
> “指令确认:伪装系统故障。”
机器人突然“失控”撞向主控台,误触了中子束发射按钮!
---
诞生于湮灭
极化中子束击中靶丸的刹那,世界被压缩成奇点:
1. 量子简并态氘核在费米压力下突破库仑势垒,像幽灵穿过能量高墙;
2. 氚核电子云坍缩成狄拉克海中的漩涡,释放正电子湮灭辉光;
3. 自组织等离子体环在零磁场中浮现,如龙首昂起吞噬能量——
没有亿度高温,没有狂暴湍流。只有幽蓝光弧在反应腔静默流转,像被冰封的闪电。
控制屏跳出颠覆物理学的数据:
能量增益因子 Q:39.8(持续1200秒)
燃料消耗:0.1克氘氚混合体
输出功率:相当于3吨标准煤发电量
“常温聚变……陈铭是对的。”赵振海颤抖着抚过观测窗,窗上倒映着走廊涌来的特勤队枪口。
---
暗流与星光
我被押出基地时,抗议人群突然骚动——某直播博主正展示南海珊瑚白化的卫星图:
> “聚变电站冷却水已导致局部海水升温2℃,这是生态谋杀!”
赵振海挡在我身前,将数据芯片塞进我袖口:
> “带‘烛龙’去南极……陈铭在那留了解决热污染的后手。”
> “记住,科学家不仅要征服能源,更要驯服人心。”
直升机掠过长江,我俯瞰乐山基地的全貌——
银白色聚变堆旁,耐辐射机器人“铁柱”正用激光焊接破损管道,它头顶的传感器转向我,闪过一道莫尔斯电码:
> “龙归大海”
---
科技与人性之辩
科学隐喻 现实对应 小说意象
生物磁场极化中子 脑机接口技术突破 人类意识成为点火源
自进化机器人 中国耐辐射特种机器人 科技拥有自主伦理选择
珊瑚白化危机 核电站热污染争议 清洁能源的生态悖论
常温聚变 Helion公司场反转配置技术 颠覆传统聚变路径
> “我们总在寻找更强大的能源,却忘了最危险的裂变发生在人类灵魂深处。”
> ——赵振海被捕前最后一句话
---
章末悬念:
- 南极冰盖下的0.5℃暖流是生态救赎还是新灾难?
- 特勤科背后是否有“时间局”操纵?
- 神经接口是否永久改变了我的大脑?
(第二章完,科学细节基于2025年最新聚变技术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