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新生活的挑战 ...
-
夏日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新家的木地板上,形成一片片跳动的光斑。许卿皖赤脚踩在温热的木地板上,将刚买来的向日葵插入餐桌上的玻璃瓶。这是她和母亲搬入新家的第三周,空气中依然飘散着油漆和木屑的清新气息。
"皖皖,帮妈妈看看这个面团发酵得怎么样?"林侨妍的声音从厨房传来,伴随着面包机嗡嗡的运转声。
许卿皖走进厨房,看到母亲正弯腰查看不锈钢盆里的面团。林侨妍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头发随意地扎成马尾,没有精致的妆容,却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年轻有活力。
"看起来比上次好多了。"许卿皖凑近观察那团膨胀的面团,用手指轻轻戳了戳,"弹性正好。"
林侨妍满意地点点头,开始将面团分成小份:"今天试试新配方,加了蜂蜜和肉桂。"她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时钟,"你不是约了江斯年去老城区拍照吗?别迟到了。"
许卿皖擦了擦手上的面粉:"还有一个小时呢。"她拿起挂在椅背上的相机,"我先拍几张你工作的照片,可以吗?"
自从搬出来,许卿皖开始系统性地拍摄"新生活"系列,记录母亲从家庭主妇到烘焙师转变的每一个瞬间。镜头里的林侨妍不再瑟缩畏惧,而是专注自信,手指灵活地揉捏面团,偶尔抬头对镜头微笑。
"对了,"林侨妍一边给面团塑形一边说,"苏雅昨天发消息说,有个小型摄影展在下个月,问你有没兴趣参加。"
许卿皖的手顿了一下:"我?参加展览?"
"嗯,说是给新人展示的机会。"林侨妍将面团放入烤箱,设置好温度和时间,"我觉得你可以试试。你拍的那些照片...真的很特别。"
许卿皖低头查看相机里的照片,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两个月前,她还躲在房间里偷偷拍摄母亲的伤痕;现在,她可以光明正大地记录母亲的微笑。这种转变如此自然又如此不可思议。
"我考虑一下。"她最终说道,虽然心里已经决定要问江斯年更多细节。
门铃响起,许卿皖看了眼时钟——比约定时间早了四十分钟。透过猫眼,她看到江斯年站在门外,白T恤被汗水微微浸湿,手里拿着两杯冰饮和一袋东西。
"你怎么这么早?"许卿皖拉开门,一股热浪扑面而来。
江斯年将冰柠檬茶递给她:"我爸临时要用车,就提前送我过来了。"他举起手中的纸袋,"顺便带了点早餐,想着你们可能没吃。"
许卿皖接过纸袋,闻到黄油和焦糖的香气。"妈,江斯年带了可颂!"
林侨妍从厨房探出头:"斯年来啦?正好尝尝我刚烤的肉桂卷。"
江斯年礼貌地问候了林侨妍,然后被许卿皖拉到客厅沙发坐下。空调的冷风很快驱散了他身上的热气,冰柠檬茶在玻璃杯外凝结出水珠,顺着他的手指滑落。
"摄影展是怎么回事?"许卿皖直接问道。
江斯年咬了一口可颂,碎屑落在他的T恤上:"哦,我妈公司赞助的新人扶持计划。每月选三个年轻摄影师,展出十幅作品。"他喝了口柠檬茶,"我跟她提过你拍的'伤痕之下'系列,她很感兴趣。"
许卿皖的手指在杯壁上画着圈:"那些照片...太私人了。我不想拿妈妈的伤痛去展览。"
"理解。"江斯年点头,"但你最近拍的'新生活'系列也很棒。特别是那张你妈妈第一次独立去银行办业务的背影,光线和构图都很绝。"
许卿皖惊讶地看着他:"你记得那张?"
"当然。"江斯年微笑,"你拍的每张照片我都记得。"
这句话让许卿皖的耳根微微发热,她急忙转移话题:"今天想去老城区拍些素材,听说那边要拆迁了。"
一小时后,两人走在老城区的石板路上。这里保留着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狭窄的巷子两侧是斑驳的砖墙和木质百叶窗,晾衣绳横跨巷子上空,挂着各色衣物,在微风中轻轻摆动。
许卿皖举起相机,捕捉阳光透过衣物在墙面上投下的彩色影子。江斯年安静地跟在她身后,偶尔指出一个有趣的构图角度,或在她调整参数时递上合适的镜头。
"那个窗台。"江斯年突然低声说,指向一栋老房子的二楼。
许卿皖顺着他的手指看去——一个白发老太太正坐在窗边织毛衣,身旁的收音机播放着戏曲,窗台上摆着一排小盆栽,在阳光下生机勃勃。她迅速调整焦距,按下快门,定格这平凡又温馨的瞬间。
"完美。"江斯年看着显示屏上的成片赞叹道,"这张有种时光凝固的感觉。"
许卿皖查看照片,确实捕捉到了那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老太太专注的侧脸,粗糙的手指与细腻的毛线,阳光透过绿叶在她脸上投下的斑驳影子——每一处细节都在讲述一个未被干扰的生活故事。
"你是怎么发现这些细节的?"许卿皖好奇地问,"我经常只顾着看大场景。"
江斯年耸耸肩:"从小跟着我妈看设计稿养成的习惯吧。她总说'上帝在细节中'。"
他们继续在老城区穿行,许卿皖拍摄了晾晒的被单、门廊下打盹的猫、褪色的春联、以及一面爬满藤蔓的老墙。江斯年不时买来冰镇饮料或小吃,确保她不会在专注拍摄时中暑。
午后,他们找到一家藏在巷子深处的老茶馆休息。木质的桌椅被岁月打磨得发亮,吊扇在头顶缓慢旋转,墙上挂着泛黄的老照片。老板娘是个六十多岁的妇人,热情地推荐了自家特制的桂花凉粉。
"这里真像与世隔绝。"许卿皖小口品尝着凉粉,桂花的香气在口中绽放,"好像时间都变慢了。"
江斯年点头,指向窗外:"看那面墙上的光影,绝佳的拍摄时机。"
阳光斜斜地照在对面建筑的红砖墙上,一株不知名的小草从砖缝中顽强生长,在风中摇曳,投下舞蹈般的影子。许卿皖立刻拿起相机,记录下这转瞬即逝的画面。
"你知道吗,"她回放照片时说,"我以前拍照只是为了记录,现在开始思考每张照片背后的意义了。"
"这就是艺术家和记录者的区别。"江斯年微笑,"你不再只是拍下看到的,而是通过镜头表达自己感受到的。"
许卿皖若有所思地点头。确实,最近的照片不再只是客观记录,而是融入了她对生活的理解和希望。那些光影、角度、构图的抉择,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她的内心世界。
离开茶馆时,夕阳已将老城区的屋顶染成金色。他们走到一座小桥上,桥下是穿城而过的小河,水面反射着晚霞,像流淌的熔金。
"等等!"许卿皖突然喊道,迅速调整相机参数,"就这个角度..."
她微微弯腰,寻找最佳构图,江斯年则站在她身后,不自觉地伸手扶住她的腰以保持平衡。当许卿皖按下快门的瞬间,她突然意识到两人贴得如此之近,能感受到江斯年的呼吸拂过她的发梢。
"拍到了吗?"江斯年的声音有些沙哑,手依然停留在她腰间。
许卿皖直起身,差点撞到他的下巴。两人面对面站着,距离近得能数清对方的睫毛。夕阳的余晖为江斯年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他的眼睛在逆光中呈现出琥珀般的透明感。
"嗯,拍到了。"许卿皖轻声说,却没有移开视线。
时间仿佛凝固在这一刻。江斯年慢慢低头,许卿皖不自觉地闭上眼,能感觉到他的气息越来越近...
"小心!"一声大喊打破了魔咒。
一个骑自行车的小孩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差点撞到许卿皖。两人迅速分开,都有些尴尬地整理并不凌乱的衣服。
"呃...时间不早了,"江斯年看了看手表,"该回去了吧?"
许卿皖点点头,脸颊发烫。回程的路上,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微妙,既不是尴尬,也不是疏远,而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期待与犹豫。
接下来的几周,许卿皖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林侨妍的烘焙工作室接到了第一个婚礼蛋糕订单;许卿皖的作品被苏雅选中参加"城市之光"新人摄影展;江斯年几乎每天都来陪她拍摄或一起复习功课——高考虽然还有一年,但他坚持要提前准备。
八月中旬的一天,许卿皖正在整理参展照片,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
"请问是许卿皖吗?"一个女声问道,"我是《都市生活》杂志的编辑林雯,看到你在'城市之光'展出的作品,想约你拍一组城市街景,不知道有兴趣吗?"
许卿皖惊讶得差点摔了手机。这是她第一次接到专业拍摄邀约!她结结巴巴地答应下来,约好下周见面详谈。
挂断电话后,她兴奋地在房间里转了个圈,然后冲进厨房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林侨妍正在试验新配方,听到消息后立刻放下擀面杖,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就知道你会成功!"林侨妍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这只是一个开始,皖皖,你的才华终会被更多人看到。"
当晚,江斯年来吃晚饭时也带来了好消息——林侨妍的肉桂卷照片被一位美食博主发到网上,转发量破万,已经有几家咖啡店联系想要批量订购。
"还有更棒的,"江斯年划动手机屏幕,"全国烘焙大赛的组委会发来邀请函,希望阿姨能参加下个月的新人组比赛!"
林侨妍捂住嘴,眼睛湿润:"这...这不可能吧?我只是个家庭主妇..."
"妈!"许卿皖握住母亲的手,"你现在是专业烘焙师了!"
三人决定好好庆祝一番。江斯年打电话叫了外卖火锅,许卿皖拿出珍藏的葡萄汁当香槟,林侨妍则烤了一个庆祝蛋糕,上面用巧克力写着"新的开始"。
餐桌上,林侨妍几杯葡萄汁下肚,脸颊泛起红晕:"斯年,你父母最近怎么样?代我谢谢苏雅,她推荐的烘焙课程太有用了。"
"他们很好。"江斯年给许卿皖夹了一片肥牛,"我爸说如果你需要扩大工作室,他可以介绍可靠的装修队。"
"你父母对我们太好了。"林侨妍感叹,"等比赛奖金下来,我一定要好好谢谢他们。"
许卿皖注意到母亲说"等奖金下来"而不是"如果获奖",这种自信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晚饭后,江斯年帮忙收拾餐具,许卿皖送他到门口。夏夜的风带着花香,远处传来隐约的蝉鸣。
"下周你生日,"江斯年突然说,"有什么特别想要的礼物吗?"
许卿皖摇摇头:"不用什么特别的,你陪我去看日出就好。我一直想拍一组日出时分的城市照片。"
江斯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好,那就日出。"他犹豫了一下,突然快速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晚安,未来的大摄影师。"
没等许卿皖反应过来,他已经转身跑下楼,脚步声在楼梯间回荡。许卿皖摸着被亲过的地方,那里仿佛被烙铁烫过一样发热。
生日前夜,许卿皖辗转难眠。凌晨三点,手机震动起来,是江斯年的消息:"起床啦,我在楼下等你。"
许卿皖轻手轻脚地洗漱换衣,生怕吵醒母亲。推开楼门时,江斯年正靠在一辆借来的摩托车旁,递给她一个头盔。
"生日快乐。"他微笑着说,清晨的黑暗中,他的眼睛亮得像星星。
摩托车穿过沉睡的城市,向城东的小山驶去。许卿皖紧紧抱住江斯年的腰,脸颊贴在他的背上,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肥皂香气。风吹起她的发丝,带着凌晨特有的清凉与静谧。
山顶观景台空无一人,只有几盏路灯孤独地亮着。江斯年从背包里拿出保温杯和面包:"先吃点东西,太阳还有半小时才出来。"
他们肩并肩坐在长椅上,分享热牛奶和面包,看着远处天际线渐渐由黑变灰,再由灰变蓝。城市的轮廓在晨曦中慢慢清晰,像一幅正在显影的照片。
"给。"当日出的第一缕金光穿透云层时,江斯年递过一个包装精美的长方形盒子。
许卿皖小心地拆开包装,里面是一台徕卡M10相机,她曾在杂志上见过,是许多专业摄影师的梦想设备。
"这...太贵重了!"许卿皖震惊地看着他,"我不能收..."
"不是白送的,"江斯年调皮地眨眨眼,"我要当你所有作品的第一个观众。"
许卿皖抚摸着相机冰凉的金属机身,喉咙发紧。这是她收到过最用心的礼物,不仅因为它的价值,更因为江斯年对她梦想的支持。
"试试看?"江斯年指向东方,太阳正从城市天际线上升起,为高楼大厦镀上金边。
许卿皖举起新相机,调整参数,按下快门。取景框中的世界如此清晰鲜活,就像她此刻的心情。当她转身想感谢江斯年时,发现他正专注地看着她,而不是日出,眼中盛满温柔。
"谢谢你,"她轻声说,"不只是为了相机。"
江斯年慢慢靠近,手指轻轻拂去她脸颊上的一缕头发。许卿皖屏住呼吸,闭上眼睛,感觉到他的唇轻轻贴上她的。这个吻如蝴蝶停驻般短暂而轻柔,却让她的心脏狂跳不止。
"生日快乐,许卿皖。"江斯年低声说,额头抵着她的,"以后的每一个生日,我都会陪你过。"
朝阳完全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山顶,也照亮了两张年轻的脸庞。许卿皖知道,这是她新生活的开始,不再有恐惧和压抑,只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期待。
下山时,她坐在摩托车后座,双臂环抱着江斯年的腰,相机安全地挂在胸前。风吹过耳畔,带着希望的声音呼啸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