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计划 ...
-
当第二天尹禾气势汹汹地冲到尹怀面前时,看着捧着书认真学习的尹怀,又熄了火。
也是,现在还是读书为重。
他们的路,还长着呢。
裘游大抵也是怕打扰他们学习,这段时间也一直没有什么消息。
只是偶尔会让人送些点心过来,好维系一下稀薄的兄弟之情。
是以尹禾也不知道裘游这个大笨蛋现在的进度。
考试的结果出来得很快,不出意外,两人都过了,尹禾甚至还拿了头名。
尹怀不服气,势必要将下次的头名抢回来。
于是愈发在屋中埋头苦读起来。
为了考试,两人甚至约定好不到殿试之时不亲近。
一切都是为了他们光明的未来。
雪竹居的两位主子一下成了考生,公主府的人都不敢轻易去打扰,就连走路都是轻手轻脚的。
众人一下就理解了当年裘才英科考时,定国公府的感受。
生怕扰了考生的清净。
就连一直在府上乱跑乱叫的狐狸们都被下人们紧急换了住所,离雪竹居百八十米远。
之后的几回考试,尹怀和尹禾好似较上了劲儿,头名在两人的手里轮流转。
徐承安知道后更是开心得合不拢嘴,从岳麓书院又送了好多的瓜果蔬菜来。
自那次面圣之后,徐承安就又回到了书院继续他的教学生涯。
但经常会有书信送来,顺便关心教导一下要上考场的两位小“外孙”。
从童生再到进士,两人虽是步步高升,却也花了三两年时间。
会试之后,尹怀气呼呼地看着最顶上那个名字,毅然决然地搬出了雪竹居。
还放出誓言,要在殿试上和他一决高下。
尹禾:……
忽然就理解了当年被下战书的裘大哥。
但想起某个光屁股的诺言,尹禾又开始埋头苦读。
此等好事还是留给饱饱好了。
其实尹怀也就是从竹笑轩的左边搬到了右边而已,把另一边姬滢小憩的地方给占了去。
到了殿试这天,尹怀信心满满,他每日头悬梁锥刺股,就是为了这一场比试。
景元帝这几年已经渐渐将许多事务转交到太子姬崇的头上了。
主持殿试也不例外。
尹怀被官员引导至殿内就座,身前只有一张小小的矮桌。
太子亲临,百官及贡士叩首跪拜,读书官与监视官更是要出列行礼。
庄重肃穆的氛围让在场的考生无一不感到紧张。
就连尹怀也不例外。
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站在了权力的边缘。
考题由太子宣布,熟悉的嗓音在大殿内响起。
大意是,景元帝治理天下,日夜勤奋,只希望国家能像磐石一样稳固,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但大周境内还是避免不了官员腐败,边境侵扰等问题的出现。
现在在殿廷之上询问你们这些优秀学子治国之道。想要做到纪法严明,粮食充足,军备完善,教化普及,使大周王朝受尊崇而外族畏惧,应该以什么优先?
宽大与严厉、德行与武力、古法与时宜又如何才能兼顾而不偏废?
话音刚落,就有不少的学子提起了笔。
尹怀心中已有想法,在纸上飞快地写着,标准的馆阁体在纸上留下一片又一片印记。
他更偏向于务实革新,从三点出发,吏治之弊、民生之疲与边陲之患。
大周重儒,但尹怀更偏向法家思想,强调“综核名实,信赏必罚”。
每条每列,思路清晰,华丽辞藻虽少,但言辞恳切,句句都说在了点上。
但也句句不遮掩他的锋芒。此举,风险虽大,但若写得出彩,更容易让考官们眼前一亮。
考卷收上去后,众贡士要在偏殿等待。
待走完的程序都结束后,才被允许出宫。
殿试的结果通常在结束的两三天才会出来。
会有专门的人员将考生的姓名糊上,等考官一一批阅后,会选出前十名来送到姬崇的面前,由姬崇亲自阅览,并最终决定一甲的名次。
贡生们在偏殿无一不表现出焦虑的模样。
“小怀。”尹禾凑到尹怀的身边,“考得怎么样?”
尹怀微微倚着柱子,“嗯……不好说,要是碰到个古板的老头子,我说不定连一甲都拿不到。”
大周朝廷内独尊儒家思想的刻板官员还不少。
尹怀抬眼,啊,眼前这个也是个尊崇儒家的小古板。
“你呢?”秉持着有来有往的原则,尹怀也顺口问了一句。
果然不出所料,尹禾的答案更偏向儒家的传统德治思想,认为要“正人心,敦教化”,认为教化人心才是根本。
嗯,是那些老头子最喜欢的类型。
虽然提出的建议和尹怀的大同小异,但包含的思想却完全不一样。
不知过去了多久,才有官员进来,说是可以离开了。
贡士们犹如鱼潮般涌出,迫不及待地与人讨论起此次的题目和自己的见解。
尹怀和尹禾也被人潮裹挟着出来。
三两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是最考验心性的时候。
回府后的尹怀和尹禾也依旧是那副处变不惊的样子。
让公主府的众人实属松了一口气。
吃食和点心不停地往雪竹居送去,知道尹怀喜欢看话本,还放了现下最流行的话本子在屋内。
什么霸道郎君爱上我,娇气娘子你别跑,听说最近的小年轻都爱看这些。
尹怀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书推到一边,正经地坐在桌前,开始向尹禾说着自己的计划。
先皇后直至去世膝下都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故而先帝把第一个诞下儿子的妃子封为了薛贵妃。
从第一个儿子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先帝曾对他期待颇多,姬明政。后又被先帝封为敬王。
可惜大皇子不是个聪明的,让先帝很快对他失望,武王姬明琮的出生更是吸引走了先帝所有的注意。
当时的容妃只有十四五岁,而薛贵妃比容妃大了整整十岁,先帝自然是喜欢更年轻娇嫩的。
后薛贵妃又使了点伎俩让自己顺利诞下四皇子姬明华,也就是现在的平王。但先帝还是对这两个孩子不冷不热。
若不是薛贵妃母家实在强大,容妃早就抢了那贵妃之位。
如今虽薛贵妃已逝,但母族力量依旧不减,甚至朝中不少高官大臣都是薛氏一族出身。
当年武王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薛氏一族可没少在其中出力。
直到武王倒台,才又变得谨小慎微起来。
敬王、平王,单单从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来,先帝对此二人的评价都是平平无奇,甚至那一个“敬”字,都是因为姬明政占了长子的名头。
如今太子的势力愈发强盛,那两位王爷也开始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都想要从那权力中分一杯羹。
“薛氏一族,似乎并不赞同两位王爷的想法。”早在景元帝像他们提出要求之后,尹禾就去查了薛家,“陛下也不想动薛家。”
尹怀点头,“但也有少数薛家人,想要争一争。”大家族中,总有那么几个有野心的。
景元帝只给了敬王和平王几个闲职,每日点个卯就算已经上职了。
但因为这两年端王姬明瑞在攻打夏国的缘故,敬王趁机揽了不少事务。
端王捷报连连,就连负责粮草的敬王也沾了不少光。
到了现在,夏国已被大周占去了十三城,夏国皇帝早就吓得举起了白旗,奈何景元帝是铁了心要把夏国打下来。
平王倒是最近一直反应平平。
“但私下里他的幕僚没少小动作。”自他们长大以后,姬滢也送了他们几个暗卫,但尹怀用的最顺手的,还是影七叔叔。
在他们读书期间,影七一直盯着平王府。
“他们曾想要在敬王负责的粮草上做手脚,让敬王和端王闹崩,从而也会闹得景元帝不喜。”尹怀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几个圈圈,代表几个王爷。
以此也能看出来,这两亲兄弟之间,似乎也不和平。
若不是影七做了点手脚让敬王这边的人发现了粮草的问题,恐怕就真的被平王得逞了。
平王一直在找机会让景元帝厌恶剩下的两个兄弟,而敬王则一直想要在景元帝跟前找存在感。
手段低劣,却又不得不在意。
“陛下只说,要斗倒两位王爷,并没有说要以何种形式吧。”尹怀早早就有了想法。
“既然二者关系并不和睦,何不让他们窝里斗斗到死呢。”
尹怀愈发有点像原书中的模样,“红教之事还横在夏国和大周之间,只要在中间再添把火。”
尹禾皱着眉头,“你的意思是,作伪证?”
尹怀点头,“假造敬王私通红教的书信,再透露给平王。”
书信不需要多真实,只要有就好,届时以敬王的性子,为了攀咬平王,也定会把粮草的事情揭发出来。
这样,上演一出狗咬狗的戏码,如果薛家人没有在背后有推手,就根本不会牵扯到薛家,这也是景元帝最想要的结果。
如果薛家人足够识时务的话。
尹禾叹了口气,此等做法,属实不太光彩,也罢,他从答应这件事起,就已经违背君子之道了。
尹怀也偏过头,低声道,“我知道,我的手段下作低劣……”
尹禾紧紧握住尹怀的手,“我并非那个意思,只是……让我再想想,好不好?”
徐承安曾教他为人君子,要有担当,做事更是要坦坦荡荡。
如今在尹怀面前,好像把这一切都丢掉了。
“我不是不同意你的做法,敬王与平王心思不纯是事实,但莫须有的事情总会露出马脚,风险极大。”尹禾在尹怀的额头上轻吻了一下,犹如蜻蜓点水般。
“你做事总爱把事情想得太顺利,所以让我好好再想想,你所预料之外的计划,可好?”
尹怀瞪大了双眼,像是才反应过来尹禾做了何事,心里有说不上的酥麻感,“你……刚刚太快了我都没感觉,再来一次。”
尹禾:……
他刚刚做了好久的心理准备,这厮竟然连害羞都没有!真是气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