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

  •   王氏和舅太太接着聊。
      “说起淑太妃,我本以为义忠亲王坏了事后,她就走了,没想到还在。既如此,想必已经接回宫了吧?”
      “哪里,那日太妃携郡主回宫谢恩,上皇原想着留她在宫中安享晚年,只是她已然出家,又愧悔于亲子叛逆,便请求上皇准许她在庵中清修,为上皇与陛下祈福。”舅太太面露敬佩,“因她此举,上皇颇为怜惜,便加恩郡主,为其在京中修建府邸,又令郡主在庵中侍奉太妃。”
      听到这里,贾宝玉忍不住插嘴:“庵堂里清苦,如何是加恩?”
      王夫人无奈,也不好对着儿子说太多,便只好搪塞:“能侍奉祖母身边尽孝,怎么不是加恩?”
      贾宝玉不信,贾兰赶紧拉拉他,示意他别说话。
      二人本是叔侄,理应侄子听叔叔的,可在学堂里从来都是贾兰功课更好,帮着贾宝玉遮掩对付,贾宝玉心里渐渐就敬佩起了贾兰,也愿意听他的话。
      舅太太也说:“正是这个理儿,山中尼庵清净,又有内务府着意布置,也不算清苦。”
      实则一个四岁的小女孩,要真的进了深宫,身份又那样的尴尬,哪里能有什么好日子,还不如守着太妃,搏一个好名声。来日大了,皇上看在她安分守己的面上,正好拿来彰显仁德,想必要为她安排个好去处。
      果然淑太妃老谋深算,行事有度,比她那个犯上作乱的儿子聪明许多。

      这里王家知道了此事,京中大部分人家也都知道了。贾家虽然晚些,但过年走动得勤快,没过多久荣国府上下尽知此事。
      贾母得知沈淑妃还活着,如今得了恩赏,在京外庵堂里清修,立刻就激动起来。
      原来沈淑妃入宫之前是她的闺中密友。二人多年没有联系,她本以为沈淑妃已死,没想到她还活着,又喜又悲,情绪波动之下有些不好。鸳鸯忙侍奉她去软榻上躺下,给她服了安神汤药,又取抹额为贾母带上。折腾好一会儿,贾母才平气,令人去叫赖嬷嬷。
      赖嬷嬷是她的陪嫁,如今家里,也就她知道自己与沈淑妃的关系。
      果然一时赖嬷嬷来了,见她这样,猜到关窍,赶紧劝说:“太妃如今一切都好,倒是您,可别高兴坏了。”
      “哪里的话,我不过一时欢喜。”贾母叫赖嬷嬷近前来做,问道,“我才听她在庵堂之中清修,你可知道哪处庵堂?”
      这件事京里少有人知,赖嬷嬷不过一个荣府家生奴才,哪里能打听得到。
      “想来上皇不欲别人打扰太妃清净,咱们也不好违逆上皇的心意。”
      贾母这时冷静了一些,回想许多事情,身子也躺回了软榻上,缓缓点头:“是啊……到底她儿子犯了事,纵使上皇恩典,我也不得不为府中一大家子打算。”
      闺中的情谊再珍贵,到底过去了几十年,怎比得上自己的亲生骨肉。
      “既如此,咱们只当作不知晓此事吧。”她摆摆手,“我心里为她欢喜,也就够了。到底折腾了这许多年,她膝下还有个孙女儿。”

      巧的是,此时的淑太妃也正在与身边老奴闲聊。
      上皇降下恩典,自然不会让她再住原先的破庵堂,那里交通不便,人迹罕至,就是想送点什么过去也不容易。
      如今她住在京郊另一处皇家寺庙中,这里虽然不许外人参拜,却常有皇家供奉,禅房修得雅致大气,距离也更近一些。
      她的老仆是年少时候就跟着在宫里伺候的,后来放出去配人了,也还是在自己娘家的庇护下过活,是能放心说话的人。自她得了恩典,几年来像个透明人一样的沈家侄子沈奉就派人将这老仆送到了她身边,陪伴她说话,也代替自己看顾姑母。
      “到底累你来照看我这把老骨头,萃芳,你也是做祖母的人了,何苦来的。”淑太妃在萃芳的陪伴下,于庭园中闲坐,聊起往事,“那时候把你送出去,我万分不舍,如今想来,竟心生庆幸。萃亭不愿出去,陪在我身边,果然没了好下场。”
      “都过去了,娘娘还说那些做什么?”萃芳年华不再,也是一名老妪,却因为做事勤快身子骨还好,看着比淑太妃年轻一些。她不想淑太妃总想以前不高兴的事情,赶紧就想说些喜庆的事情叫她开心,想来想去,想起一事来,“不知娘娘记不记得史家太君有一双儿子,他家的二儿子前些年得了个小孙子,听说衔玉而生,很是灵慧。”
      “哦?”淑太妃果然来了兴致。
      她之前在深宫里消息不灵通,后来被圈禁更是对外面的事一点也不知道。荣国府二房得了个小孙子,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她自然不知道的。
      萃芳接着说:“那孩子的母亲,原是九省统制王大人的妹妹,也是名门出身。”
      “既是名门,怎么叫传了衔玉而生的名声出去,未免行事太不周密。”淑太妃皱眉,“如此看来,他家也不安生。”
      正巧这时,被封为永泰郡主的小云儿来了,见婆婆在和人说话,好奇地问:“婆婆,你们说什么呢?”
      她原本没有大名,只有云儿一个小名混叫着。因得封郡主,上皇还赐了她个大名,叫红云,从此她便是窦红云了。
      淑太妃拉了小孙女来身边坐,说:“正说上次给你提过的那个史家的婆婆。”
      “原来是她家。”窦红云立刻有了兴致。
      别人家就算了,荣国府可是这个红楼梦世界的中心啊。之前她还叹此生只怕无缘得见大观园,不能结识这些书里走出来的女孩子。如今从庵堂里走了出来,她立刻就想起了她们,更是蠢蠢欲动。
      “婆婆,你们说的,我也想听呢!”她黏上去,“成日在这里闷着,好无趣的,咱们什么时候能出门转转?”
      要一直圈禁,她还不觉得无聊,偏偏放出来了,那她哪坐的住啊?
      “你看她,如今心都飞到外头去了,怕是一日也呆不住。”淑太妃心疼地抚摸窦红云的鬓发,“我知道你急着出去,但还要暂且忍耐几天,才刚受封,现在不宜高调。”
      上皇才恩赏于她们,这本是好事,可皇上对此未必十分喜欢。她们若这时候真欢喜地接了恩典,自以为过去的事情一笔勾销,必然惹皇上不悦。她既不想得罪上皇,更不想得罪皇帝,只好低调行事,姿态谦卑。
      且还有一桩。皇帝如今已年过三十,膝下不缺儿子,唯独没有女儿。
      北方蛮国日渐势大,逼近中原,南方异族也日夜窥探,不安好心。她担心哪一日若有不好,起了战事,她的孙女会被拿去和亲。
      她只能趁着现在自己还在,孙女年岁不大,太上皇也还有分量,尽量为她谋个出路。
      不过,那也不是说要把她拘着不许出门。红云天性活泼,对万物常怀好奇之心。这样的孩子,若太过拘束了她,也就养废了。
      “也不怪郡主着急,山里没有与她年纪相仿的孩子,总和我们呆在一起,难免无趣。”萃芳笑道,“若娘娘不嫌弃,我家里倒有个五六岁的孙女,正好来伺候郡主。”
      “你带的孩子,必然好的。”淑太妃点头,“等过些时日,看着京里没什么议论了,我再请旨许红云回家里小住。你告诉奉儿,不要张扬,寻常照看即可。”
      “真的?那我能去别人家里玩吗?”
      窦红云其实最想说的是荣国府,可惜她也不敢说得太明显,只好含糊着提起。
      淑太妃自然说:“你一切问你表叔、表叔母。”
      皇帝说要在京中为窦红云建郡主府邸,一时也不可得,又要选地量地,又要修建屋舍,不知何时才能修好。如今红云回京里,能住的也只有沈家了。好在沈奉夫妻对姑母一向亲近,想来会好好照顾表侄女。
      窦红云欢喜,撒娇说:“我一定听话。”
      只要在京城,一定能寻到机会去见识见识荣国府!
      而且,说不定还能遇到上次那个疑似老乡的男孩呢。看他穿着富贵,身边有小厮服侍,说不定就是京中哪家的孩子,恰好出来上香。
      前世的窦红云年纪其实也不大。她和贾兰正相反,性格大大咧咧,纯理科生,一直在学校里读书,没有什么社会经验,还带着些天真。贾兰因为天生的心思细腻,又工作了一段时间,比她沉稳多了。
      贾兰见到老乡第一时间很激动,但很快就有了其他的思索,所以犹豫着没有相认,她却大胆,直接就问出了暗号。
      如今想到能出去,自然就想找一找贾兰。毕竟她还挺想在这个世界里做点什么的,可惜受限于年龄身份,出门做事都不方便,若有人能帮忙,那自然再好不过。
      只是不知道,他到底是谁家的孩子。
      哎,对了,她不知道,但是那天是重阳节,问问庙里的和尚他们应该是知道的吧?
      原先在后山庵堂里住着的时候,上皇安插了军士出家,在钟灵寺里监管她们。现在那些和尚也没还俗,就在这个皇家寺庙里接着保卫他们。
      想到这儿,她迫不及待就向淑太妃告辞:“婆婆,孙女儿想起个事,先告辞了。”
      说完,一溜烟跑了。
      淑太妃无奈,对萃芳说:“你看,她这个性子,叫我怎么放心?”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第十二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