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教授姓秦不吉利,衙内看灯险送命 ...

  •   六月底的密州,暑气蒸腾。
      扈三娘带着碎玉楼众人路过此地,听闻这里是苏轼当年写下《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地方,顿时游兴大发,叫上林冲一同前去打猎。

      然而,他们在山林中搜寻许久,打到的不过是些兔子和山鸡。
      询问当地人后才知道,这里都是丘陵和平原,从来就没有过老虎,苏轼当年词中的豪迈,不过是文人的想象罢了。
      打猎无果,众人来到一家小店吃饭。

      酒过三巡,扈三娘不经意间瞥见墙壁上题写的词:
      《江城子?密州感怀仿东坡韵》
      “郡庠风动柳丝长,墨痕香,砚池凉。太学归来,初授密州章。案牍暂抛登古台,摹碑帖,忆苏郎。
      少年意气贯斜阳,鬓微霜?又何妨!经史胸藏,待试紫宸廊。若许长缨系胡虏,提笔处,亦封疆。”

      林冲读完,不禁点头称赞:“好词,好词!既有东坡之豪迈,又有文人之雅致。”
      扈三娘却不以为然,她柳眉一挑,笑道:““这词虽好,却少了几分血性。看我也来一首。”

      说罢,她提起笔,在墙壁空白处写下:
      《江城子?密州言志》
      “朔风卷甲渡黄河,马蹄狂,战旗扬。日月刀横,素手挽天纲。沙场百战银甲裂,红绸索,缚鲸鲂。
      休言女子不登堂,跨雕鞍,破胡疆。志在八荒,星斗纳行囊。待取黄龙传鼓角,倾热酒,祭炎黄。”

      “好!”
      一个清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扈三娘转头,只见一位身着青衫的年轻男子,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精明与自信。
      此人正是墙壁上词作的作者。
      几人攀谈起来,男子谈吐不凡,对大宋形势和周边各国局势分析得头头是道。从辽国的内斗,到西夏的野心,再到大宋朝廷内部的党争,他都了如指掌。
      扈三娘听得入神,当得知对方姓秦名桧时,不禁脱口而出:“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教授这名字可不吉利。”
      话一出口,她心中猛然一惊。
      历史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眼前这个年轻有为的秦教授,说不定就是历史上那个臭名昭著的秦桧!

      扈三娘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刀柄,眼前青年侃侃而谈的模样,与记忆中长跪岳王庙前的铁像渐渐重叠。她深知,杀害岳飞虽是秦桧主导,但背后是皇帝的默许,即便杀掉眼前这个秦桧,历史的车轮依然会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小女子略通命理,送教授几句谒语吧。”
      扈三娘忽然展眉而笑,鬓边银饰随动作轻晃,却掩不住眸中寒意,“莫恋砚池墨痕香,当思山河血未凉。若为名利遮望眼,他日忠魂泣庙堂。”

      秦桧执笔的手顿在半空,狼毫悬在砚台上方,墨汁将落未落。
      他抬眼望向扈三娘,嘴角笑意未减,眼底却泛起探究之色:“娘子此言,似有深意?”
      “不过见教授气宇不凡,盼你莫负胸中韬略。”
      扈三娘端起茶盏轻抿,热气氤氲间,红绸从袖口滑落半寸,“如今辽夏环伺,内忧外患,若能人尽其才,或可保大宋百年安稳。”
      秦桧若有所思地点头,将谒语默念两遍,忽然抚掌大笑:“妙!妙!娘子这几句话,胜读十年圣贤书。在下定当铭记于心。”他郑重将谒语写在宣纸上,小心折好收入袖中,目光却始终未从扈三娘身上移开。

      告别秦桧后,扈三娘一行人策马离开密州。
      林冲见她神色凝重,忍不住问道:“妹子,那秦教授看着倒是个才子,为何……”
      “有些路,一旦踏上就再难回头。”
      扈三娘望着远方层峦叠嶂,手中缰绳攥得发白,“只希望他能听得进劝,莫要……”
      话音未落,她猛地甩鞭,骏马长嘶一声,扬起一路烟尘。

      离开密州后,扈三娘一行人来到沧州。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当晚,沧州城被烛火映得恍若白昼。
      地藏寺内钟声沉沉,幡影飘摇,僧众持金杵诵念超度真言;寺外长街挤满观灯的百姓,孩童举着兔子灯穿梭嬉闹,糖画摊前蒸腾着甜香。
      朱仝肩头驮着知府幼子,小衙内晃着两条系珠头须,在放生池边看河灯随波逐流。

      “哥哥借一步说话。”
      朱仝后颈突然传来温热气息,惊得他猛地转身。
      雷横不知何时立在三步开外,玄色披风沾满夜露,腰间朴刀在灯笼光晕里泛着冷光。
      小衙内趴在朱仝肩头嘟囔:“我要去桥上看灯!”
      朱仝慌忙哄道:“乖乖坐好,买糖来便带你去。”

      他将孩子安置在石栏旁,转身时手已按在佩刀上:“贤弟怎会在此?”
      雷横扯着朱仝退到经幡阴影里,压低声音道:“自从哥哥救了性命,和老母无处归着,只得上梁山泊投奔宋公明哥哥入伙。小弟说起哥哥恩德,宋公明亦然思想哥哥旧日放他的恩念,晁天王和众头领皆感激哥哥,因此特地教吴军师同兄弟前来相探。”

      朱仝道:“吴先生见在何处?”
      背后转过吴学究道:“吴用在此。”言罢便拜。
      朱仝慌忙答礼道:“多时不见,学究一向安乐?”
      吴学究道:“山寨里众头领多多拜意,今番教吴用和雷都头特来相请足下上山,同聚大义。到此地已有多日,不敢相见。今夜伺候得着,望仁兄挪尊步,同赴山寨,以满晁、宋二公之意。”

      朱仝听罢,半晌答应不得,婉转拒绝道:“先生差矣。这话休题,恐被外人听到不好。我因义气放走雷横兄弟。上山入伙,出身不得。我亦为他配在这里。天可怜见,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自可生活。我却如何肯做这等的事!你二位便可请回,休在此间惹口面不好。”

      雷横道:“哥哥在此,无非只是在人之下,伏侍他人,非大丈夫男子汉的勾当。非是小弟要裹合哥哥上山,端的晁、宋二公仰望哥哥久矣,休得迟延自误。”
      朱仝道:“兄弟,你这是甚么言语!我放你去,今日你倒来陷我不义。”
      吴学究道:“既然都头不肯去时,我们自告退,相辞去休。”
      朱仝道:“说我贱名,上复众位头领,代表谢意。”
      一同出来。

      朱仝回来,不见了小衙内,叫起苦来。在四周寻找良久亦不见踪迹。
      雷横扯住朱仝:“哥哥休寻,多管是我带来的两个伴当听得哥哥不肯去,因此倒抱了小衙内去了,我们一处去寻。”
      朱仝道:“兄弟,不是耍处。这个小衙内是知府相公的性命,分付在我身上。”
      雷横道:“哥哥且跟我来。”

      朱仝和雷横、吴用,三个离开地藏寺,径出城外。
      朱仝心慌意乱,不住追问:“你的伴当抱小衙内在哪里耍子?”
      雷横支吾道:“哥哥且走到我下处,包还你小衙内。”
      吴用也在旁安抚:“我那带来的两个伴当是个没分晓的,说不得直抱到我们的下处去了。”
      朱仝急得额角青筋暴起:“你那伴当姓甚名谁?”
      雷横低声道:“听闻叫做黑旋风李逵。”
      朱仝闻言如遭雷击,踉跄后退:“莫不是江州杀人的李逵么?”

      城外二十里,林间夜色如墨。
      本该出现的李逵却不见踪影,只有林间夜风穿林而过。
      雷横脸色煞白,望着空荡荡的林子,额头冷汗直冒。
      明明与李逵约定在此处将迷晕的小衙内砍死后尸首放在林中,如何竟不见人影?
      吴用也眉头紧皱,手不自觉地按上腰间铜链。

      朱仝发疯似的在林中搜寻,月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暗影,却照不见半个人影。
      “小衙内!小衙内!”
      他的呼喊在寂静的林中回荡,惊起几只夜枭。

      “雷头领!大事不好!”
      浑身是血的喽啰从树后滚出,“黑旋风迷倒小衙内后,我们本来打算在这里杀人,没想到突然冒出个几个黑衣人!他们打昏李逵,带着小衙内一起回城去了!”
      朱仝眼前炸开一片白光,踉跄着扶住树干。

      知府衙门内,气氛凝重。
      知府看着毫发无损的儿子,激动得老泪纵横。
      当他听闻梁山众人竟为了逼朱仝上梁山,不惜谋害自己的儿子时,顿时怒不可遏。
      “来人,把那黑厮给我带上来!”
      李逵被五花大绑地带到堂前,却依然毫无惧色,对着知府破口大骂。
      “你这狗官,俺们梁山好汉行的是仗义之事!朱仝那厮若不上梁山,迟早被你们这些贪官污吏害死!”李逵瞪着铜铃大的眼睛,怒吼道。
      知府气得浑身发抖:“好个梁山好汉,为达目的竟如此不择手段!来人,给我重重地打!” 棍棒如雨点般落在李逵身上,但他依然骂骂咧咧,毫不屈服。

      知府衙门内,皮鞭抽打声与刑具碰撞声此起彼伏。朱仝贴在墙根偷听,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扭曲变形。
      节日放灯没有宵禁,朱仝悄悄回城,站在廊下。
      朱仝在一旁听得面色惨白,他终于明白自己犯了多大的错误。
      原本以为梁山兄弟重情重义,却没想到他们为了拉自己入伙,竟要加害无辜的小衙内。此时回去,知府也定不会轻饶他。
      权衡再三,朱仝心一横,悄悄出府找到雷横等人:“如今我已无路可走,愿随你们上梁山!”
      朱仝道:“如今李逵做下这件事连累于我,知府必然行移文书去郓城县追捉,拿我家小,如之奈何?”
      吴学究道:“足下放心,此时多敢宋公明已都取宝眷在山上了。”
      朱仝方才有些放心。

      因为李逵失陷,他们一行人来到小旋风柴进庄园,想办法营救李逵。
      这柴进平生专爱结识江湖上好汉,为是家间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先朝曾敕赐丹书铁券,但有做下不是的人,停藏在家,无人敢搜。
      柴进置酒相待,商量一番之后,使银子想要将李逵从牢狱中救出。不想中计,连他自己也失陷被捉。

      消息传到梁山,晁盖道:“柴大官人自来与山寨有恩,今日他有危难,如何不下山去救他。我亲自去走一遭。”
      宋江道:“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使得轻动。小可和柴大官人旧来有恩,情愿替哥哥下山。”
      晁盖心中盘算,去沧州要路过高唐州。高唐知府高廉善使妖法,只怕这借路之事,要真刀真枪地做过一场。

      想到这儿,晁盖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心里说:“宋江在江州闹事后出尽风头。”他猛地攥紧腰间的鎏金酒壶,壶身的龙纹硌得掌心生疼,“此番就让他知道,这梁山之主的位子,可不是谁都能轻易觊觎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