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1、星声澎湃 ...

  •   决赛日的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夜幕,市音乐厅后台却早已灯火通明。

      五支闯入全国决赛的队伍——烟雨、雪朝、水珠、朔风、星尘——各自占据排练厅一角,空气里弥漫着松香、咖啡和隐约的紧张气息。

      林衔月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琴弦,感受着羊肠线特有的粗糙质感,这是她赛前让自己平静的习惯动作。

      周昭阳第十次检查琴弓的松紧度,弓毛在他的拨弄下发出细微的嗡鸣。

      "我说,"她终于忍不住打破沉默,"抽签顺序会不会影响评委打分啊?第一个出场的肯定吃亏吧?"

      "理论上,专业评审会排除顺序干扰。"

      沈槐序头也不抬地擦拭镜片,声音平稳得像在陈述物理定律,"但心理学研究显示,最后三个出场的队伍确实更容易被记住。"

      阮听枝正在给每个人分发温热的蜂蜜水,闻言轻轻碰了下周昭阳的手肘:"别制造焦虑了。无论第几个出场,拉好自己的曲子才是正经。"

      就在这时,排练厅的双开门被推开。

      教务处主任与学生会干事推着一个覆着暗红色绒布的抽签台走进来。

      台面上放置着镀金的抽签箱,在灯光下流转着冷冽的光泽。原本分散各处的目光瞬间聚焦。

      "请各队首席代表上前抽签。"主任的声音在空旷的厅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仪式感。

      角落里的烟雨组最先动作。

      零枫伊整理了下衣领,却被冷枫忆轻轻按住。

      "我去。"冷枫忆起身,黑色训练服衬得她身形愈发清瘦,短发利落地甩在脑后。

      她的步伐稳定得不像是要去决定命运,倒像是去完成一个早已注定的程序。

      雪朝组这边,周昭阳刚要举手,林衔月便轻声说:"让槐序去吧。"

      沈槐序微微颔首,将眼镜戴好,指尖不经意地掠过琴箱上一个磨损的贴纸边缘——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水珠组的许昭年已经站起身,与冷枫忆同时走向抽签台。

      两人在途中视线短暂相交,又各自移开,像两道平行线般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朔风组的代表是陆临川,一个高挑的男生,指尖还带着练琴后的微红;星尘组派出的则是苏见星,一个扎着双麻花辫的女生,脚步轻快得几乎要跳起来。

      五人在抽签台前站定。

      镀金箱体在顶灯照射下反射出流动的光斑,像被禁锢的旋律。

      主任展开一卷羊皮纸,宣读规则:"箱中有五枚玉牌,分别刻有一至五的数字。

      抽签顺序按照初赛排名倒序进行,即星尘组、朔风组、水珠组、雪朝组、烟雨组。"

      这个安排让林衔月微微松了口气。

      后抽签至少能知道前面队伍的选择范围,尽管概率学上这毫无意义。

      星尘组的苏见星率先将手伸进箱侧的开口,摸索片刻,掏出一枚温润的白玉牌。

      她对着光仔细辨认:"是五!最后一个!"她欢呼着跑回队伍,麻花辫在空中划出欢快的弧线。

      朔风组的陆临川沉稳得多。他的手指在箱内停留良久,终于取出一枚墨玉牌。"二号。"他平静地宣布,向队友点头示意。

      现在轮到水珠组。许昭年的手探入箱中,没有丝毫犹豫。

      他取出的是一枚青玉牌,数字"三"在灯光下清晰可见。

      "中间位置。"他低声自语,像是已经在计算这个顺序的利弊。

      沈槐序推了下眼镜上前。她的手在触碰到玉牌的瞬间几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

      林衔月注意到这个细节,那是她遇到意外时的微表情。

      她取出的是一块剔透的水晶牌,内里仿佛封存着星河。

      "第四位。"她的声音依旧平稳,但林衔月看见他回到队伍时,指尖轻轻敲了四下琴箱。

      最后是冷枫忆。所有人都注视着她伸入箱中的手。

      她没有摸索,直接握住了最后剩下的玉牌。

      那是一块玄黑色的墨玉,与她苍白的指尖形成鲜明对比。"一。"她清冷的声音打破寂静,第一个出场。

      抽签结果正式落定:

      1. 烟雨组

      2. 朔风组

      3. 水珠组

      4. 雪朝组

      5. 星尘组

      后台的气氛悄然变化。各组迅速围拢商讨策略。

      烟雨组那边,白语梦正在快速翻阅曲谱:"第一个出场的话,要不要换那首慢板的?先声夺人?"

      "不。"冷枫忆打断她,"就按原计划。我们要让评委忘记这是第一个节目。"

      林祎轻笑:"有魄力。那就用最难的那首,让他们后面的都发抖。"

      水珠组则在冷静分析。

      沈栖迟在白板上画着时间轴:"第三个出场是最理想的位置。评委已经进入状态,又不会审美疲劳。保持原曲目不变,重点突出第二乐章的精准度。"

      星尘组沉浸在抽到大轴的喜悦中。

      "最后一个!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表现调整情绪!"

      "但是等待时间太长,手指容易冷..." "那就多准备热身活动!"

      雪朝组四人退到窗边。周昭阳率先开口:"第四个不错!正好可以看看烟雨组搞什么名堂。"

      "不要被别人的表现影响。"沈槐序提醒,"我们的优势是稳定性。"

      阮听枝点头:"槐序说得对。我们就按排练了三百遍的方式来。"

      林衔月望着窗外逐渐亮起的天色,忽然说:"记得吗?初赛我们也是第四个出场。"

      这句话让大家都安静下来。那是他们一路走来的起点。

      晨光透过高窗,在磨石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带。

      各组的乐器盒相继打开,取出精心保养的乐器。

      调音的声音此起彼伏,A音在各个角落响起,像不同声部在寻找共鸣。

      林衔月给弓毛上松香,金黄色的粉末在光线下飞舞。

      她看见冷枫忆正在给琴弓调节螺丝,手指稳定得可怕;沈栖迟在检查琴桥的弧度,专注得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星尘组的女生在活动手指,嘴里哼着比赛的旋律;朔风组的男生闭目养神,仿佛已经进入音乐的世界。

      这是比赛开始前的特殊时刻,各种情绪在空气中交织:期待、紧张、自信、不安。

      但更多的是对音乐本身的专注,那种将一切杂念排除,只留下对完美音色的追求的纯粹状态。

      工作人员开始引导队伍前往候场区。脚步声在长廊中回响,像不同节奏的序曲。

      经过烟雨组时,冷枫忆突然抬头看向林衔月:"无论顺序如何,音乐自己会说话。"

      "当然。"林衔月微笑回应,"祝好运。"

      "不需要运气。"冷枫忆转身前轻声说,"只需要实力。"

      长长的走廊仿佛没有尽头,两侧挂着历年冠军的照片。

      那些定格的笑容与荣光,此刻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每个人都明白,抽签顺序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舞台上。

      候场区的门缓缓打开,舞台的光线从门缝中泻出。

      第一个音符即将响起,而所有人的故事,都将在琴弦上见分晓。

      林衔月最后回头看了眼抽签台,那块暗红色的绒布还在原地,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

      玉牌已经被收走,但数字的烙印已经刻在这个清晨的记忆里。

      她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手中的琴弓。序章已经写就,正剧即将开场。

      厚重的绒幕缓缓拉开,舞台灯光如瀑倾泻,将磨光的木地板照得如同镜面。

      评委席上,十二位国内外知名音乐家正襟危坐,评分表整齐地排列在桌前。

      观众席逐渐安静下来,近千道目光聚焦在空荡的舞台中央。

      烟雨组的冒险

      冷枫忆率先走上舞台,黑色演出服上的暗纹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如同她的音乐般难以捉摸。

      林祎、零枫伊、白语梦紧随其后,四人的脚步声在寂静的音乐厅里产生奇妙的回响。

      她们没有像往常一样鞠躬,而是直接就座,这个细微的变化让评委们微微前倾了身体。

      琴弓抬起的瞬间,时间仿佛凝固。

      冷枫忆的右手腕以一个极不寻常的角度悬停在空中,预示着这将不是一场寻常的演出。

      第一个音符迸发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不是预期的德沃夏克或是勃拉姆斯,而是一首极其现代的《弦乐四重奏Op.131》,以其复杂的对位法和情感张力著称。

      冷枫忆的选择大胆得近乎狂妄——这首曲子需要演奏者同时具备数学家般的精确和诗人般的敏感。

      前三十小节,烟雨组展现出了令人窒息的控制力。

      四个声部以惊人的精度交织在一起,每个音符都像是经过精密计算般落在最准确的位置。

      林祎的中提琴在第二主题进入时,音色温暖得让人想起天鹅绒的质感;白语梦的大提琴则在低音区营造出近乎物理压迫感的共鸣。

      然而在展开部,风险开始显现。

      在一个需要急速转调的乐段,冷枫忆的E弦突然发出刺耳的颤音——这是琴弦张力达到极限的征兆。

      她的手指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调整着按弦力度,但那个本应完美过渡的降B音还是出现了轻微的漂移。

      "可惜。"评委席中央的老人轻声叹息,在评分表上记下一笔。

      最危险的时刻出现在再现部。

      零枫伊的第二小提琴本该与中提琴形成精确的和声对位,但因为一个细微的节奏偏差,两个声部出现了毫秒级的错位。

      虽然她们立即调整回来,但这个瑕疵在专业评委耳中如同白纸上的墨点般明显。

      曲终时,冷枫忆的琴弓还在微微震颤。

      四人起身鞠躬,脸色苍白。

      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但评委们的表情却格外凝重——他们听到了天才的闪光,也听到了冒险的代价。

      朔风组的稳守

      第二支上场的朔风组显然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策略。

      他们选择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Op.76 No.3》,这是一首结构严谨、技术难度适中的古典作品。

      谢晚辞的第一小提琴准确无误地引领着旋律,每个音符都落在预期的位置;温予的中提琴提供了扎实的和声基础;季寒声的大提琴节奏稳定得像节拍器;陆临川的第二小提琴则完美地填充着声部间的空隙。

      他们的演奏无可指摘,每个乐句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力度变化严格按照谱面标记。

      但问题也在于此:太准确了,准确得失去了个性。

      就像一幅用尺规画出来的素描,虽然结构正确,却缺少了生命的颤动。

      评委席上有人开始无意识地转笔。

      这不是说朔风组的演奏不好——恰恰相反,这是一场相当专业的演出。

      只是在烟雨组惊心动魄的表演之后,这样的稳妥显得有些平淡。

      最后一个和弦干净利落地结束,掌声礼貌而克制。

      朔风组成员相□□头致意,平静地退场。

      他们的表现就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工程演示,完美,但难以让人心动。

      水珠组的精确

      水珠组的登场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程砚知扶了扶眼镜,调试琴弦的动作冷静得像外科医生在准备手术器械。

      宋永昼、许昭年、沈栖迟各就各位,四人坐姿几乎完全一致,仿佛用标尺测量过。

      他们选择的是贝多芬晚期作品《弦乐四重奏Op.131》——

      与烟雨组相同的曲目,这个选择让评委们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从第一个音符开始,水珠组就展现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准度。

      四个声部像是经过精密加工的齿轮,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

      沈栖迟的第一小提琴每个音准都完美无瑕;宋永昼的第二小提琴节奏稳定得如同原子钟;许昭年的中提琴音色均衡;程砚知的大提琴提供了坚实稳定的基础声部。

      在技术层面,这几乎是一场无可挑剔的演出。

      所有高难度乐句都被完美消化,复杂的对位法被清晰地呈现。

      就连最细微的力度变化都严格按照谱面标记执行。

      但随着演奏进行,某种不适感开始蔓延。

      太完美了,完美得不像人类在演奏,而像是某种高级音频软件生成的MIDI文件。

      在本该充满挣扎与痛苦的第三乐章,音乐依然保持着令人不安的准确;在应该爆发的段落,情绪依然被严格控制在线条之内。

      曲终时,评委席陷入了奇怪的沉默,然后才爆发出掌声。

      几位评委交换着眼神,有人在评分表上写下"技术满分,艺术性待商榷"的评语。

      程砚知推了推眼镜,面无表情地带领组员鞠躬。

      他们做到了所能做到的最好,但音乐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精确。

      雪朝组的完美

      雪朝组登场时,气氛微妙地改变了。

      林衔月深呼吸时注意到自己的手很稳——那种赛前惯有的轻微颤抖消失了。

      沈槐序调整谱架的角度,精确到度;阮听枝轻轻活动手指;周昭阳最后检查了一下弓毛,露出势在必得的微笑。

      他们选择的是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

      这不是最炫技的曲目,但却是最考验音乐深度和配合默契的作品。

      林衔月的大提琴引出黑暗而富有张力的引子,每个音符都沉甸甸地压在听众的心上。

      当周昭阳的小提琴主题进入时,音色明亮得如同刺破乌云的光芒。

      但又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仿佛真有个少女在与死神对话。

      第二乐章,阮听枝的中提琴奏出变奏主题,温暖宽厚的音色如同大地般托起整个音乐建筑。

      沈槐序的第二小提琴则提供了精妙绝伦的和声支持,每个音符都落在最需要的位置。

      最精彩的是四个声部之间的对话与呼应。

      他们不再是四个独立的演奏者,而是一个完整的音乐有机体。

      林衔月发现自己在某个乐句自然地减弱,为周昭阳即将进入的独奏让路;而周昭阳也在高潮段落巧妙地控制音量,让大提琴的低音旋律线得以清晰呈现。

      在那个曾经困扰林衔月多年的高难度乐句到来时,她的手指自动找到了正确的位置。

      没有犹豫,没有紧张,只有音乐自然流淌而过。

      她甚至有余暇瞥见评委席上一位老人微微点头的动作。

      曲终时分,最后一个音符尚未完全消散,观众席已经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评委们没有立即评分,而是相互低声交谈着什么,脸上带着难得的兴奋表情。

      星尘组的灵性

      作为压轴登场,星尘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江浸月调整麦克风时手指微微发抖,但当她举起琴弓时,整个人突然变得沉着起来。

      他们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套现代作品组曲,将三首不同风格的短曲巧妙地串联在一起。

      第一首是充满民族风情的舞曲,叶疏桐的中提琴奏出令人心醉的旋律;第二首是节奏复杂的现代派作品,苏见星和周晏清的大小提琴展开精彩对话;最后一首则是抒情慢板,江浸月的小提琴独奏如泣如诉。

      这种编排极具巧思,既展现了技术多样性,又避免了长时间演奏单一风格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

      虽然在个别技术段落不如前几组完美,但整体的音乐性和表现力令人惊艳。

      特别是终曲部分,江浸月即兴加入的一个装饰音,让评委席露出了惊喜的表情。

      这个小小的创新既尊重了原谱,又注入了独特的个人理解。

      掌声持续了很久。

      星尘组鞠躬时,脸上都带着释然和满足——他们做到了能力范围内的最好表现。

      当最后一支队伍退场,绒幕缓缓闭合时,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讨论声。

      没有人能确定最终结果,每支队伍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闪光点。

      评委们开始紧张地核算分数,工作人员忙碌地收集评分表。

      后台,五支队伍在各自的区域等待结果。

      没有人交谈,但空气中弥漫着无声的电流。

      琴盒开合的声音、松香的气味、手指无意识敲击谱架的声音——

      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比赛最紧张时刻的配乐。

      林衔月轻轻抚过琴弦,感受到那里还残留着演奏时的震动。

      无论结果如何,她们已经献上了所能做到的最好表演。

      这一刻,所有汗水、泪水和不眠的夜晚都有了意义。

      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绒幕的最后一次闭合,将舞台与观众席隔成了两个世界。

      后台的空气凝固了,只剩下尚未平息的呼吸声和乐器放入琴盒时发出的轻微的碰撞声。

      五支队伍在各自区域静静等待着,没有人交谈,但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望向那扇通往评委室的门。

      林衔月轻轻地松开一直紧握的琴弓,发现掌心全是汗。

      周昭阳不安地来回踱步,被阮听枝轻轻拉住:"别走了,地板都要被你磨出坑了。"

      沈槐序则保持着异常的冷静,正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但林衔月注意到他的钢笔尖已经停在纸上许久没有移动。

      评委室内,争论声透过门缝隐约传来。 "烟雨组的艺术性毋庸置疑,但技术瑕疵必须扣分。"

      "但她们的冒险精神值得鼓励!这在年轻一代中很难得。"

      "水珠组的技术无可挑剔,但音乐性太过保守。"

      "星尘组的创意很好,但技术层面确实与前三名有差距。"

      十二位评委的讨论异常激烈,评分表在桌面上传来传去。

      有人用红笔圈出关键段落,有人在计算器上飞快地核算分数,还有人反复查看比赛规则手册。

      突然,评委室的门开了。

      所有等待的队伍同时抬起头,但出来的只是工作人员,捧着一叠新的评分表匆匆走向计分处。

      希望升起又落下,后台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林衔月不自觉地开始哼唱比赛曲目的旋律,周昭阳和阮听枝也跟着轻声应和。

      渐渐地,其他组的成员也加入进来,不同的旋律片段在后台交织,形成一种奇妙的和声。

      在这一刻,竞争暂时褪去,只剩下对音乐最纯粹的热爱。

      两个小时后,评委室的门终于再次打开。

      十二位评委鱼贯而出,表情严肃。

      组委会主席手中拿着一个密封的信封,缓步走向舞台。

      "请大家准备上台。"工作人员轻声通知,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激动。

      五支队伍依次走上舞台,按照抽签顺序站成一排。

      灯光再次亮起,刺得人有些睁不开眼。

      观众席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人站起身来,向所有参赛者致以敬意。

      组委会主席走到麦克风前,调整了一下高度。信封在他手中显得格外沉重。

      "经过评委会认真讨论和严格评分,"他的声音通过音响系统传遍音乐厅的每个角落,"现在宣布本届全国弦乐四重奏大赛决赛结果。"

      掌声再次响起,然后又迅速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息以待。

      "获得第五名的是——朔风组!" 掌声中,朔风组成员相视苦笑,但仍然优雅地鞠躬致意。

      他们知道自己的表现中规中矩,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获得第四名的是——星尘组!" 星尘组的成员们惊喜地拥抱在一起。

      对他们来说,能够超越一支初赛排名更高的队伍已经是巨大的胜利。

      江浸月擦拭着眼角的泪花,双麻花辫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摆。

      现在只剩下前三名。空气紧张得几乎要迸出火花。

      林衔月感到自己的心跳快得惊人,她偷偷看了一眼旁边的烟雨组,发现冷枫忆的指尖也在微微发抖。

      "获得季军的是——水珠组!" 程砚知冷静地推了推眼镜,带领组员向前一步鞠躬。

      这个结果似乎在他的预料之中,但他的组员们脸上还是难掩失望之色。

      评委的评语是:"技术完美,但缺乏艺术冒险精神。"

      现在只剩下烟雨组和雪朝组。

      镜头在两组之间来回切换,大屏幕上同时显示着冷枫忆和林衔月的特写。

      两人都面无表情,但紧握的拳头暴露了内心的紧张。

      "获得亚军的是——" 主持人故意拉长声音,制造着悬念, "烟雨组!"

      一瞬间,林衔月感到天旋地转。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但她几乎听不见。

      冷枫忆看着她微微颔首,带领组员上前一步。

      烟雨组成员的表情复杂难辨——有失望,但也有释然。

      那么冠军是...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雪朝组身上。

      "获得本届大赛冠军的是——雪朝组!恭喜!" 音乐厅瞬间沸腾了。

      观众全部起立,掌声、欢呼声、口哨声汇成一片。

      彩带从天花板上飘落,金色的灯光在整个音乐厅流转。

      林衔月愣在原地,直到周昭阳一把抱住她,阮听枝也扑过来,三人几乎要摔倒。

      沈槐序站在一旁,罕见地露出了笑容,眼镜片上反射着璀璨的灯光。

      颁奖仪式正式开始。第五名到亚军依次上台领奖,接受奖状和鲜花。

      当轮到烟雨组时,冷枫忆优雅地接过奖杯,突然转向雪朝组的方向,做了一个致敬的手势。

      这个出乎意料的举动赢得了更热烈的掌声。

      最后,雪朝组四人一起走上领奖台最高处。

      组委会主席将冠军奖杯递到林衔月手中,沉甸甸的重量让她几乎拿不稳。

      "完美的表现,"主席轻声说道,"你们证明了坚持与热爱的力量。"

      奖杯在四人手中传递,每个人都感受着这份重量与荣耀。

      周昭阳兴奋地举起奖杯,差点撞到旁边的麦克风;阮听枝小心翼翼地抚摸上面雕刻的花纹,仿佛在触碰一个易碎的梦;沈槐序则仔细地观察奖杯的结构,像是在研究一件精密仪器。

      林衔月捧着奖杯,目光扫过台下。

      她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音乐学院的老师、一起排练过的同学、甚至还有几位曾经指导过她的前辈。

      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评委代表上台致辞,特别表扬了雪朝组"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平衡",也称赞了烟雨组"难能可贵的艺术冒险精神"。

      他指出,本次比赛水平之高,让评分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前三名的分差都非常微小。

      合影环节,五支队伍第一次站在一起。

      原本的竞争对手此刻都放松下来,相互祝贺、交流比赛心得。

      星尘组拉着雪朝组讨论某个乐句的处理方式;水珠组和烟雨组在切磋技术细节;就连原本失望的朔风组也加入了谈话。

      林衔月走到冷枫忆身边,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实至名归。"冷枫忆先开口了,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你们的舒伯特确实无懈可击。"

      "你们的现代派作品很大胆,"林衔月真诚地说,"那种冒险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下次不会让你们轻易赢了。"冷枫忆挑眉,但眼中已没有赛前的锐气,取而代之的是棋逢对手的尊重。

      后台,工作人员已经开始收拾器材,但喜悦的气氛仍在蔓延。

      家长们送来鲜花和拥抱,老师们轮流与每支队伍合影。

      媒体记者穿梭其间,捕捉着一个个精彩瞬间。

      林衔月悄悄退出喧闹的人群,独自站在走廊的窗前。

      夜幕已经降临,城市的灯火如同地上的星空。

      她手中的奖杯在灯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沈槐序不知何时来到她身边:"在回味胜利的滋味?"

      "在思考新的开始。"林衔月转身微笑,"这只是一个逗号,不是吗?"

      "当然。"沈槐序推推眼镜,"音乐之路永远没有终点。"

      周昭阳和阮听枝也找了过来,四人相视而笑。

      没有言语,但一切都心领神会。

      她们知道,今晚的荣耀终将过去,明天又会有新的挑战。

      但此刻,让她们尽情享受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音乐厅的钟声响起,在夜空中回荡,如同为这个难忘的夜晚画下完美的休止符。

      但对这些年轻的音乐家来说,这钟声更像是下一乐章的起始信号。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1章 星声澎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