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4、井中之盐 ...

  •   太阳西斜,落日的余晖照在墙壁与屋檐上,泛出一层温柔的金光。林青禾站在堂屋门前,望着天边缓慢垂落的光线,语气不疾不徐地道:“几位若不急,不如留下来共吃晚饭?”

      陆三摆摆手:“不打扰了,咱们几个就住前山,走回去也不远。”

      王晟却拍了拍肚子:“我倒是闻了你们灶上的香味,脚底抬不动了。”

      众人哄笑。何远搓着手,模样有些不好意思,“今日我们来唐突,姑娘还能请饭,已经难得。”

      孙箐原本不打算留下,但见同伴都不推辞,也只好点头笑笑。

      林青禾唇角一弯,道:“既然不嫌弃,那就坐吧。饭菜简单,只是野菜配些干货,味重些,不合口请见谅。”

      林杏枝和吴春花正在灶房忙活,锅里咕嘟着热汤,一边小火炖着晒干的鱼块和葛根片,一边大锅炒着野葱野蛋,油气腾腾,香味飘出老远。

      “再放点猪油!”吴春花一边炒一边喊,“今日有客,不能寒酸。”

      林杏枝笑骂一句,“你那点猪油再放就要没了!”

      “留着不就是为了吃!”吴春花干脆一勺下去,锅里“哧啦”一声,香味更浓了。

      不一会儿,几盘热菜端上桌——干鱼葛根汤,山胡椒炒野菜,野菌炒肉干,野葱炒蛋,还有一盘用野生姜和猪油炝过的炒蕨菜。虽是粗料,却因调味足、火候到位,香气诱人。

      陆三夹了块炒蛋,眼睛都亮了,“我可是太久没吃过味这般正的炒菜了。”

      王晟吃得豪爽,一边嚼一边点头:“猪油香,和寨里做法不一样。”

      “你们那边怎么做?”林杏枝好奇。

      孙箐接话:“寨里铁锅不多,铁器先紧着打刀打锄头,能用来烧饭的铁锅就稀罕了。再说粗盐不好换,我们做菜多以酸代盐,用山里野果、酸藤叶来调味。味是淡了点,但也吃得惯了。”

      “今日这桌……怕是周围小孩闻着味都馋哭了。”何远不好意思地笑笑。

      果然,隔壁几家孩童蹲在墙角,闻着香味偷偷咽口水。林青禾便让林青山送去两小碗猪油渣,权当解馋。

      饭毕汤足,夜风凉下来,众人移步堂前石阶坐下,说话间气氛也放松不少。

      林青禾终于试着问起寨子的来历。

      陆三喝了口草药汤,悠悠道:“这寨子唤作‘嘎布依’,本意是云雾缭绕的山寨,我们也叫‘布依寨’,说起来,已经传了数百年了。”

      “寨主,便是桑达,是现在的大首领。”王晟接着说,“那日你们见过她,她性子沉稳,决断果敢,寨子如今能如此安稳,皆是她守下的。”

      “前些日子我们几个随花琅姑娘去山下换货。”孙箐插话,“花琅是首领的女儿,十分机灵,如今寨子外出换货都是她带队”

      “换些什么?”林青禾问。

      ”我们这趟带着天麻、灵芝、晒干的兽皮还要其他一些山货药材,换了粗盐、茶砖、针线、还有几把农用铁锄。

      “越来越难了。”何远摇头,“粗盐贵了一倍,茶也只换了三砖,铁器更少,还被扣了三块兽皮。”

      “原以为那镇子上的汉人坑我们,现在听林姑娘你说起乱世,才晓得恐怕是真的换不来了。”王晟叹息。

      林青禾抿唇,神色复杂。

      她原本没想轻易说出自己的推测,免得引起不必要的动荡,但这会儿看着几人叹息的神情,还是出声道:“铁便罢了,布依寨怎么会盐呢……你们可是生活在盐矿之上啊。”

      此言一出,四人俱是一愣。

      “你说……什么?”陆三险些没坐稳。

      林青禾放低声音,道:“你们寨子的井水苦咸,对吗?”

      “对……那水谁都不喝。”何远回过神。

      “苦涩发腥,入口咸辣,断不会是普通地底水。”林青禾缓缓道,“若我猜得不错,这寨子脚下,多半埋着盐脉或卤泉,只是你们不知道如何采炼,反倒将其视为废水。”

      几人神色变化,一时竟有些无措。

      林青禾继续道:“早年间北方有地,水井中卤重,那些人起初也不懂,直至一老人晒水时偶得一层白晶,才晓得那是盐。”

      “你是说……我们也能晒盐?”孙箐倒抽一口气。

      “若能控制水源,净除杂质,再以合适的法子晒煮,当然可行。”林青禾平静道,“盐是命根子,哪怕是粗盐,也胜过无。”

      王晟面露激动,半晌才喃喃道:“若真如你所说,那我们寨子……”

      “就再不用去求外人。”何远攥紧拳头。

      林青禾目光平静,却不急着承诺,“只是,我需再仔细勘察水井周边地形和土质,也需寨中首领首肯。此事若成,对寨中百姓是福,可若不成,恐生异议。”

      “我明白。”陆三郑重点头,“明日我们便去同桑达首领禀告此事。”

      *

      得到首领桑达的首肯后,林青禾第二日一早便带几人合力撬开石板,浓烈的土腥味与一股淡淡的金属气息扑鼻而来。

      林青禾立即吩咐退后片刻,然后先用绳索将一个陶罐系下去,打了半罐水上来。罐中水色偏黄,不甚清澈,搅动时竟有些滑腻感。她取来火折子,点燃干草,将罐中水小心烘干几滴。

      一圈乳白色的晶粉缓缓浮现罐底,林青禾眼中露出兴奋的光:“果然是卤水!而且浓度不低!”

      这一刻,她几乎能听见命运齿轮咔哒一声缓慢转动。

      随即,她让其他人搬来几个旧陶锅,一些细布、一口粗陶大缸,还有木柴与石块。将井水分成几份,装入不同陶锅中,编号记录,预备做分批浓缩与析晶的对比实验。

      第一锅,用小火慢煮,试图让水分慢慢蒸发;第二锅改用大火猛煎,快速蒸发水分;第三锅则在水沸后掺入少许草木灰与鹅卵石,模拟传统土法结晶方式。

      陶锅架在三角石堆之上,火苗腾起。浓重的卤水在锅中咕嘟作响,一时间咸腥气与烟火气交织。

      林青禾坐在火旁,额上沁出薄汗,目光却一刻不移。

      大约两个时辰后,第一锅锅底出现了一层白而细的结晶,她小心刮起几撮,尝入口中——干爽微涩,入口即化,竟无苦味!

      “这是细盐!”她压着欣喜低声说,“比我们在岩缝里刮的岩盐强太多。”

      第二锅则焦了些,盐结晶较粗,伴有杂质。第三锅的情况却让她眼前一亮——草木灰吸走了不少杂质,锅底结晶均匀,还能刮出一层细白晶体。

      她一边记录一边调整配比,决定接下来将草木灰按比例混入,控制火候,力求出盐稳定。

      周围人一开始只是围观,看不出门道,可当她将刮下的盐装入陶盘,递到陆三手里那一刻,所有人都惊住了。

      雪白如霜的盐在阳光下微微发光,细腻得与从前吃过的粗盐完全不同。

      王晟先尝了一撮,瞬间瞪大眼:“这比我们平时换来的粗盐都细!味道也正!咸得干净利落!”

      陆三也尝了一点,连连点头:“比官盐差不了哪去,真真是宝贝!”

      林青禾满意地点头,却也不骄傲。若能持续煮出这种品质,布依寨将不再受制于外界换盐的难题,且还能用井盐与外界换到更多的东西。

      煮盐方法简单,原料不过井水、柴火与一些草木灰。

      有人打趣说:“这若传出去,布依寨得成盐寨喽。”

      林青禾却冷静得多:“未必适合传出去,盐是命脉,是刀口上的财路。如今世道乱,还是谨慎为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