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荣国府(上) ...

  •   船到下一个补给的城市时,小厮们不仅照旧买回了当地的特色菜,还带回来一份旅游指南。上面不仅画着山川名胜,交通路线,连物价、旅店这些东西都有。顾文宁虽然用不着,但也看的津津有味,正好可以打发一下船上无聊的时光。顾文宁看完了又递给黛玉,黛玉接过来,摸一摸纸张:“怪糙的。”但也看起来。顾文宁笑道:“他们卖给南来北往的那么多人,不过几文钱的事儿。”肯定不能像他们家的地图和画册似的那么精致。
      一时下人们又端上来午饭,有一道煎的金黄酥脆的藕饼,薄薄的叠在盘子里,立马吸引了顾文宁的目光。她咬一口,里面还混合了韭菜和虾皮的香味。顾文宁又吃了一块:“这个东西倒是新鲜。正好咱们困在船上下不去,也不见客,还可以尽情吃两块。”专门用心准备了这道菜的柳嫂子听到,不知道该是喜是忧。这是夸她这道菜做的好吃呢,但是又说韭菜的气味不好。
      荣国府的同事张武家的在心里偷笑,笑柳嫂子巴结到客人身上,还没讨到好。
      这时船在本地停留的有些久了,黛玉先拿着望远镜看码头上耍杂技的、打拳的,舞得是虎虎生风,就是不知道是哪家的拳法。后来也开始着急起来:“怎么贾先生还没回来?”贾雨村去和当地的差役交涉了,之前一向是走个过场罢了,今天确实去的有些久了。顾文宁也开始催促小厮再去找找看。
      幸而贾雨村一会儿便回来了,他隔着帘子亲自对顾文宁解释道:“他们正在搜捕一个偷印的大盗,一定要搜查每一条船,我跟他们说了半天,他们不通情理,后来给了他们银子,他们才放行。”在这些差役手里,银子就是情理,比什么巡盐御史的官位还好使。顾文宁也没什么奇怪的,只是说:“辛苦贾先生了。花了多少银子,我让小厮们送去。”贾雨村连说不敢,回他自己船上去了。然而银子顾文宁当然会送去,贾雨村也肯定会收的。这一趟旅程所有的耗费,还有给贾雨村运作复职的花费,都是林如海出的。贾雨村是从来不拒绝,也不会觉得受之有愧。顾文宁倒觉得他很有意思,这样的人将来兴许真的能成大事。
      顾文宁和黛玉吃完了,站起来散步,黛玉的两个陪读丫鬟中夏,南枝跟着伺候。她们是从小跟着林黛玉一起上学的,那肚子里的学问比顾文宁身边的大丫鬟又要高出一档来。中夏是林家的家生子,从小聪明异常,在林家下人们中间就很有名,都说她的父母一对奴才秧子,家里居然也出了神童。后来果然被选上了跟着姑娘读书,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南枝就是外头买来的了。她家道中落,小时候也开蒙学过几个字,后面家里连饭也吃不起了。幸而卖到林府来,日子比家道中落前只怕还好些。
      船破开水面,又慢悠悠地行驶起来。船越靠近北方,天气越发凉了,她们身上都加了厚衣服。北方的秋天是有些萧瑟的。尤其是离开了大城市,河道两岸的景致完全无法与南方比。顾文宁和黛玉看在眼里,心里都有些不舒服。什么是背井离乡?就是这些时候才让人感到背井离乡,身在异乡为异客。
      “哎呀,你的裙子怎么脏了?”南枝突然嚷了起来。中夏回头看南枝说的地方——看不着。用手一摸——摸了一手血。顾文宁回头一看,自己身边跟着三个小丫头,难怪要大惊小怪,连忙对她们说:“这有什么?这是你长大了。去找你青果姐姐,把衣服换了。让她教给你。”
      顾文宁亲自拉着黛玉的手,问她吓到了没有,黛玉摇摇头。顾文宁又问她明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黛玉说:“以前我偶然看见母亲这么着。不过母亲马上就让王嬷嬷把我抱走了。” 顾文宁便又耐心的跟她解释这些事情。虽然黛玉还小,可能还要有几年,不过她身边有那么多贴身伺候的大大小小的丫鬟媳妇们,迟早会瞧见这件事情。越是不了解,就越容易害怕。
      青果忙着给中夏换裙子,教她怎么用月经带。小桃和青杏才吃了两口饭,赶紧过来伺候。青杏笑道:“中夏这丫头也长大了,怎么就是不长个儿呢?”顾问宁笑了:“可不是?看她的个头,倒觉得跟黛玉是一样年纪的。”实际上黛玉比中夏要小了4岁呢。黛玉说:“我听说每个人生长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就像花儿盛开的季节都不一样。”顾文宁夸她说的好。
      日子就这么说说笑笑间过去了,坐了一个多月的船,大家也都觉得厌烦了,因此眼看着要到通州码头,大家都兴奋起来。管事的嬷嬷和大丫鬟们先把该收的东西都收起来,粗粗的清点一遍。有什么丢了坏了的,都要在本子上记一笔。又把到了那府里要送的礼物找出来,在箱子上格外做个标记,省的压到后头去。还有打赏船娘,船工,一会儿来迎接的贾家下人的荷包也要准备好。把这一套忙完了,青梨才打开随身的衣服箱子,问顾文宁要穿什么。
      顾文宁的心情又开始烦躁起来:“穿什么?哪套贵就穿哪套吧。”青梨还在那里问:“那是选真的贵的,还是显得贵的?”顾文宁一向喜欢宋锦。宋锦与蜀锦、云锦比起来,花纹要典雅很多,算是低调的奢华。况且顾文宁又常常说秋天就是要穿的素雅,不喜欢花里胡哨的。总之这些布料,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与它们真实的价值有时并不相符。
      青杏知道顾文宁现在哪有心情理会这些,便自己做主给她选了一套衣服,服侍顾文宁换上。一时船靠了岸,贾府来接的人早就等候多时了,赶紧上来请安。轿子被抬到船上,轿夫们回避了,顾文宁与黛玉才上了轿。但轿子却并未移动,顾文宁在一旁看着小厮们把箱笼都抬到车上,这才放心,吩咐起身。其他人也赶紧坐车的坐车,走路的走路,跟在两顶轿子后面,浩浩荡荡地向荣国府而去。
      轿夫们脚程是很快的,但轿子还是晃晃悠悠行了半日,才看见“敕造宁国府”的匾额。顾文宁自己都疲惫至极,料想黛玉体弱,现在正不知怎么难受呢。等到轿子终于进了荣国府,婆子们上前打起轿帘,顾文宁先去看黛玉:“累了吧?难受不难受?”黛玉摇摇头,但小脸儿煞白,一个字也没说,不难受是不可能的。这船也是晃悠悠的,这轿子也是晃悠悠的,脚乍一接触地面,倒觉得这地面是软的,好像要栽倒似的。贾家的婆子丫鬟倒是簇拥着顾文宁和黛玉,搀扶得结结实实的,不至于摔倒。顾文宁自然更想自己的丫鬟上来伺候,不过此时也不便开口,就由众人扶着,进了贾母的正房。
      顾文宁只见一位鬓发如银的老人迎上来,黛玉刚想行礼,就被贾母搂住了,两个人都哭个不住。顾文宁想起自己的母亲,她嫁在近处,母亲尚且天天牵肠挂肚。贾敏嫁给林如海后,在江南多年,做母亲的又不知道该多么思念。可惜如今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顾文宁又是伤心自己,又替贾母难过,眼泪也忍不住地往下掉。
      众人赶紧上来解劝,贾母这才止住了眼泪,顾文宁这才找到机会给贾母行了礼,贾母忙起身谦让:“我老婆子年纪大了,倒把客人怠慢了,让太太见笑了。”按照规矩,贾母自然该先招待了顾文宁这个身份高的人,才跟自己的外孙女说话,可是老人家哪里忍得住。顾文宁自然也不会怪她,反而道:“老太太说哪里话?老太太是一片慈母之情,倒让我想起我的母亲来。可惜她老人家已经走了几年了。”老太太不免又伤心起来,众人赶紧又拿话岔开,黛玉这才正式拜见了外祖母。
      一时贾家的三个女孩儿都上来与黛玉相认,顾文宁留神看了,最大的一个迎春温柔沉默,很有些大姐姐的样子。探春比黛玉小一些,但一看就是个很精神的孩子,倒跟顾文宁的外甥女赵惟初、赵惟之姐妹有点像。老三惜春还小呢,扎着两个小揪揪,余下的头发毛茸茸地垂在两侧脸颊,很是可爱。这三个姊妹倒是看起来不错,可以跟黛玉一起玩耍。顾文宁自己从小家里姐妹就多,手帕交也多,她一向认为,小孩子们一定要多多的伴着一起长大,不然该多无聊啊。
      众人说些闲话,贾母便谈起:“当日老爵爷在京的时候,我跟子爵夫人也是常会的,一眨眼就这么多年过去了。”这说的是顾文宁的祖父祖母辈了。到顾文宁的父亲顾道谦时,她们家就长住江南了。大房没了爵位之后,儿女们也回江南来,如此顾家整个家族就都回老家定居了。也只有做京官的顾家人还在这里。不过顾文宁的祖父祖母跟贾家也没有多少交情,当年荣宁二府何等的威风赫赫,顾家虽然也有爵位,但实在不能与贾家相比,也不是他们四王八公圈子里的,不过是偶尔碰到了就打个招呼罢了,也算是认识。顾文宁自然也不会戳穿,这不过是常见的客套话罢了。顾文宁只说:“说起祖父祖母,连我记得的也不多了,二位老人家已经仙逝多年了。还是您老人家有福气,高寿,我们也盼着能跟老太太似的,这辈子就知足了。”
      贾母乐呵呵的,又问起黛玉的身体。祖孙二人说着话,忽听见后院中一阵爽朗的笑声,有个年轻女子说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便走进房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荣国府(上)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开文啦,期待大家的评论,收藏,多多交流!存稿非常丰厚,大胆入坑! 作者专栏还有预收文《当林妹妹变成林探花》,是个红楼女孩子不用性转也可以在古代读书、做官的故事。 预收文《[三国]今天司马家篡位了吗》,讲的是西晋皇后羊徽瑜从曹魏走向西晋的故事。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