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流动性区别 ...
-
东汉末年至三国;东晋至南北朝;唐末之五代十国;清末民初;国共之斗;各地诸侯军阀,为区域式相争。
西晋永嘉南渡;明朝移民北迁;今民东南西北,多者为生计为学业之工农学生,为区域式流走。
明朝郑和西访;西域遣使中原;今民参加外国奥运会,国外派外交官来国,为区域性事件。
秦国统一小篆;唐朝中期盛行草书;越南的汉喃文到法殖民后的拉丁音文;朝鲜半岛的汉谚文,到1979年后,朝鲜南半岛出现渐用谚文;朝鲜北半岛在1992年,2009年,两次削减西欧思想;日本内曾提议只用假名,但后只调整取消;国党早起少有思想宣传意识,至1930年起重视,1947年加强,2000年增加国际频道;台民党2019年先是外宣,在内宣,2020年再政宣;□□1937年前的完全外部主导,至1941年半主导,1946年单独主导;为区域性宣传。
朝鲜南半岛若只用谚文,为何不是在1948年后,而是在1979年后?从朝鲜古国看,主政官员多使用汉文,可只1948年虽然被外势军事干政,但至1979年主政的仍多为保守势力。而越南分裂至统一战争后,为何只用拉丁音文?从法国不仅军事殖民而且长期干政,保守势力削弱,即使统一后保守势力想完全独政,也需与西欧思想派斗争。越南为何不同朝鲜半岛北部一般多次削减西欧思想?越南虽也为邻国,但无其他势力均衡国家牵制,且换任频繁,无法完成统一想法,表象暂达不到削减西欧思想的条件。
国党早起缺乏宣传意识,而□□多宣传,为何□□早期难立足?从苏国际任能派人前去指挥,1927年后收缴农工团会,可只外部难以主导内部,粮无人守会被鸟食,外国难详己国之事,起势不可无兵。
国党开始重视宣传,1935年败□□,为何1947年后失利?从苏国际少有派人,多电讯,可知其逐渐主导,再1946年后各地逐渐统一宣传;国党1930年虽有宣传意识,但未先整顿南方散乱各地(详细见《长续论》内外法),加之献策谋将等人士未重用(详细见《长续论》左右法)。以及过于依赖姻系以及外国策略指导,1947年重国外宣传(多外区域性事件,详同内外法),骄妄无患,急攻好进(详细见《长续论》广狭性),逐渐失去优势。
国党至台时,为何难以主政,以及民党参政,仅仅只是国党战败大失民心……?
国党至台湾后,宣传方针路线,几乎如同1927年至1947年般,没有借先占优势,稳内宣,转地区主治(依旧过于依赖外势),瓦解台外势力(详细见《分化式》),在外势多方宣传下,势会有一方势力(或欧或美)干政乃至主政,如韩保守势力下台后难以主政,至当今多方势力干涉,趋于狭义发展。(详见《广狭性》)
对于当今情势宜采用“多流动,少串固,分时期”的方策,既多以人口流动大的地区为主。寒暑假时期,学生往来少,这时就要以工厂为主,学院为次。城市固定群众,则以互联、旁联宣传,以同学性、邻居性来宣传。(详细见《分化式》)
此类比对分析与辨别,我称之为流动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