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宋军大营中,高高的哨兵他上站着几名放哨的军士,营帐外偶尔会有一队的士兵经过,将士门早已经安睡,只有帅帐中灯火通明,烛火下的佘老太君此刻正端着一纸书信细细的阅读,片刻后便扬手将信件递至烛火中燃成灰烬,昏暗的烛光映着佘太君年迈的身影,一时间让人觉得这位名动天下,统帅三军,使辽军闻风丧胆的巾帼女英雄此刻竟然显得如此的苍老。
次日,天门阵前,宋辽两军对战,擂鼓震天,辽国萧太后亲临督战,辽军先锋大将立于阵前扬声叫道:“赵叫小儿昏庸无能,南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大辽顺应天意,南征宋国,我辽主惜才不详与杨家军为难,此次设天门神阵,就是希望佘太君和杨家众将能知难而降,万望太君勿再执迷不悟,徒增杀戮。”佘太君缓缓策马前驱,亦回道:“我杨家满门忠烈,先夫与众子为国捐躯,裹尸沙场,虽死犹荣。大宋天威,岂容外族侵凌。佘赛花继承先夫遗志,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亦。”
万让萧太后想不到的是辽军引以为傲的天门阵,曾几度让宋军无功而返,而今日却在顷刻见就土崩瓦解,似乎宋军已竟参透了阵中玄妙有备而来。辽军瞬间便失去了天门阵,顿时惊慌失措,阵脚大乱,被宋军杀的溃不成军,死伤不计其数。
天门阵大捷,宋军军营内将士门欢歌笑语,把酒庆功,今日如此轻松顺利就破了辽人的天门阵是谁都不曾料及的。帅帐内,佘太君设宴请众奖领一同庆祝。酒至二更,众人散去后,佘太君传人收拾一番后,便也撤去了帐外的守卫军士。三更刚过一位身着劲装的青衣男子便飘然入帐,一进帐内,那青衣男子便单膝跪下行礼道:“林敖拜见太君。“佘太君连忙起身扶起林敖,慈祥的打量着林敖,双手紧握着着林敖双臂颤声道:”好好好,这些年,这些年可苦了你啊。。。“话还未尽,双目不由得噙满了泪水,再也说不出话来。
刀邪林敖,多年前便名动江湖,只因为人行事极端,不拘礼俗,狂傲不羁,所以江湖中人便给他起了个刀邪的称号。林敖十八岁初现江湖,那年他一人行至陕西境内,因见陕西无双门门主张琨横行乡里,恶霸一方,一时义愤便力斩张琨于刀下。想那张琨一派掌门,祖传四十九路无双拳法至刚至猛,却被一个名不经传的少年斩杀,顿时江湖中人无不赫然,一时间传的是沸沸扬扬。十九岁那年,林敖斩下准备通敌叛国的五剑山庄庄住百里秋人头于剑门关外。三月后在川中力劈唐门成名20年的一流高手”繁星不多“唐政。二十岁那年,林敖只身独闯辽营连杀辽国四大先锋。。。。此后虽陆续有不少高手去挑战或找林敖寻仇,但都有去无回。一时间”刀邪“林敖名号名动江湖,慑人胆魄。风头极劲,一时间无人能及。
林敖起身回答道:”有劳太君挂念,林敖为国略尽绵力,又岂敢言苦,五年来忍辱偷生潜伏辽邦,而今助的宋军破阵,终于不辱当年杨帅临终所命,也不枉延郎兄弟。。。。”这一番言辞中透着林敖说不出的沧桑和无奈。
佘太君叹了口气,缓缓转身行至案几前换下了桌面上那根将灭的残烛,点了根新蜡立于案上,才道:“转眼五年了啊。。五年,也过的真快啊。五年岁月,也逝去了你少年如歌年华啊,这无尽的烽烟战火,不知道还要掩白多少少年头啊。。。”佘太君顿了顿,继续说道:“若我记得不错,下月初九,便是你三十岁生日了吧。想我那已亡的四子延郎与你是同龄,若不死今年也该三十了呀,怪就只能怪他命薄。但~~~他却是为国捐躯,为保我大宋百姓免遭异族涂炭而亡,也不愧我杨家大好儿郎。”话说到后来,佘太君语音中也略带哽涩。
林敖闻言,不禁动容,不由得回忆起了五年前的那段往事~~那场血战,杨老令公和杨家众子与千余名将士被辽人设计遭围,对于数十倍于己的辽军,宋军且战且退,最后只的缩至李陵庙前,已经死伤大半,当时除四郎身受重伤无力再战,六郎战死,只有那数百士兵还在誓死抵抗。在这无力回天之际,老令公突然叫过林敖对他道:“敖贤侄啊,想我戎马一生,今日此地便是我杨业为国尽忠之时,当年汉时李陵将军为抗匈奴入侵,忍辱负重,他的故事你也该知晓吧?”林敖忍住悲伤重重地点了点头,“今日,我便要你效仿当日李陵,诈降辽寇,你可明白我意?”杨令公一脸凝重的望着林敖说道。“林敖不愿,林敖铁血男儿,宁愿战死疆场,随杨帅和众兄弟同死~~~~~~~”林敖悲声道。“不,你必须降,军令如山,由不得你。好儿男应能屈能伸,不可逞一时之勇,当年李陵将军诈降匈奴,忍辱负重,为的就是能让汉军早破匈奴,保家国平安。而今你便要当起着第二个李陵。”老令公厉声说道。林敖低头不语。
片刻后,杨老令公悲凄地望了望身受重伤的杨四郎,颤声对林敖说到:“从此刻起,你便是杨延郎,我杨家四子,而不是林敖。而他才是林敖,曾连斩辽国大将,后刺死辽邦萧太后少子的林敖,”林敖一怔。令公继续说到“今日林敖身受重伤,延郎你此刻便斩下他的人头交于辽军,也好一泄辽主的心头大恨,博取信任。”老令公虎目含泪地对林敖下令道。“咳~咳~咳~~今日无酒相对,仅以水代酒,敬林兄弟一碗生死别离,杨门男儿铁血英魂,敬请林兄一刀挥之,干了这碗,来~~”杨延郎吃力的举起两个盛满水的皮质头盔含笑对林敖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