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在 沪 创 业 ...
-
第 七 章 在 沪 创 业
【本章简介】高先生在弄堂口租了个小店铺。李高两位先生办好了三个孩子的转学手续,见识了“印度阿三”。
“小赤佬,又来偷东西了。”高先生和李家夫妇抬头向拐弯处望去,那儿有一家小杂货店,听骂声好像是老板在骂小孩,老板为何要骂人?
高先生朝李家夫妇说道:“我去看看。”进入店内,只见店主抓着一个10岁左右孩子的手,嘴里不停地骂着:“买东西不付钱,拿了就走,就是小偷!昨天偷了,今天又来偷,再偷抓你去警局。”
“呜呜??,我会叫爸爸来付钱的。”孩子哭着说道,“我两天没吃饭了,行行好吧,爸爸一直没回来??”
“谁知道你爸爸干了什么坏事?说不定也像你一样?”店主气愤地骂道,“小赤佬,我要叫巡警了。”
“呜呜??,爸爸被巡警带走了。”
“啊?那天的警车就是来抓你爸爸的。”店主大吃一惊,脸色一变,把手一松,推了孩子一把,“赶快走,说不定还有密探跟着你。”
“呜呜??,我爸爸是好人,他会回来的。”
“快滚!不要害了我们这条弄堂!”
“呜呜??”小男孩哭着跑出了小店,向弄堂里跑去。
“这孩子的妈妈呢?”高先生上前问店主,店主看了一眼高先生,回答道,“去世了。”
“这孩子好可怜,大人不在,饿得不行才会做这种事,这钱我来付吧。”
高先生从包里拿出两个银元,交给店主,“老板,这些够不够?”
“一个够了。”店主不好意思地拿了一块银元,“两个面包一包豆腐干再加上昨天的足够了。”
“老板是个好心人,我是小本生意没办法。”店主无奈地摇了摇头,“这店很难开呀。”
“开店不容易,有时卖不出去就更难,还要防贪小便宜的人。”
“是呀,我这弄堂小店能开下去就不错了,那边弄堂口的一家烟纸店上个月就关门了。”
“为什么关门?”高先生奇怪地问道,“弄堂口比这里的位置好,生意要好多了。”
“租金贵,挣来的钱付不起房租,只能把店关了。”
“这家店铺租出去了吗?”
“还没有。”
“我们去看看吧。”等在门外的李家夫妇赶紧走了进来,“我们正在找店铺,好的话就租给这位高先生。”
“好!这位高先生是个大好人,约个时间,我请房东来和你们谈。”
“明天上午九点吧。”高先生对店主说道,“我们几个再去外面看看。”
“没问题,这儿的住户都是普通百姓,小店都进那些价格便宜的商品,那些洋人是不会到弄堂里来买东西的。”
“那条毕勋路两边的商铺很多,租金太贵了。我们做小买卖的只能到弄堂来做生意。”
“其实弄堂里的人很多,大多是买日常生活用品的,生意还是不错的。”
“我们刚从外面回来,花费了很多钱,只能先做一些小生意过日子。”
“这年月的事太多,但愿天下太平,百姓生活安定,这日子就好过了。”
“好了,让您麻烦了。”高先生朝店主摆了摆手,“我们先回去了,明天再见。”
“不客气,我会安排好的。”
三个人一起走出了小店,朝弄堂口走去。“这位店主是个热心人。”高先生边走边说道,“这条弄堂很长,里面住户很多,弄堂口进进出出的人不断,店铺商品好的话,生意会很好。”
“高兄满意的话,明天就付定金,签合同。”
“我也觉得好,高先生的店开在这儿,离我们很近,我们两家有什么事可以互相照应,振华和立钦、立雯可以一起上学。”李师母紧走几步,来到弄堂口,朝那家烟纸店的窗户望了一眼,里面的柜台还在,看来关门没几天。
看见妻子在看那家烟纸店,李先生忍不住走上前去望了一下,“高兄,这家店还算大的,里面可以放好几个柜台。“
“是吗?我来看看。”高先生走到那家店铺的窗户,朝里望了望,“李兄说得对,里面很大,房子很高,还可以搭搁楼放货物或者住人。”
“住人会不舒服的,还是弄个小房间吧,不然振华要有意见的。”
“我打算先做几年生意,以后好了再做大一点的。”
“嘘,这个回去再说。”
“好,先回会馆吃饭,明天再来办正事。”
第二天中午,高先生在李先生的陪同下,签好合同,付好半年的租金,租下了弄堂口的烟纸店。李高两家的店铺隔了一条马路,有事可随时到对方的店铺告知,有时要去路远的地方进货,也可互相帮忙照管。家乡有什么事还可以互相转告。
租好店铺,两位先生一起向附近的学校走去,李先生笑着对高先生说道:“明天去请几个师傅来重新设计店面,好好装修一下,可以早点开业。”
“弄堂小店还是不错的,招牌换一个,墙面刷刷白,最里面弄一间小房间,就可以开店了。”
“振华不喜欢可以住到我家来,和立钦同住一间房,两个男孩还可以互帮互学。”
“那不行,这孩子不愿在别人家过夜,还是住自己家吧。”高先生朝李先生点了点头,“李兄的心意我领了,看来还是要搭个搁楼,可以多进货。”
“现在的局势有点紧张,东三省已被日本人占领了,以后还会打过来吗?”
“肯定会。”高先生担心道:“物价已开始上涨,店里要多存货,不然亏的是我们。”
“好了,不说了。”高先生望着前面一所学校,拉了一下李先生,“你看,这所学校怎么样?”
“挺好的,我们进去看看。”
两人来到校门口,门口的一侧挂着校牌,毕勋路小学,刚想走进去,值班的门卫走了过来:“你们是干什么的,不能随便进学校。”
“我们给孩子办转学手续,找谁办理?”
“去训导处找王主任。”门卫看了一下两人,这两个先生身穿西装,听口音像是浙江那边的人,可能是从外面回来的,这两年回国来的人很多,转过来的学生也多,学习成绩都很好。
“你们的孩子回来了吗?
“来了,办好转学手续就来上学。”
“那边的手续办好了吗?我要看一下。”
“好!”两位先生把孩子的转学材料袋从拎包里拿了出来,递给了门卫,“先生请看。”
门卫看了一眼材料袋的校名,“横滨唐人街第一小学”,原来他们是回国侨民,门卫把手一挥,“训导处在前面大楼的三楼,你们找王主任就可以了。”
“好!谢谢你!”
忙了半天,三个孩子的转学手续都办好了,立钦安排在四年级(三)班,振华被分在五年级(四)班,立雯去学校的附属幼稚园大(二)班学习,三个孩子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可以一起上学,一起回家。
两位先生一起向附近的电车车站走去,正是下班放学的时候,人来人往,逛街购物的人很多,毕勋路两边的商铺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和小吃零食,服装铺却只有两家。李先生看了,觉得有点奇怪,住在这里的居民很多,马路对面就是一个洋人住宅区,做衣服的人应该多才是,难道里面的服装铺比外面的好?一起去看看。
两人一起穿过马路,向对面门口走去,远远望去,门口站着一个肤色黝黑个头很高,穿着红背心的壮汉,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这就是上海人说的“印度阿三”,小孩子看见了,都会躲在大人的背后,这红背心很刺眼,能吓退一部分人,这样做可能是防盗防坏人吧。
两位先生的脚步慢了下来,互相看了一眼,李先生拍了拍高先生的肩膀,怕啥!我俩是见过世面的人,两人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印度阿三望了两人一眼,并没阻拦。
进入洋人住宅区,两位先生相视一笑,这“印度阿三”并没传说中的可怕,可能我俩的穿着打扮像洋人吧。
有钱洋人住花园洋房,普通洋人住石库门房子。里面的百货商店和杂货店还是蛮多的,服装铺也就两家,门口挂着做好的衣服,看上去很普通,做工和李先生的西装不能比的。李先生在心中暗下决心,只要衣服做得好,就会有顾客,生意就会更好。
“要办的事都办好了,接下去把店铺装修好,准备两周就可以开业了。”李先生看了高先生一眼,笑着说道,“走,去买点熟菜,晚上我们两家一起聚餐,庆祝一下。”
“好!前面那家食品店已经有人排队了,快去看看。”
“李兄,这里的菜和宁波菜一样,买几只梭子蟹和红烧乌贼吧。”
“行,再买半只葱油鸡,小孩子喜欢吃。”
“一直是你请客,这次我来付账。”
“没事,我挣的多,你下次再请客吧。”
“李兄太客气,我不好意思了。”
“我俩一起在外打拼十年,知根知底,又是老乡,互相帮助是应该的。”李先生笑着对高先生说道,“赶快排队吧。”
一会儿功夫,两位先生拎着买好的熟菜,向附近的电车车站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