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贾平凹《关于父子》
我们谈论家庭教育一般都指父母双方的教育。不过人们大多认为“孩子离不了娘,没有爸爸他照样长得大。”这话如果单从生理上讲确实如此,但从心理发展看,没有爸爸的教育影响确是一大缺欠。家庭环境中有无爸爸对孩子心理发展的作用大不相同。家庭是社会基层细胞,家庭中有爸爸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有利的教育因素,因为母子之间多是自然地体现着生物性的联系,而爸爸是显示家庭的社会性不可缺少的人物。孩子在家庭里可以不知不觉中见到和体验到人们之间的关系、联系,逐渐懂得和学到集体生活中共同遵循的制度与规则,学会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之,正常情况下,孩子最初的社会性是由于有爸爸的存在而形成的。
例如,孩子可以从父亲对待家庭其他成员的言行中学会尊敬妈妈、奶奶或其他老人。因为有时候孩子还不能直接意识到妈妈对自己哺育所花费的心血,由于有爸爸的示范、指点和引导便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另外,一般说男女性的个性特征还是有区别的。妈妈待儿女比较精心、细致,而爸爸则比较粗犷、马虎。妈妈多注意的是生活中琐碎小事,对儿女总是放心不下,而爸爸常是开朗、豁达、比较果断等等。所以,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妈妈的温暖关怀,也需要从爸爸那里得到坚毅、勇敢的锻炼。有个孩子说:“妈妈是管我吃穿,给我讲故事、唱歌,在家和妈妈一起好。可我愿意和爸爸一块出去玩,他让我随便跑,还教我踢球、游泳、修玩具、修板凳,他劲大又能干,棒极了!”这位小朋友心中的爸爸简直是个大英雄。可见,爸爸和妈妈的区别孩子完全能体会到。
通过对比男孩会更好地从父亲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逐步树立“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女孩则会更好地从母亲那掌握女性的特征,也会受父亲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如果没有父亲的参与,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因没有鲜明的对比易在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产生混淆。另一方面,由于男性自身的特点,父亲早期教育的参与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许多优秀的品质,使孩子的个性更全面的发展。父亲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等影响儿童,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是说母亲不具备这些品质,而是说这些品质更多地见之于男性。一个好的父亲会把母亲生活领域之外的东西尽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面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的源泉
我相信宇皓的父亲,也一定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以及模范丈夫,他对家庭孩子妻子的爱,他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