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倾覆
      一声长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完结,似乎的确就在眼前了。整个章节,充斥着一股寥落的感觉。小彦的心里也是空空的,沉沉的重压只字未提,可是看过了这一章,都会有所感应。
      襄阳的百姓似乎也已经在持久的紧张恐惧中麻木了。小彦曾经保护过的百姓,曾经寄予厚望的兵士,不知饿死多少,更是战死无数,如今,却在一片麻木中归降,只为入城的敌人并未过多侵扰,也都平静地顺从了北魏的侵略,继续维持自己劫后的残生。
      人之常情,纵然曾有多么坚定的意志,多么沸腾的热血,既然当时未死,终究还是要这样子活下去。何况,对南越,许多百姓已经彻底失望了吧,就算建康遭到威胁,就算赵誊有足够光明正大的理由说还是国都的安危最重要,围困一年,援兵一人未至,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让人冷透了心。
      而冯栩……
      居然自杀失败。
      同是战场上过人的谋略和武技,同是开始崭露头角后夺目的身影,同是大局面前绝不肯徇私的性子。同是挣扎在权力、利益、野心的历史漩涡之中,奋发奋起。并非不曾见到胜利的希望,然而纵然才华难得,单薄的能量终究没有办法力挽狂澜,多少人的错误叠加在一起,终究铸成了他们的全盘皆输。
      心中无限遗憾,然而自己毕竟并非神人,已经付出全力,不可能再做得更好。不幸落入敌手,前路再无希望,不如与自己为之奋斗半生的理想一同陨落,无论身后名声如何,也算成全了自己的一生。
      不知是大幸还是大不幸,赵彦居然没有死成。
      不知是大幸还是大不幸,冯栩……居然也没有死成。
      寻死一时,是他们为自己选择的结局,寻死一世,却实在难以做到。
      最初支撑赵彦试图活下去的,是心底的一丝不甘吧?为何父亲也要如此猜忌,为何母亲也不肯信任,为何宋然也会背叛,为何远走北魏、形同行尸走肉的时候,故国还是不肯放过自己。想知道一个答案,甚至按捺不住报复的冲动,才促使赵彦走向一条艰难而危险的路。
      可是冯栩呢?从杀死石岱的那一刻,他已经没打算活下去。如果说昔日赵彦的事业,是国力如日中天之时的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而自从赵焕、赵誊心怀鬼胎父子相争,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如今冯栩的事业,已经是国家在夕阳残照的惨淡景象中,最后的一搏,最后的坚持。又有什么能让他重新有方向地活下去?
      看到他冲向城墙,一瞬间想到序章里赵彦梦中的樊无炎,心仿佛提了起来,可是看到他真的没死成,却是另一种不忍心。
      为了标志性的襄阳一战能有一个好看的结局,或者为了惜才,甚至也为了赵彦的心情,江原才保住冯栩的性命。可是对冯栩而言,最终未能走上为自己选好的结局,亲眼看到南越更加绝望的处境,又是多么悲凉。也许,在他眼里,至死仍旧理直气壮大义凛然的罗厉才是最值得羡慕的吧,哪怕他承认,罗厉曾经犯下的很多错误也被魏军暗中利用,才最终造成了今天的结果。
      赵彦曾说,多少百姓因为战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曾说,灭人国家是多么残忍的事情。曾说,他征战来去,双手已是洗不净血迹,便算倾尽毕生之力,也偿还不尽。
      总是不忍心说赵彦的坏话。他在无路的绝境中寻路,一旦认定正确的方向就不殚承担罪恶和无尽的痛苦,就连那些昔日熟识他的人,面对他时,也大都不忍口出恶言。
      然而,对那些人来说,志向已然倾覆,父母之邦已将倾颓。
      能够心中毫无负担地为国死战,最终为国战死,是残忍的,也是骄傲的。可是,倘若国破了,人尚在,他们的方向又在哪里?
      大厦将倾,惨痛的过程已不可避免,只能静静等待,今后的居所,由谁来搭建。那些擅于搭建的,或许……也会是英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