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在虐文世界技术扶贫是否搞错了什么 ...
-
次日清晨,小语循着地址来到贫民区。穿过几条狭窄的巷道后,眼前出现了一座用废弃金属板和木材拼凑而成的简陋建筑,旁边是座摇摇欲坠的小木屋。
“温同学!”林暮从木屋门口探出头,眼镜片上还沾着机油,“欢迎光临寒舍。”
小语好奇地打量着四周:“这里好特别!比学校实验室更有……”她思考了一下,“冒险感!”
林暮苦笑:“其实就是穷。”他领着小语走进木屋,“饿了吗?我做了点吃的,就当感谢你愿意过来了。”
木屋内比想象中整洁许多,一张小桌上摆着几道家常菜。小语盯着那些冒着热气的食物,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来没吃过“正常”的饭菜了。
在岛上,她只吃“自己”;在末世,她还没来得及吃饭;来到这个世界后,她更是完全忘记了进食这回事。
“尝尝看?”林暮递给她一双筷子,“虽然比不上温家的厨师……”
小语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很好吃!”
林暮松了口气:“那就好。对了,关于晶核的钱……”
“那个不急!”小语摆摆手,“我更想知道你是怎么用这些废品搭建实验室的?这太厉害了!”
林暮推了推眼镜,难得露出一丝自豪:“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其实很多仪器都可以用废旧零件改造,只是需要点耐心。”
两人边吃边聊,话题很快转向学术。林暮说起自己的研究时,整个人都在发光。
但小语感觉有哪里不太对劲,对了,“温安语”的记忆里,林暮只是个畏畏缩缩的男生,“温安语”甚至在大结局前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大结局时林暮似乎开始反抗秦氏集团,但那时候她已经快死了,哪管的上这些。
但小语很快就想明白了,书上说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就会闪闪发光!林暮一定是做了自己擅长的事!
当然,如果站在林暮眼前的不是小语,而是任何一个二十一世纪小说女,一定会感叹林暮是觉醒的小说反派吧。
“所以你认为晶核能量可以通过生物体直接转化?”小语咬着筷子,“这和我昨天看的论文完全相反啊!”
——她没有说的是,这个现象在另一个世界非常常见。
“主流学术界当然不认可,”林暮耸耸肩,“毕竟这等于推翻了秦氏集团的基础理论。”
小语若有所思:“难怪苏眠要偷你的数据……”
气氛突然凝固,林暮放下碗筷:“温同学,有件事我一直想问。”
“嗯?”
“你……真的不记得自己做过什么了?”林暮犹豫道,“就是追秦总的事。”
小语茫然地眨眨眼,记忆里这个时候她还没干什么事呢:“我做什么了?”
“上学期你为了进秦执的实验室,在校园网上发了三百多封情书,还在他办公室门口摆了心形蜡烛……”林暮憋着笑,“最后被保安抬走的视频,现在还是校园论坛的热门话题。”
小语差点被饭呛到:“什么?!”
她迅速翻找记忆——不对啊,这段剧情明明绝对根本没有发生过!
这一定是误会!看来这个世界很可怕啊,先有苏眠误会林暮偷数据,后有秦执误会自己喜欢她。这更加坚定了小语在下周的学术报告会上当众展示证据并表明那些事都是误会的决心。
“看来你是真不记得了。”林暮摇摇头,“不过你现在这样挺好的,至少……像个正常人。”
小语还想追问,木屋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瘦小的女孩站在门口,约莫七八岁年纪,怀里抱着个破旧的布娃娃。
“哥哥,我的娃娃又坏了……”女孩怯生生地说,看到小语后立刻躲到林暮身后。
林暮的表情瞬间柔和下来:“小玥,这是哥哥的同学。”他转向小语,“温同学,这是我妹妹,林玥。”
小语蹲下身,平视着小女孩,天呐!人类幼崽果然有蛊惑人心的力量:“你好呀!你的娃娃很可爱!”
林玥警惕地看着她,突然指着小语的手腕:“姐姐,你的裤兜里……”
小语低头,什么都没看见,她用手去摸,才发现异能按钮漏出来了一半,奇怪?她都看不到的东西,为什么林玥会看见。
她想起来了!在《人类传统习俗指南》里有一句话,小孩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她的出现一定在提醒自己注重传统文化!
天呐!多么精妙的安排啊!小语再一次为管理员先生的聪慧而折服。
“小玥!”林暮的话打断了小语的思索,“去里屋玩,哥哥一会儿帮你修娃娃。”
等小女孩离开后,林暮尴尬地解释:“抱歉,她有点怕生。”
小语却盯着林玥离开的方向,若有所思:“你妹妹……能看到一些特别的东西?”
林暮的手猛地一抖,茶水洒在桌上:“是这样的,这孩子自从失去父母后,就经常说自己看见了父母的鬼魂,可旁人一看,什么都没有,我们怀疑她有些精神失常,但贫民区也没有心理医生,只能多陪陪她了。”
“我原本打算上大学以后就带她去富人区的心理医院看看,可惜落得一个‘学术造假’的名头,都不敢把她往外带了,怕连累人家小姑娘,唉,她一个人在贫民区,没亲没故的,也是造孽啊……”
“她不是还有你这个哥哥吗?”小语问。
“她不是我亲妹妹,她之前父母死于意外,在贫民区受人欺负,差点被□□,当时我救了她,后来担心她,就一直把她留在身边了。”
“我们这里和你们富人区不同,没亲没故的孩子很多,我也只能见一个救一个,可根本救不完啊……而且也没钱,很多孩子救回来,自己没抗住,病死了。”
“可是富人区那边每天都在打‘人人平等’的广告啊?而且那边那么奢侈,怎么到了这里……”小语没有问下去,因为她已经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没有人生来富贵或贫贱,可眼前的世界却像被一把无形的刀硬生生劈成两半——富人区的霓虹灯照不亮贫民窟漏雨的屋檐,校园里高谈阔论的平等口号盖不住巷尾孩童饥饿的呜咽。
小语攥紧了筷子,忽然觉得嘴里鲜美的饭菜泛起铁锈味,原来这就是书中写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原来管理员先生早把书中的知识藏在了这个世界的褶皱,只等有心人伸手抚平。
明明是很精巧的教学设计,可是……为什么这次却有点高兴不起来了呢?。小语明白,这是苦涩的感情。
“不说这个了,”话题被小语生硬地扯开,“我昨天帮你去问了神秘商人,她同意和你合作了,第一批货源预计三天内送到。”
“真的吗?”林暮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他激动地站起身,“那位商人真的愿意合作吗?”
小语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这是她给的报价单,不过……”她犹豫了一下,看着墙角堆着的破旧教科书和修补过无数次的实验服,“第一批货款可以延后支付。”
林暮的手指微微发抖,他接过纸条时,小语注意到他掌心布满老茧和细小的伤痕。
“这……”他盯着报价单,声音有些哽咽,“这价格连市场价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那位商人说这是‘学术投资’。”小语笑眯眯地编着谎话,“她特别欣赏你的研究方向。”
林暮深吸一口气,突然郑重地向小语鞠了一躬:“温同学,这份恩情我记下了。”
“别这样!”小语慌忙摆手,“对了,能带我参观一下贫民区吗?我从来没来过这种地方。”
林暮愣了一下:“你……不嫌弃这里脏乱差?”
“怎么会!”小语已经兴奋地跑到门口,“这里到处都是知识的气息!”
走出木屋,贫民区的全貌展现在眼前。歪斜的棚屋像积木一样堆叠在一起,狭窄的巷道里晾晒着破旧衣物。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正在垃圾堆里翻找着什么,看到陌生人立刻躲了起来。
“这边走。”林暮领着小语穿过迷宫般的小路,“小心地上的水坑。”
小语却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东张西望:“那个铁皮屋是做什么的?”
“老李头的修理铺,他能用废零件拼出任何东西。”林暮指向另一处,“那边是公共厨房,大家轮流做饭。”
转过一个拐角,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由废弃集装箱改造的建筑,门口挂着“废品回收站”的牌子。
“这里是我的秘密基地。”林暮神秘地笑了笑,推开吱呀作响的铁门。
小语倒吸一口凉气——昏暗的仓库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废弃仪器!有些看起来像是从实验室淘汰的,有些明显是从垃圾场捡来的,但都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整齐地分类摆放。
“这些都是……”
“我从十二岁开始收集的。”林暮轻抚过一台老旧的频谱分析仪,“富人区每个月都会淘汰大量设备,对他们来说是垃圾,对我们来说却是宝贝。”
小语走近一台被拆解了一半的离子对撞机,手指轻轻划过精密的零件:“这个还能用吗?”
“核心部件坏了,但我用三个报废的医疗扫描仪拼出了替代模块。”林暮骄傲地指向角落里的改装设备,“虽然精度只有原装的60%,但做基础实验足够了。”
小语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些在秦氏集团眼中早已过时的设备,对她来说却是无价之宝。在岛上,她只能从书本上了解这些仪器的原理;而现在,她可以亲手触摸、拆解、重组它们!
“我能试试吗?”她指着一台半自动分子组装机。
林暮惊讶地看着她:“你会用这个?”
“理论上会。”小语已经迫不及待地戴上手套,“《量子分子学》第374页有详细的操作说明。”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小语以惊人的速度熟悉着各种设备。她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恍然大悟,时不时提出一些连林暮都没想到的改装方案。
“如果把这里的电路板反转90度……”小语指着光谱仪的某个部件,“再接入这个废弃的能量转换器,应该能提升20%的灵敏度。”
林暮瞪大眼睛:“这、这理论上可行!但你怎么会……”
小语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可能是我看的书比较杂?”实际上,得益于在岛上博览群书,她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能够在几乎一瞬间内推演出各种可能性。
当夕阳的余晖透过铁皮屋顶的缝隙洒进来时,两人已经合作改装了三台设备。小语的脸上沾满了机油,却笑得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
“太神奇了!”她捧着一块刚组装好的能量感应模块,“按照这个思路,我们甚至可以做出简化版的晶核固化仪!”
林暮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温同学,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如果真能做出便携式固化仪,就能打破秦氏集团对晶核能源的垄断……”
小语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知道。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
走出仓库时,贫民区已经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灯火。林暮突然停下脚步:“温同学,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嗯?”
“你为什么要帮我?”林暮直视着她的眼睛,“以你的家世,根本不需要冒险做这些,做个普通的千金小姐,无忧无虑一辈子不好吗?”
小语望着远处闪烁的霓虹灯——那是富人区的方向,与贫民窟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
“因为……”她思考了很久,这是她第一次在想问题上花费了那么多时间,终于,她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轻声说,“知识应该是属于所有人的,不是吗?”
林暮怔住了,良久,他轻声说:“谢谢你,温安语。你和他们说的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