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识字书 ...
公堂强买那日,程颂的假期就到日子了。如今又过去好几天,他还是没能回归课堂。佃农村来了贼,县学当然得了消息,程颂再去请假也没被为难。直学以为他是受了惊吓,需要静养,哪知道他在忙着做买卖养孩子。
刚来的几天,代州少年们在制糖院和采摘小队一起制杏。吃得好睡得香,很快两拨孩子就熟悉了。
想着尽快开印识字书,程颂提前把陈志请了过来。
雕版上刷墨、覆纸、再用刷子轻刷纸背,一页纸的刷印就完成了。难度不大,程颂把这活儿留给了院里的男孩们,请陈志帮忙做个指导。
这活儿费力,不适合太小的孩子,程颂挑的都是十岁以上的男孩,让他们跟着陈志仔细学。
刚开始他们干得很慢,总怕印得歪了、颜色不匀了浪费纸墨。程颂看出来了,让他们放开印,不敢动手哪能练出来。
回头印好的拿出去卖,有瑕疵的留着自己用,先给院里的孩子们免费发一批。
得了少爷的话,男孩们放松不少,才练了没两天,手感就上来了,残品率断崖下降。
这时候的书都是单面刷印,一册识字书预计装订四十张纸,生字一百个左右,程颂和宋归每人挑了一百多个备选。
程颂是作弊,靠穿回家抄抄抄。只是这抄也得有技巧,得小心别把犯忌讳和过于超前的字词放进来。比如钢笔、报纸、血压之类,造句也要符合大琞的遣词用字习惯。
宋归是从蒙学书籍中精挑细选。他俩选的凑在一处,依照常用和好写的原则,前一百字就是第一册,落选的就等第二册。
黎仁诚每日要带着孩子们早读,还要时不时去田里查看辣椒西红柿的长势。选字的事程颂就只让他参与了最后的排序。他和宋归拿不定主意了,就听秀才的。
最后第一册识字书定下的一百个生字,包括数字、方位、时间、颜色、五谷、蔬果等,组词也尽量使用常用的。全书主打就是贴近生活,避免生涩,男女老少都能用,完全零门槛。
插图部分的压力不能都给到画砚和黎仁安身上,毕竟有不少事物他俩都没见过,全靠他们想象不知何时才能定版。
为求效率,程颂只能把这类生字对应的简笔画也临摹出来。只是依他的水平,也就画个大概。那画作在两个孩子眼中自是一言难尽,只能取其精髓重新勾画,有些还得宋归帮着润色。
“别用‘囍’了,换这个。”
“西红柿?用西红柿给‘红’字配图?少爷画的这个,不太像啊。”
画砚拿起画纸仔细看。
“咳咳,不是西红柿。嗯,叫红果子吧。见过西红柿的人太少,印到书上大家也不认得。”
程颂画的是卡通版苹果,大琞没有这么红的苹果,不怪画砚认成了西红柿。
“红果子?那也行!不过别处的人都不认得西红柿吗?”
“至少云州的百姓不认得,先写红果子吧,明后年种得多了,大家就都认得了。”
程颂摸了摸鼻子,扯回画纸。
最初宋归不大适应这“红果子”画风,还问过程颂是从哪里学来,看着每种物什的样子都似被拉扯变形过。程颂说是他自创的,给了个“技法不精,算是偶得丑趣”的破烂借口。
丑是丑了点,比照实物也有些失真,却是十分可爱也易辨识,至少院子里的娃娃们都能认出是何物。
而且简笔画最大的优势是好刷印,不必调色也无需套印,在雕版上刷好对应的颜色,直接刷印即可。
几天后。
“少爷快看,这‘红绿黄’印出来了。”
画砚举着一页印好的识字书跑进制糖院。
纸上右面半页是“红绿黄”三个大字,每个字下面都有小字的两三个词语和一句话。
比如“绿”字下面的词语是绿色、绿草和青山绿水,一句话是“多看绿草和远处能保护目力、预防眼疾。”
纸上左半面是三个饱含童趣的小图,红果子、黄雪梨和几片绿草叶。
虽说图样早就熟悉了,但刷印出来的还是头回见。首件成品一出,画砚就给程颂送来了。听他咋咋呼呼地说印好了,制糖院里的孩子都围了过来,一个个大惊小怪的,看得特别新鲜。
“我看看,不错,真不错,就这么印。”
接过书页看罢,程颂冲着画砚身后的崔勇竖了大拇指。
崔勇就是那日公堂上第一个站出来反驳牙商的男孩,上月刚满十二岁。
那日给他们登记信息时,他说自己姓崔排行第三,就叫崔三。程颂觉着这只能当个小名,登记户籍最好有个大名。想到他那日揭发牙商的勇气,程颂做主给他起了个“勇”字。
崔勇对自己的新名字特别满意。
第一册识字书中只有个别字配了彩图,且都是单色图。
像“红黄绿”这页虽然有三个颜色,但每图一色,雕版上色的难度不大,只是比单刷黑墨慢一些。
程颂从小刷印工中又挑出三个手稳效率高的,专门负责几张彩图,崔勇就是其中之一。
有了印黑白图的基础,第一张彩图他就印得十分规整,让这几天濒临过劳的程小东家很是欣慰。
……
除了印书,这几日其它买卖的事也不少,程颂真是日日不得闲。
李记的红杏金杏还能摘些天,程颂买得多,每斤便宜一文半,运费另算。他便雇了王止兄弟每日去云州拉杏,运费让他们兄弟挣了。
王止对程颂的事一向上心,他把卖豆腐的事交给了大哥,雇了骡车每日往返云州。
这天他驾着骡车刚进学田,杏果还没卸,就被程颂拽着领了下一批采购任务。
识字书开印了,纸坊那里也要多进货。王止听罢,留下骡子饮水休息,自己只灌了两碗酸梅汤就往城内跑。买杏又买纸,一辆骡车不够了。
原本种甘蔗只是画砚的无心提议,程颂觉着可行,倒也没那么急。收留的孩子多了,小东家现在满脑子都是努力奋斗。种甘蔗的方法他都抄好了,只差买地。
那日去找直学继续请假,他就打听了租地开荒的事。
学田附近的空地还有不少,但他不确定归属,怕盲目开种便宜了别人。
直学告诉他那地荒置多年,未见过有人来耕种或是建房,让程颂去县衙主簿房查询。给代州少年办红契也要去主簿房,程颂就连买地申请一同提交了。
那地确实无主,以前也有人去打听过想买下,衙门没批。
见是程颂来买地,主簿衙的吏员倒是十分客气。这小郎君又送杏干又能抓贼,衙门里不少人对他都熟悉了。
熟归熟,那田地却是不能卖给他。
“那片地就是留着官用的,给学田划拨六百亩也是依制而行。”
“那何时能官用上呢?”
程颂不死心又问。
“不知,那地是一直闲置,但若将来县学扩大或是衙门要增加职田,兴许就用上了。”
“那没用之前,可否让我先租几年?”
按说去别处买田也行,也能寻到上等田。只是程颂把摊子都支在学田了,而且买田是为了种甘蔗,必须自己盯着,买得太远照顾不到不放心。他还是想就近办,不让买就争取租下来。
“你想租几年?”
租地的事吏员做不了主,只能把程颂带到主簿跟前。
“回大人,十年吧。”
十年?主簿一噎,你打算考十年秀才??
程颂当然没想做院试钉子户,只是看出这地不好租,就干脆往长了用力。即便将来他离开了佃农村,还能雇人继续种,多租几年肯定合适啊。
主簿犹豫了一下,按说这类田地是既不卖也不租的,但如果承租人是程颂,倒是也能商量。
他在大堂之上强买代州少年的“义举”当日就传到了其他几位大人那里,名声又壮了不少。
当然,除了称赞程颂,这事也让衙门跟着添了几分紧张。之前来长宁的灾民还多是云州境内的,那日程颂买下的孩子都是代州的。那边受灾的情况他们并不清楚,担心还会有大批灾民自己走来。若是真来得多,还须要尽快上报州府,县里更要提早准备。
……
十年肯定不行,最后主簿同意他租种三年,这都算特批。
三年就三年,反正三年后若是县里用不上这地,他就再来续租,左右不贵。
青寿镇上等田是八两银子一亩,学田紧邻县城,应是更值钱些。不过衙门给程颂的租金倒挺合理,一亩地一年五百文,一共租给他一百亩,租金一年一交。
说完田地,程颂又提出想把紧邻绢花作坊的空置大院租下一个。
这个容易,那几个院子太大,位置也不好,一般商家用不上,已经空置多年。有人愿意租,还是熟人,自然合适。主簿吩咐吏员一同给他办了,租金一年八十两。
种甘蔗需要深翻土地,这一百亩又是荒地,除草开荒的活儿不轻。程颂之前就动了改进农具的心思,这下更不能等了,租好田地,他就把曲辕犁的结构图给了他黎兄。
曲辕犁在大琞不算发明,只是多在南方使用。云州周边,至少长宁境内无人见过,程颂这画从哪里抄来黎仁诚没问。他已经习惯程颂的抽象画作了,只挑了几个细节和程颂确认。
“这曲辕犁要做得大一些,至少是这张的一倍。犁壁犁铧都要做得大些,犁壁两边的曲面也要更弯。”
程颂指着秀才院墙边靠着的耕犁,给黎仁诚比划尺寸。种甘蔗要求土层厚实,土质松软,最好再掺些腐叶土或是堆好的肥料,翻地的任务相当繁重。耕犁做大些也是因为有牛,单靠人力肯定拉不动。
好在按云州的气候,明年开春才能种甘蔗,开荒翻地都来得及。
“好,颂弟放心。”
六月佃农村里的耕种任务不重,听说秀才院要雇人开荒和收购腐叶土,村里立刻动上了。
这几个月程颂时不时派发任务,大家都习惯了,问清楚需求就开干,指定能挣钱。
识字书定版后,雕版刷印就在代州男孩居住的院子。堂屋里摆上几张大桌就开工了。这院子也被大家喊作了印坊院。正式开印前,陈志又找来了两位手艺熟练的雕版工匠和一位装订匠人,都是之前长宁印坊的熟手。
之前印坊买卖不好,他们也正愁出路。来了程颂这里,不但工钱和之前一样,还包了两顿饭,新来的匠人都很满意,干活儿也很用心。
识字书字数少,一日就能雕刻出好几块。小印工们可以同时开始干活,印坊院中日日漂浮的都是墨香。
这墨汁还是用收来的废墨调制的。程颂为了把书卖得尽量便宜,想尽办法压成本,直接在收山杏的摊子上加了个收废墨的牌子。
山杏已经过季了,只零星有人过来卖杏。差役无法日日守着摊子,程颂打算把许正派去收几天。
这孩子面相讨喜嘴也甜,程颂有心让他锻炼锻炼,结果他刚去了半日就拎着半篓废墨跑回来了:
“少爷,纸不够了。那些人都不要铜钱,只要纸。”
……
程颂买的纸多,想着有人可能更需要纸,就给废墨收购定了两个方式。一两废墨可以换五文钱或者十张竹纸,就是他从云州买来印书的这种。
竹纸耐久性差些,但大琞的书籍多用这种纸,反正多数书籍也不需存个百八十年的。
这纸只能从云州的纸坊批发,长宁没有零卖的。程颂是一文钱四张批来的,按一文两张的标准换墨。
他倒不是要靠卖纸挣钱,只是得把运费和耗损也折算进去,别因为换墨赔了纸钱就好。
长宁境内都是五六文一张的好纸,许多家贫的学子用纸十分节俭,废墨换纸比当初收山杏的消息散播还快。不但来换纸的人多,没有废墨要买纸的也不少。这竹纸能印书就能书写,价格便宜好几倍,怎能不快枪!
“那些人围着我非要买,实在没办法只能卖了一些。”
许正苦着脸和程颂汇报,把废墨和卖纸钱都递了过来。
“嗯……那要不,你顺便摆摊卖纸吧。”
接下竹篓,程小少爷挠头道。
感谢看文,求收藏评论。
小剧场:
画砚:少爷,见过辣椒的人多吗?
程颂:也不多,云州没人见过。
画砚:那,那个祛毒的药膏呢?
程颂:呃,也没人见过。
画砚:哦……原来我这么幸运啊!
程颂:见过辣椒西红柿就幸运了?
画砚:那当然!见过别人不认识的,那我就是个很有见识的书童,当然幸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7章 识字书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