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0、新规划 ...

  •   打从抓了个偷看未遂的,整个佃农村都提升了戒备级别。但凡来个外人都会被假定为坏人,离开村子才能被排除嫌疑。
      年前有货郎来村里卖货,一群小崽子追在人家后面跑,乐得货郎以为能做几笔大买卖。却不料孩子们只是跟着他,啥也不买,连那些特别受欢迎的饴糖干果都不馋。直到他走出村子,这群孩子才一窝蜂跑了回去,看得人满头雾水。

      高大壮一家住到了制糖院,夫妻俩白天还要回去干活。新鲜甘蔗年根底下就用完了,要等运河通航才能再买来。最近他们夫妇每日都要把结晶好的冰糖晾干敲碎再分装。
      高大壮在院门两边各放了一根扁担,时刻防备。再有人敢爬墙偷看,一扁担给他砸下去。

      初十当天,年前定好要来的工人都回来了。南门外的荒田已经住进了三十多户。全家来的一家一个院子,个人来做工的十人一院。
      程颂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叫新南村,北门外将来建好房子就叫新北村。特色没有,只图好记。

      过年期间长宁下了场大雪,土地湿润了不少。这几日天气回暖很快,两处新买的荒田都可以开始翻地了。

      “可惜了。”
      看着去年种下的绿豆全烂在土里,周伏叹道。
      “种得太晚,倒也能料到。翻下去作肥料亏不了多少。”
      程颂倒是看得开。一大早,他就跟着舅父来了新南村。这两千亩他打算先种辣椒西红柿,北门外开荒之后全种甘蔗。如果还有空地就继续种辣椒,相较之下还是辣酱的需求更大,也耐储存。

      开春后北门外要开荒建房,新南村就只忙播种。去年这里是周家父子和黎仁平管事,年后程颂和几人商议,定下舅父周伏一人继续盯着新南村的春耕,两个表哥和黎仁平都去北门外。
      那七千亩地要忙的事情多,面积还大。听了几人推荐,程颂又从工人中挑了六个能干的给他们做帮手,两处田地就忙碌起来了。

      开荒耕种舅父他们盯着、绢花制作有黎仁宁,做吃食有舅母和吴婶子帮忙,印书坊的工作计划是程颂自己制定,崔勇晚上回来把当日印好和卖出的数量报给梁言。所有作坊的事务都捋顺后,程颂拿出了最新的招工帖。

      这一次招的是讲课的夫子,算术书都开印了,算术课不能再耽搁了。

      大琞的科举取中比例不算高,苦读几十年没有功名的书生不在少数,想招些读过书的人做工并不难。
      不过程颂这次招人比之前要严格许多,不仅要识字,还列了其它要求。

      “除了识字,还要身体好,能久站,声音洪亮。”
      “满足这些条件还要通过考试才能上工,这诚颂书坊的要求甚是奇怪。”
      “是啊,还需有耐心,对学子的提问不可敷衍了事。他那里的学生难不成非富即贵,连戒尺都挨不得了……”
      茶馆中,一些人喝着茶,议论着门口的招工帖。上面说是招夫子,可夫子不就是教人读书识字,看学问即可,怎么还要求能久站身体好?又不去军中教人舞刀弄棒,猜不透。

      “算术课是要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给大家讲解计算过程。站一会儿就累、说一会儿就喘,如何授课。”
      “我这里听课人多,一个教室至少五六十人,提问的自然也多,没个好身体可应付不来。”
      “最浅显的算学是面向所有百姓,与诵读课一般,听课的有幼童、也有老人,自然需要多些耐心。”
      程颂给来串门的章清谢驰逐条解释,还给他们每人端了碗新煮的冰糖炖梨。

      “算术课要开在教学处吗?”
      谢驰问。
      “前期是,等书院盖好就换地方了。”
      “书院?!”
      这俩难得同步了一回。
      “是,北门外那七千亩荒地,我打算留出五百亩建个书院。”

      作坊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不能总这样毫无章法地上课。集中在一处没有合适地方,夫子也不够,程颂早就想要办学了。

      在现代要想办个学校,最难的是资质,最贵的是场地。
      在大琞,这两点反而最简单,起码对当前的程颂而言很简单。地价便宜,一下就买了七千亩,分出一部分盖个学校毫无负担。
      办学手续更不算难事,这里随便一个读书人就能收学生办私塾,去衙门登个记即可,根本没有资质要求。

      办学的事他仅和黎仁诚商量过,其他人都还不知道,乍一听确实像胡话。
      五百亩的规划更是吓人。寻常私塾通常就开在夫子自家院子里,长宁县学都还不到六十亩。

      “县学只是读书住宿,六十亩完全够用了。我这书院得有作坊、有操场,还要预留未来扩建的地方,左右地价便宜,地方就留得就宽松些。”
      程颂说道。具体的校内布局还要详细规划,眼下还只是雏形。
      “操场又是甚?”
      章清两口就喝完了梨汤,放下碗问道。
      “嗯,保持期待吧。”
      ……

      王止把招工帖送去了云州教学处,没几天就有不少人从府城赶来应聘。
      落第的书生哪里都有,只要肯付出些辛苦,他们倒不至吃不上饭。
      只是现在的人都太能生养,家家好几个孩子。若是一家老小就指望个读书人教学生养家,按长宁普通私塾一年二两束脩的价钱,招不到十名以上的学生,那全家温饱都会成了问题。

      程颂放出的招聘要求看似不寻常,细品下来并没多难。而且帖子上说了,即使没通过考试,每人也有二两银子的车马费。
      往返一趟租车不过二百文,但凡生活压力大的书生都想来试试。

      招聘过程很顺利,没几日就定下了二十多人。
      考试也没有想象中难,只要字迹工整、通晓基础的算学就能考过。唯一让书生们没料到的就是还有“上工培训”,需要先学习一套据说从胡人那里传来的“算术法”。

      程颂的想法很简单。通过考试的这些人都有算术基础,会背九九乘法表,只需让他们学会用阿拉伯数字做四则运算,学会竖式,会做简单的应用题就可以了。
      他打算把免费的算术普及就做到这个程度,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应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已经足够了。等将来书院盖好了,有天赋或是有志算学的孩子可以再往深处学。

      用现代的眼光评判,程颂的这通操作未免过于粗糙,看不到一点章法。他也明白自己是想到哪儿干到哪儿,肯定有很多不周的地方。但当下的局面,容不得他去寻求足够规矩方正的办学方式。
      关于识字书的争议依旧没停,他要是大张旗鼓地去请教办学经验,保不准招来多少下绊子的。索性不管那么多,先把书院盖起来再说!

      “以各位的算学功底,上工培训的内容应是半月左右就能学完,只是还需回去多加练习。”
      “我也会出些题目帮助大家巩固。之后会安排轮流试讲,试讲通过后就可以上工了。”
      “初期我会安排各位到云州下辖各县做巡讲,算术不比识字,兴许一次就要停留两三月。”
      “巡讲一次的时长是一个时辰,结束后还要为前来问询的百姓答疑,至少两个时辰,这样的一日酬劳是五百文。”
      “去各个县城巡讲的食宿费用由诚颂书坊承担,每日还有一百文的饭食补贴。”
      第一堂“上工培训”,程颂先把大家最关心的待遇问题讲清了。去各县奔波授课算是辛苦活,酬劳标准与廖阔带去巡讲的几个书生相同,比郭年他们高些。

      年底前廖阔带着巡讲的书生来了趟学田。云州府下辖十四县,他们已经去了八个,余下的定好了开春再去。如今要开算术课,程颂给廖阔也传了消息。
      没过两日,廖阔便带着书生一起来了。一进院子就嚷着要吃程颂炖的红烧肉。
      “别处怎么就做不出这个味道呢?”
      廖阔边吃边叨叨。

      冰糖烧的肉自然不同,程颂笑了笑没答话,又去给他盛了些。
      前几日严昭给画砚来了信,说他回京之后就开始跟着家中先生刻苦读书,还讲了年底京城的热闹,末尾叮嘱画砚转告程颂,把做好的冰糖都给他留着。
      运河还没通航,不清楚为何严昭的信来得这么快。冰糖的库存还有五千多斤,留着卖给严昭利润最大。程颂自然无异议,其他人就只能先瞒着。

      云州的教学处程颂和黎仁诚已经去过了,位置确实不错。那里原本就是个外城临街的商铺,后面还带个院子,地方也不小。
      每日的诵读课都挤满了人,只是房东没有卖铺子的打算,程颂只能作罢。

      帮程颂办了巡讲的差事,廖阔也觉出些兴趣来。他在府学任的是闲差,忙碌的就只有年中晒书的一个月。去年秋冬四处办巡讲,亲眼见了百姓们对诵读的热情,他也生出了不小的满足。过了年就又去府学请了两月假,揣着程颂寄来的招工帖,带着几个书生来了学田。
      “听说你的算学课与别处不同,他们便也想来听听,教学处挂了暂停的牌子。”

      廖阔说的他们就是云州教学处的几名领读书生。年前程颂也给他们送去了年礼。这几人对教学处的待遇很满意。若是能把算学课也担下来,那工钱至少要翻倍,听到消息便全来了。
      来的人越多越好,程颂自然欢迎,还坚持把几人在长宁的食宿费用给了廖阔。
      廖阔自己依旧不要酬劳,只装走了十几罐酱料。

      招聘是程颂张罗的,“上工培训”的教学任务还得黎仁诚担着。县学开学了,满脑子办学理想的未来校长得先去好好学习!

      外地来的书生都住在县城的客栈,上课地点就选在了教学处,也方便他们观摩这里是如何运作的。
      为了不影响百姓听诵读,算术教学安排在每日未时,结束之后黎仁诚就会到县学外等着接程颂。

      接送的安排是黎仁诚提的,虽说县学离学田只有半里,但这条路上人少,程颂也不是体格健壮之人,轻便到一两个歹人就能把他掳了去,还是谨慎些好。
      所有人都觉得有必要对程颂加强保护,几个青壮还积极报名保护东家的行动,被黎仁诚拦下了,说自己顺路接送就行。
      程颂心中高兴,嘴上也谦让了两句。也就两句,说多了真换了别人那不亏大了。

      打从黎仁诚每日接送他上下学,程颂都忍不住感谢那些糖商。没有他们添乱,自己去哪体会这种校园恋爱的感觉啊!
      只可惜黎兄已经从县学毕业了,否则两人再坐个同桌,画面美好到他愿意在县学读到地老天荒……

      遗憾的是,让程小颂幸福到冒泡的接送活动只持续了两旬。
      这一日,糖商的人终于到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0章 新规划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