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世界之主·引子·四》 ...

  •   三年的时间只在转眼之间,三十年的时间其实也很容易就过去了。

      三十年后,当李斯再次想起他的老师荀况抚须微笑的睿智神情时,他自己的须发也已染上了雪的颜色。

      李斯在秦国的确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将他一生的学识和才干全部都倾注在秦始皇嬴政征战天下的宏图大业之中。

      战果是辉煌而又壮观的。

      六国被灭,战国的乱局终止了。

      秦帝国不但统一了天下,而且还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车轨,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

      李斯成功地当上了秦帝国的丞相,进入了帝王将相之列。

      生杀予夺之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位,这些年轻之时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此时都已让李斯牢牢攥在了手中。

      ——先生,学生终于建立了不世功业,成就甚至远在商鞅之上。

      ——嗯,老庄之徒应该不会取笑我了吧。

      ——我已步入了帝王将相的世界,这是属于我的世界,没有人可以撼动我的位置。

      李斯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他时时提醒自己,决不能走商鞅的老路。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果然贤明仁厚。李斯不仅专门为扶苏选定了老师,而且还常常在日理万机之余,抽出时间去关心扶苏的学业。

      扶苏决不会成为暴君,李斯对这一点非常有信心。

      可是,扶苏虽是秦始皇的长子,却并不是秦帝国的太子。

      秦始皇似乎根本没有立太子的意思。

      扶苏能不能成为太子,李斯心中也没有把握。

      李斯千算万算,却没能算到秦始皇竟会不立太子。

      李斯当然想不到,他这百密一疏,竟为他埋下了杀身之祸。

      李斯也会像商鞅一样,被自己所构建的世界弃之如敝屣吗?

      李斯若是知道自己终究会走上商鞅的死路,他是不是宁愿去做一只“厕中鼠”?他是不是宁愿师法荀况大师,在每天讲学之余,去欣赏黄昏的落日?他是不是甚至愿意去学一学老庄之徒的逍遥避世?

      可是,李斯纵有通天之才,也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

      李斯能做到的,只有不断地巩固自己的地位。

      当下,在一场利害攸关的宫廷辩论中,李斯出于一种极为复杂的心情,极力主张焚烧《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李斯年轻时在稷下学宫求学,曾遍读诸子百家之书;当时诸子百家中的风云人物,也大都到稷下学宫讲过学,年轻的李斯曾十分好学地向那些大师们请教了许许多多的学问。现在,李斯难道忘了,正是诸子百家的学问,成就了他今日惊天动地的功业?

      李斯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娴熟地运用在稷下学宫学到的种种辩论之术,驳斥他的对手。

      他的对手,本不应是他的敌人,而应是他的学友。

      李斯这次辩论的对手名叫淳于越。

      淳于越本是齐人,三十年前,也在稷下学宫求学。

      “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淳于越大胆进谏,要劝一劝秦始皇,分封诸子为王。

      李斯心道:“分封不分封,本是帝王将相所议之事,与你一介儒生何干?儒学素不为秦始皇所喜,淳于越却偏偏要用儒家的厚古薄今之道冒然进谏,为何要这般明知故犯,自找没趣?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他的谏言若是被采纳了,真正受益的人会是谁?嗯,受益的,当然是秦始皇的二十余个公子。啊,不好,这等儒生一定是看中了大公子扶苏的贤明仁厚,寄希望于帝国的下一代主人来尊崇儒学!哼,眼光倒是挺长远的,若是让你淳于越的妙计得逞,还有我们法家的尊荣吗?”

      李斯心中认定了淳于越别有用心,不由狠狠扔下了一句重话:“淳于先生既要讨好皇上的公子,为何不直接提议立哪一位公子为太子呢?大丈夫做事,自当光明磊落,何必藏藏掖掖呢?”

      淳于越一愣,道:“丞相何出此言,淳于越岂是投机献媚之辈?”

      李斯冷冷道:“本相也愿意相信淳于先生是君子,可是,儒家欲与法家一较长短,却是天下皆知的事啊。”

      淳于越冷静地道:“百家争鸣,互论长短,已盛行数百年,当世亦为风尚,为何丞相独乏雅量优容?”

      两位从稷下学宫走到宫廷的官僚终于当廷激辩起来,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措辞一句比一句重。

      秦始皇越听越不耐烦。

      “两位爱卿休战吧。”秦始皇似笑非笑地道,“今日总算领教了稷下学宫的辩术,的确是辞锋犀利,句句诛心啊。再争辩下去,只怕有失大臣之体。”

      秦始皇顿了一顿,扫视了一眼满朝文武大臣,道:“退朝。”

      李斯正要退下,忽听秦始皇道:“丞相,朕有话与你说。”

      李斯抹了一把嘴边的口水,心道:“真想喝一大口水,口水都讲干了。”

      秦始皇道:“朕听得出,丞相有所担心。”

      李斯抖擞精神,道:“陛下圣明。臣担心,六国余孽会借百家之书,形成与官学相抗衡的民间私学。臣年轻时曾在稷下学宫求学,深知百家学问的厉害,一旦私学泛滥,苏秦、张仪之辈复生,决非国家之福。”

      秦始皇沉思良久,方才道:“丞相所言不无道理。”

      李斯道:“为国家长久之计,莫如焚毁百家之书,永绝后患。当然,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还是应该保留的。”

      秦始皇微笑道:“丞相之意,是让国家永尊法家之学啰。”

      李斯道:“陛下统一了天下的人、财、物,又怎么会不统一天下的学问呢。”

      秦始皇哈哈大笑:“原来是大家都有好处的事,好!丞相,你好好拟一份文书,告知天下人其中的利害关系。”

      李斯心中大喜,心道:“这篇《焚书论》一写,老夫这仓中鼠的位置,只怕再也没有人可以撼动。世上没有了诸子百家之书,国家固然稳如泰山,后世只怕再也没有人有本事超越老夫的成就了。”

      秦始皇又道:“丞相,你辅佐朕一统天下,居功至伟,你的意见,朕总是会多听一些的。”

      李斯听了,更是老怀宽慰。

      忽然,李斯想到:“焚书一事若是敲定了,这百家争鸣的风气不就成为绝响了吗?难道,稷下学宫教我一身才学,就是让我来终结稷下学宫的教学吗?后世悠悠之口,会不会对我齐声唾骂?”

      [注: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所载,并未言明李斯是在兰陵拜荀况为师。]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