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有关跳笔 ...
宝宝们,咱们今天来深入聊聊写作里超有意思的 “跳笔” 哈。简单讲,跳笔就是在写作时,不按部就班地顺着一条线慢慢往下写,而是像调皮的小兔子,在不同场景、情节或者人物间蹦来蹦去,中间会省略一些过渡的内容。它能让文章变得超有活力,充满节奏感,就像看一部情节紧凑、画面切换迅速的电影。
一、何时该用跳笔
(一)加快文章节奏
动作场景描写:在写激烈的动作场景时,跳笔简直是神来之笔。
比如写一场足球比赛,要是按常规写法,可能会从球员们入场、热身开始,再到裁判吹哨开场,一点点描述。
但用跳笔就不一样啦,我们可以这样写:“前锋接到传球,风驰电掣般冲向禁区。
—— 对方后卫迅速回防,试图拦截。
—— 前锋巧妙变向,晃过防守球员。
—— 抬脚射门!”
这样一个场景接一个场景地跳,读者仿佛能看到电影里快速切换的镜头,比赛的紧张刺激瞬间扑面而来,完全不会觉得拖沓。
再比如写一场武术对决:“他一个箭步冲上前,挥出凌厉的一拳。
—— 对手侧身一闪,轻松躲过。
—— 他紧接着一个扫堂腿,向对手下盘攻去。
—— 对手纵身一跃,跃过他的攻击。”
这种跳跃式的描写,让整个对决过程节奏紧凑,读者的心也跟着紧紧揪起来。
紧张的悬疑情节:悬疑小说或者故事中,跳笔能极大地增强紧张感和神秘感。
例如,在一个侦探破案的故事里:“侦探走进昏暗的房间,一股腐臭的气味扑面而来。
—— 他注意到桌子上有一封未开封的信件。
—— 突然,窗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声响。
—— 他迅速转身,手握紧了腰间的配枪。”
场景的快速切换,读者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又比如在一个恐怖故事中:“她独自走在长长的走廊上,灯光忽闪忽灭。
—— 她听到身后传来隐隐约约的脚步声。
—— 她加快脚步,心跳急速加快。
—— 前方的角落里,似乎有个黑影一闪而过。”
这样的跳笔运用,让恐怖氛围层层递进,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主角的恐惧。
(二)突出重点内容
多事件叙述:当你想在一篇文章里讲述好几件重要的事,又不想写成平淡无奇的流水账时,跳笔就派上大用场了。
比如写一次学校的文化节活动,要是按时间顺序详细描述每个环节,可能会显得很冗长。
但用跳笔可以这样:“上午,书法展示区人头攒动,同学们挥毫泼墨,尽显书法功底。
—— 下午,舞台上的歌唱比赛精彩绝伦,选手们歌声悠扬,赢得阵阵掌声。
—— 傍晚,科技展览区吸引了众多目光,各种新奇的小发明让人眼前一亮。”
直接抓住每个时段最精彩、最关键的部分,略去中间一些琐碎的过程,重点一下子就突出了,读者也能快速了解文化节的主要亮点。
再比如写一次旅行,我们可以这样用跳笔:“第一天,我们登上了雄伟的山峰,俯瞰着壮丽的云海。
—— 第三天,在古老的小镇里,我们漫步在石板路上,感受着岁月的痕迹。
—— 第五天,来到海边,看着夕阳缓缓落下,染红了整片天空。”
省略了每天赶路、吃饭等常规情节,只展现最值得铭记的瞬间,让旅行的美好画面深深印在读者脑海中。
强调关键细节:在描写事物或人物时,跳笔可以帮助我们突出那些最具代表性、最关键的细节。
例如描写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小镇的入口,一座古老的牌坊静静矗立,上面的雕花精美绝伦。
—— 街边的小店,门口挂着五彩斑斓的灯笼,随风轻轻摇曳。
—— 茶馆里,老人们悠闲地喝着茶,谈笑声此起彼伏。”
通过跳跃式地描写牌坊、灯笼、茶馆这些典型场景和细节,一个充满韵味的小镇形象就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又比如描写一个运动员:“他站在起跑线上,眼神坚定,紧紧盯着前方。
—— 发令枪响,他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步伐轻盈而有力。
—— 冲刺阶段,他咬紧牙关,拼尽全力,率先冲过终点线。”
只聚焦于起跑、奔跑、冲刺这些关键动作细节,省略了训练等其他过程,让运动员的拼搏精神跃然纸上。
(三)营造独特氛围
抒情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在抒情散文里,跳笔能让情感的抒发更加灵动、富有感染力。
比如写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那棵老槐树,粗壮的枝干仿佛刻满了岁月的故事。
——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在树下嬉戏玩耍,笑声回荡在整个院子。
—— 如今,身在远方,每当月圆之夜,那棵老槐树的影子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从对老槐树的描写跳到童年回忆,再跳到当下的思念,不同时空的场景跳跃,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再比如写对春天的赞美:“田野里,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星星点点地散布着。
—— 花园中,各种花儿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河边,柳树抽出了新芽,细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飘舞。”
通过不同场景的跳跃,展现出春天各个角落的生机与活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氛围。
诗歌中的意象组合:诗歌是最擅长运用跳笔的领域之一。
许多经典诗歌通过跳笔将看似不相关的意象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短短几句,没有过多的过渡和解释,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一系列意象跳跃式地罗列出来,却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晚景图,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再如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诗中在 “我” 和 “姑娘” 的形象、状态以及雨巷的环境之间不断跳跃,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充满诗意的氛围,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愁与怅惘。
(四)拓展想象空间
科幻小说中的时空穿梭:科幻小说常常涉及到时空穿梭等奇幻元素,跳笔能很好地展现这种宏大而奇妙的设定。
比如在一部科幻小说中描写主角穿越到未来:“主角按下时空机器的按钮,一阵强烈的光芒闪过。
—— 当光芒散去,他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高楼林立的城市,天空中各种飞行器穿梭往来。
—— 街边的行人穿着奇装异服,身上佩戴着各种高科技装备。
—— 他走进一家商店,里面的商品都是他从未见过的,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这种跳跃式的描写,让读者跟着主角一同进入未来世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场景之间的空白,感受科幻世界的奇妙。
再比如描写穿越到古代:“主角闭上眼睛,只觉一阵天旋地转。
—— 等他再次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古战场,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 远处,身着盔甲的士兵们正激烈厮杀,军旗在风中烈烈作响。
—— 他看到一位将军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指挥着战斗。”
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随着主角一起穿越时空,想象着古代战场的残酷与壮观。
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情节:童话故事里充满了各种奇幻的情节和想象,跳笔可以让这些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例如在一个关于魔法森林的童话故事中:“小兔子走进魔法森林,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棵会发光的大树。
—— 大树的树枝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宝石,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 小兔子好奇地走近大树,这时,一只小精灵从树洞里飞了出来。
—— 小精灵带着小兔子飞向森林深处,那里有一座神秘的城堡。”
场景的不断跳跃,激发了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力,让他们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魔法的奇妙世界。
又比如在一个关于巨人的童话故事中:“小男孩在山上玩耍时,遇到了一个巨大的身影。
—— 原来是一个巨人,他的脚步像地震一样,每走一步大地都在颤抖。
—— 巨人看到小男孩,弯下腰,用巨大的手掌把小男孩托了起来。
—— 小男孩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好奇地看着巨人的脸,发现他的眼睛像两个大大的湖泊。”
这样的跳笔描写,让童话故事充满了奇幻色彩,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五)展现多线叙事
小说中的多角色故事线:在一些复杂的小说中,常常有多条故事线并行,跳笔可以很好地展现不同角色同时发生的故事。
比如一部以校园生活为背景的小说,有三条故事线:“在教室里,学霸小明正专注地做着一道难题,眉头紧锁。
—— 与此同时,操场上传来阵阵欢呼声,原来是校草小刚在篮球比赛中又进了一个漂亮的三分球。
—— 而在图书馆的角落里,文艺少女小红正沉浸在一本小说中,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通过这样的跳笔,读者可以同时了解到不同角色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状态,感受到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再比如一部家族题材的小说,有老一辈和年轻一辈两条故事线:“在老家的祖宅里,爷爷坐在摇椅上,回忆着年轻时的奋斗岁月,眼神中透着一丝感慨。
—— 而在城市的写字楼里,孙子正为了一个重要项目加班加点,电脑屏幕的光照在他疲惫却坚定的脸上。”
这种跳跃式的叙事,将家族不同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交织在一起,丰富了故事的层次。
新闻报道中的多方视角:在新闻报道中,有时也会运用跳笔来展现不同方面的情况和观点。
例如报道一场大型体育赛事,可能会这样写:“赛场内,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为了荣誉全力以赴。
—— 看台上,观众们热情高涨,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 赛场外,记者们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捕捉着每一个精彩瞬间,向全世界传递着赛事的最新消息。”
通过跳笔,全面地展现了体育赛事的各个方面,让读者对整个事件有更立体的了解。
又比如报道一个社会热点事件,可能会从不同当事人的视角进行跳跃:“事件的受害者小李满脸委屈地讲述着事情的经过,眼中含着泪水。
—— 涉事的另一方小王则站出来,试图为自己辩解,称事情另有隐情。
—— 现场的目击者老张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还原了当时的一些细节。”
这样的跳笔运用,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全面,让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事件的全貌。
二、何时不该用跳笔
(一)复杂道理阐述
学术论文写作:在撰写学术论文时,需要严谨、系统地阐述观点和论证过程,跳笔在这里并不适用。比如在论证一个科学理论,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果使用跳笔,从一个概念突然跳到另一个概念,省略中间的推导和解释过程,读者肯定会一头雾水。必须一步一步地按照逻辑顺序,从基本假设、理论推导到最终结论,详细地阐述清楚,才能让同行们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解释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效应时,要先介绍光速不变原理,再通过思想实验,如光子钟实验,详细推导得出时间膨胀的公式,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不能有跳跃。
再比如在探讨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模型,像 IS - LM 模型,要先解释产品市场均衡(IS 曲线)的推导,包括消费函数、投资函数等要素,再过渡到货币市场均衡(LM 曲线)的分析,最后阐述两者的结合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如果使用跳笔,跳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让读者准确把握这个复杂的经济理论。
专业知识科普:当向大众科普一些专业知识时,也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科普天文学中的恒星演化过程,从恒星的诞生(星云在引力作用下坍缩形成原恒星),到主序星阶段(核心发生氢核聚变),再到红巨星阶段(氢燃料耗尽,氦开始聚变,恒星膨胀),最后到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等不同的归宿,必须详细地按照时间顺序和物理原理进行讲解。如果使用跳笔,突然从恒星诞生跳到白矮星的形成,读者根本无法理解恒星在这漫长过程中的演变机制。
又比如科普医学中的人体消化系统,从口腔的咀嚼和唾液的初步消化,到食管的蠕动推送食物,再到胃的储存和进一步消化,小肠的营养吸收,大肠的水分吸收和粪便形成,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需要逐步说明,不能跳跃,否则会让读者对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感到困惑。
(二)详细过程描述
实验步骤记录: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记录实验步骤必须准确、详细且连贯。以化学实验制备氧气为例,标准的记录应该是:“首先,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把导管的一端放入盛水的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接着,向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平铺在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之后,点燃酒精灯,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内,收集氧气。—— 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每一个步骤都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不能有丝毫跳跃,否则其他人按照这个记录进行实验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再比如生物实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从制作临时装片(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一小块,将其展平在水滴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到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加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再到显微镜观察(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然后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每一步都需要详细记录,不能使用跳笔。
操作指南撰写:撰写产品的操作指南或者工艺流程说明时,同样要保证步骤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比如撰写一款智能扫地机器人的使用指南,要从开箱检查(打开包装,检查扫地机器人、充电座、遥控器、说明书等配件是否齐全),到安装与设置(将扫地机器人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连接充电座电源,将扫地机器人放回充电座进行充电,下载并安装相应的手机 APP,按照 APP 提示进行设备连接和设置),再到日常使用(设置清扫时间、清扫模式等,按下启动按钮,让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在清扫过程中注意观察机器人的运行情况,避免碰撞障碍物等),最后到维护保养(定期清理尘盒、滤网,检查边刷、滚刷是否有缠绕物等),每一个环节都要清晰地告知用户,不能有跳跃,否则用户可能无法正确使用产品。
又比如撰写一份工厂生产某产品的工艺流程说明,从原材料的采购与检验,到原材料的预处理(如切割、打磨等),再到各个生产工序(如焊接、组装、喷漆等),以及最后的产品质量检测与包装,每一步都紧密相连,必须详细描述,不能使用跳笔,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
(三)细腻情感抒发
爱情故事中的深情表达:在讲述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时,细腻的情感需要慢慢铺陈和抒发。比如描述一对恋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不能用跳笔简单带过。假设故事是这样的:“他们在一次朋友聚会上偶然相遇,眼神交汇的那一刻,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从那以后,他们开始频繁地联系,一起看电影、吃饭,逐渐熟悉彼此。——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他们发现彼此有着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两颗心也越靠越近。—— 在一个浪漫的夜晚,他鼓起勇气向她表白,她含着泪答应了。” 如果使用跳笔,直接从相遇跳到表白,中间省略了他们相处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和情感变化,这段爱情故事就会显得空洞、缺乏感染力。读者无法感受到他们之间情感的逐渐升温,也就难以产生共鸣。
再比如在描写恋人之间的一次离别场景,需要细腻地描绘他们的动作、眼神和内心感受。“离别的车站,人潮涌动。他紧紧握着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仿佛要传递给她所有的力量。—— 她的眼眶红红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 他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低声说:‘等我回来,一定。’—— 她点了点头,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说不出一句话。—— 火车鸣笛的声音响起,他不得不松开手,一步三回头地走上火车。—— 她站在原地,看着火车缓缓开动,直到它消失在视线尽头,才忍不住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这样细致地描写每一个瞬间,才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不舍和深情。如果用跳笔,“他在车站和她告别。—— 火车开走了。” 那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就完全体现不出来了。
亲情故事中的温暖传递:亲情故事往往需要通过细节来传递温暖和感动,不能用跳笔。比如描写母亲照顾生病的孩子:“孩子发烧了,脸蛋通红,躺在床上难受地哼唧着。—— 母亲坐在床边,用温水不停地给孩子擦拭额头和手心,动作轻柔而小心。—— 每隔一会儿,她就会拿起体温计,轻轻夹在孩子的腋下,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孩子迷迷糊糊中喊着‘妈妈’,母亲立刻握住他的小手,柔声说:‘妈妈在呢,别怕。’—— 天快亮的时候,孩子的烧终于退了一些,母亲这才松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这些连续的细节描写,让母亲的爱显得那么真实和深沉。如果用跳笔,“孩子病了,母亲照顾他。—— 孩子好了。” 就无法体现出母亲的辛苦和那份浓浓的母爱。
(四)人物深度刻画
展现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要深入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需要描述其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经历和影响,不能用跳笔。比如描写一个原本胆小懦弱后来变得勇敢坚强的人:“小时候,他总是被其他小朋友欺负,每次都只会哭着跑回家找妈妈,不敢反抗。—— 上小学时,有一次看到同桌被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他想上前帮忙,却因为害怕而退缩了,为此内疚了很久。—— 初中时,班级组织参加一个野外生存挑战,在面对陡峭的悬崖时,他心里充满了恐惧,但看到同学们都在鼓励他,他咬紧牙关,一步步爬了上去,虽然过程很艰难,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勇敢的力量。—— 高中时,遇到有人在公交车上偷东西,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大声制止了小偷的行为。” 这样一步步地描写他的转变,人物性格的形成才显得合理可信。如果用跳笔,“他小时候很胆小。—— 后来变得很勇敢。” 读者根本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是很复杂的,需要细致地描写,不能用跳笔。比如描写一个面临艰难抉择的人:“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自己热爱但收入不高的艺术事业,一边是家人期望但自己毫无兴趣的稳定工作。——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里不断闪现着这两个选择的画面。—— 他想起自己从小就对绘画的热爱,想起在画室里那种忘我的快乐;又想起父母期盼的眼神,想起他们为了自己付出的辛苦。—— 他感到无比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仿佛有两个小人在他的脑海里不停地争吵。—— 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他终于做出了决定,虽然知道这个决定可能会让父母失望,但他还是想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次。” 这样详细地描写他内心的挣扎,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他的痛苦和最终的决心。如果用跳笔,“他在两个选择之间很纠结。—— 最后他选择了艺术事业。” 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变得空洞了。
(五)逻辑推理过程
数学证明题的推导:做数学证明题时,每一步都要有严谨的逻辑,不能跳跃。比如证明 “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首先,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作其对边的平行线。——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内错角相等,可得该顶点处的一个角与它的内错角相等。—— 同理,另一个角也与它的内错角相等。—— 而这三个角刚好组成一个平角,平角为 180 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度。” 每一步都是基于前面的结论和已知的定理推导出来的,不能有任何跳跃。如果用跳笔,“过顶点作平行线。—— 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 那这个证明就毫无意义了。
案件推理过程:在侦探小说或现实中的案件推理中,需要一步步地分析线索,不能用跳笔。比如侦探推理一个盗窃案:“侦探到达案发现场,发现门锁没有被破坏的痕迹,说明嫌疑人可能是熟人,或者有钥匙。—— 在窗户上发现了一个模糊的脚印,经过比对,和死者的一个朋友的脚印相似。—— 调查发现,这个朋友在案发时间段没有不在场证明。—— 进一步询问,发现他最近经济状况很差,并且曾经向死者借过钱被拒绝。—— 综合这些线索,侦探推测这个朋友有很大的作案嫌疑。” 这样一步步地推理,才能让整个过程合理。如果用跳笔,“现场门锁没坏。—— 朋友是嫌疑人。” 那推理就缺乏说服力了。
宝宝们,现在关于跳笔该用和不该用的例子是不是更丰富啦?其实呀,跳笔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让文章大放异彩,用不好反而会影响表达
效果。关键是要根据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来灵活运用哦。
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宝宝们更好地理解跳笔,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巧妙地运用它,写出更多精彩的文章。祝宝宝们写作进步,天天开心,像小作家一样越来越厉害哦!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这篇文章为了让更多宝子看到,修改成了小说,希望可以帮助到宝子们!! 目前能想到的只有这些,如果有宝子还有其他不懂的,可以评论,我补充。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