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打工的苦乐年华 ...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大潮冲击下,房武河工作的一家全国闻名的国营企业,从万众瞩目的明星,沦落为特困企业。他老婆所在的工厂,也濒临倒闭,家里生活之窘迫可想而知。于是他和厂里不少职工一样,寻找机会外出打工以改善家庭经济困境。离开铁饭碗的国营企业,去那时刚兴起的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就像孩子没了爹娘,投亲靠友寄人篱下,内心的苦涩非过来人难以感同身受。
      经老友臧处长介绍,冠达公司中方副总经理张先生,约房武河在双桂坊一家著名点心店吃早茶。
      张副总中等身材慈眉善目,一脸敦厚和气相。因家庭出身拖累,他文化程度不高,但人很聪明能干,靠自学钻研搞成十几项发明专利,冠达公司生产的热水器水气联动组件,就是他的发明。和房武河握手寒暄后,他开门见山说:
      “港方陈总经理看了你的简历很满意,欢迎你辞职到冠达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待遇比你所在的国营企业好得多。”
      那时合资企业是新生事物,房武河担心一旦倒闭生计无着,连日后的劳保都会泡汤。于是以“厂里还有事离不开”为借口,只答应每日半天兼职来冠达公司,可以工作到晚上九点,礼拜天还可全天上班。
      张副总犹豫一下便点头同意,他要房武河暂时以副总工程师身份主持技术工作。接着他介绍,说冠达公司陈总经理管理香港总公司旗下在大陆多家企业,一个月只能来公司几天。他不在期间,由港方财务副总章先生代行职务。他还介绍了公司背景、港方公司概况以及产品情况。
      到冠达公司报到那天,房武河第一个见到的是人事经理小芳。她约莫三十来岁,是本地培养的大专生。穿着一身职业装,身材瘦削长尖脸,短发齐肩打扮干练。一双细眼睛笑起来弯弯的,像是朦胧夜空中一对上弦月,颇有些妩媚动人,咯咯的笑声更是别致。
      公司开业不久,张副总就和章副总发生剧烈冲突,因为资金主要来自港方,张副总被逐出公司管理层,成为一名普通董事。
      彼时,公司产品只给几家小厂供货,养不活二、三百人,更别说发展。于是把目标瞄准合肥一家台资企业,该企业挂靠全国著名的家电公司,热水器产量很大。为打入这家公司,章副总每个周末都要去那儿“公关”。章副总是山东人,人高马大,长方脸小眼睛,说起话来声如洪钟。他出身财务,对技术和生产一窍不通。台企老总来自台湾,和章副总的专业南辕北辙谈不到一块儿,再加章副总满口的山东话口头禅“那什么、那什么……”让台企老总很厌烦。
      陈总知道情况后,通过内地投资方找房武河谈话,希望他从原单位辞职,聘请他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陈总不在公司时,由他全面负责公司工作,并给出很诱人的薪资待遇。不过鉴于同样顾虑,被房武河婉言谢绝。于是陈总退而求其次,让房武河跟章副总一起去合肥台资厂“公关”,对此房武河很爽快答应了。
      房武河和台企老总同是理工科出身,有共同语言谈得比较投机。尽管双方关系融洽,冠达公司产品性能也优于当地配套厂,但当地厂和台企进货部门有“利益输送”关系,管理人员得了好处,以种种借口拒绝使用冠达产品。那位台湾老总孤身一人,“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后来房武河发现,他们的配套组件存在“爆燃”隐患,这让公司喜出望外。“爆燃”是热水器最忌讳的质量问题,只要发现必遭一票否决。房武河把这一严重问题捅给台企老总。他听完后非常重视,要房武河用试验证实,并把相关部门经理叫来看他做试验。当爆燃发生一刻,这位老总彻底震惊了,他脸色煞白大发雷霆,把手下经理们训斥一顿,下令立即整改,即日起所有产品改用冠达配件。房武河他们高兴极了,以为咸鱼翻身有日了。可往后的发展,证明“有钱能使鬼推磨”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结局不过是一场空欢喜。
      一开始,台企的确采用了冠达配件,但供货几百只后便嘎然而止。原来当地配套厂重金请来专家,对产品进行解剖分析,很快找出产品的问题,改进后解决了爆燃。进货部门有了底气,重新坚持用当地的配件。房武河再去找那位老总,手下工作人员以“回台湾”为由挡驾,这一来公司彻底陷入了困境。
      一边是公司困难重重,一边却是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九十年代初,全国兴起卡拉OK热,歌舞厅如雨后春笋遍布大江南北。几乎所有上点档次的酒楼饭馆,包厢里都有卡拉OK音响。陪客户谈生意、开联欢会、亲朋好友小聚,都喜去包厢吃饭唱歌。冠达公司也在会议室装了一套卡拉OK音响,每当休息时间,小芳等一众年轻人都会去唱歌。房武河与小芳比较熟,每当他经过会议室,她常常招手叫他进去一起唱,房武河总是笑笑摆摆手说:
      “不会、不会!”
      有一次,房武河与同事陪一位香港客商在饭店包厢吃饭。这位港商对唱歌很着迷,唱了好几首歌依然雅兴不减,不知哪根神经搭错,突然矛头指向房武河:
      “荒(房)先生,内(你)也来呛(唱)一首啦!”
      “不会、不会” 房武河急忙推辞。
      “希(什)么会不会啦,均(重)在参与啦!”
      众人拍手起哄。或许是一时兴起,也或许是喝了啤酒壮的胆,房武河生平第一次拿起话筒唱起歌来: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
      因为时常听旋律已烂熟于心。歌词不大记得好在屏幕上有提示,因此唱的还算流畅,一曲终了举座击掌鼓励。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每当休息时间,小芳总会拉房武河去陪她们几个年轻人“练唱”。其实,房武河此前只喜欢古典音乐,对流行歌曲嗤之以鼻。可能是潜移默化的缘故,久而久之也喜欢上了流行歌曲,觉得流行音乐旋律也挺优美,歌词虽然直白,却能打动人心,甚至颇有哲理。
      这样的日子自然难以持久。随着企业公关失败,冠达公司已亏损累累难以为继,陈总决定公司转行。他找到一位纺机厂郑工程师,郑工愿带着自己设计并已投产的纺机产品过来,陈总答应委任他当常务副总兼总工程师。房武河理解陈总处境,但对转行搞纺机并不看好,因为那时全国纺织企业一片萧条。房武河向陈总谈了看法,并建议:他有同学在南京一所大学当系主任,可以通过关系,弄几个通信产品来做,通信产品前景广阔。陈总摇摇头,诚恳地说:
      “房工呀,我们没时间拿大学研究成果来二次开发。跟你说实话吧,董事会已决定,只给我六个月时间,不能扭亏为盈就关门歇业,我只能拿现成产品死马当活马医了。”
      恰在此时,“海南龙华置业公司”老板许先生来找房武河。许老板原是做材料设备生意的,房武河曾在他那儿兼职打过工。现今他生意做大了,跨入房地产行业,在海南岛注册成立置业公司,于是想起了房武河。
      这位许老板约莫三十七、八岁年纪,方脸大眼身材匀称很帅气。他像当年新晋土豪那样,带着硕大的珠宝戒指,穿着一身名牌,腋下夹个名贵皮包。一见面就爽快地说:
      “房工,我知道你有本事,别再窝在国企了。我计划在海南岛搞个八千万大项目,跟我去那儿干吧,不会亏待你的。项目一有眉目,你就从国企辞职,来我这儿做副总经理兼办公室主任,我给你十万元买断工龄。另外,这个项目建造时,我顺带再造三套别墅,我、你还有老蒋一人一套,怎么样?”
      那时候,八千万大致相当于现时二、三十亿。老蒋是公司副总,是他从南京请来的一位身份特殊的能人,专门替他跑政府部门,摆平各方面关系。此人浓眉大眼威猛壮硕,性格爽朗言语粗鲁,有一种绿林好汉的英雄气概。许总明白,干房地产这等大事得有文武二将,他想用老蒋对外,用房武河管理内部。
      在当时,万元户已属富人阶层,有十万元此生衣食无忧,因此房武河毫不犹豫,决定跳槽去海南龙华置业公司。他向陈总提出辞职,陈总再三挽留,然而房武河去意已决陈总只得同意。
      在房武河离开公司前夕的迎春联欢会上,他生平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翻唱了毛宁演唱的《晚秋》,表达他即将告别冠达公司的复杂心情:
      在这个陪着枫叶飘零的晚秋
      才知道你不是我一生的所有
      蓦然又回首
      是牵强的笑容
      那多少往事飘散在风中
      ……。
      在房武河离开冠达公司半年后,中外合资冠达电子公司终于没能挺住,轰然倒闭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