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0、第六十章 ...
-
日头已爬过檐角丈许高,金辉漫过雕花窗棂时,姜娇娇才缓缓睁开眼,长睫如蝶翼轻颤,一夜安睡让她眉宇间的倦意尽数散去,眼底清亮得像浸了晨露的琉璃。
她抬手拢了拢松垂的鬓发,肆意的伸了个懒腰,锦被滑落肩头,露出底下月白寝衣的暗纹。一夜无梦的安睡让四肢百骸都浸着暖意,便是赖到这日上三竿,也觉心安理得。
“姑娘醒了?”门外传来轻细的脚步声,琼月走进里间来,贴心地端着热茶。“大家已经用过早餐了,我在房间的小灶上给你温了莲子羹,起来吃点吧。”
“辛苦你啦。”姜娇娇支起身子,笑意温和,“昨天回来得匆忙,家里没收拾好房间,昨天在贵妃榻上肯定没休息好,等今日收拾出西厢房,你好好睡一觉。”
琼月抬头,眼里闪过惊喜,慌忙福身:“谢姑娘体恤,不必如此,我住外间就行。”
姜娇娇说着,起身走到梳妆台拿出她的身契,又道:“我并未把你当作下人,只当你是姐妹,这身契你自己拿着,从此你便是自由身了,当然,如果你愿意做我的助手,保护我,帮助我,那就更好了。”
琼月眼圈一红,哽咽着说不出话,以前林府确实待她不薄,可管事妈妈们对她却依旧是按照下人的要求来。
“我愿意,这辈子我都要陪在姑娘身边!”
姜娇娇热络地拉着她的手,“所以现在咱们是家人,是朋友,是战友。你也不许妄自菲薄了。”
梳洗罢,姜娇娇换了身月白杭绸褙子,外罩水绿绫罗比甲,往镜前一站,更显得身姿窈窕。
她带着琼月穿过抄手游廊,见廊下的兰草开得正好,便摘了朵别在她鬓边:“往后在家里,不必如此拘谨。”
出了后门上了马车,听琼月说,这马车是林掌柜送的,姜娇娇心中暗忖,林掌柜可真是心细。
不过半盏茶的工夫就到了珍宝阁。许伙计正拿着账单对货,见姜娇娇掀帘进来,忙起身作揖:“姑娘可算回来了!”
珍宝阁内檀香袅袅,远远一瞥,后院的绣房里绣娘好像多了不少。
到了二楼,林掌柜正用软布擦拭一尊玉佛,见姜娇娇掀帘进来,当即搁下活计拱手笑道:“恭喜姑娘折桂!京城来信说了姑娘的风采,真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又谄笑道“如今我这个掌柜的,也跟着沾光,让他们十分眼红,最近都来讨我的近乎。”
姜娇娇还是依旧如故,自在地坐下,吃起来桌上的糕点,“林掌柜消息灵通。倒是我离京两月,母亲的接生婆、家中的马车、全凭您照拂,实在过意不去。”
她点头示意琼月将包裹放在桌上,“给家里的嫂嫂和侄女带了些京城时兴的香粉和香膏,林掌柜可别嫌弃。”
“太感动了,娇娇!”林掌柜有时候也很可爱,像个老顽童似的,“有了你,我这店的生意都不知道好了多少,哪能收你的礼物啊!”
说着把包裹好好地放在了一旁,“不过你嫂子最近几天正跟我闹别扭呢,今天晚上估计能和好了!”
姜娇娇和琼月都忍不住笑了出来,正好,许伙计拿着账本和木匣子走进来。
许伙计递给她,这姑娘现在可是店里的财神爷,恭敬地说:“这是这个月的分红,您点点。”
姜娇娇拿起账本翻看,指尖划过一行行细密的字迹:“我瞧着流水不错”,打开匣子,里面整齐码着一沓银票,她随手拿出一张递给许伙计:“秀竹的事我听说了,感谢大家的照拂,这些拿去给伙计们添点茶点钱。”许伙计看看林掌柜,收到肯定的指示后,喜滋滋地接了。
“说到这,这几个月我可按照你的指示招了好多命苦的绣娘,她们比一般人都肯吃苦,做工也仔细。主要是,好多都是听说了秀竹的故事,也大胆出门尝试了起来。“林掌柜感慨地说道,不接触不知道,这女人在这世道生存着实不易。”
“林掌柜你可真是大好人!”姜娇娇趁机鼓励他。
林掌柜闻言朗声笑起来,眼角的皱纹挤成几道沟壑,接着自豪地炫耀道,“我还跟我那些掌柜朋友们也说了,遇到这样的人,能帮一把是一把,自家都有妻女,换位思考可真是心疼死了。”
姜娇娇含笑的脸上多了些欣慰,这正是她想看到的,既然林掌柜这么配合她,望着街上往来的行人,心里盘算着这个月搞点什么爆品呢。
“林掌柜,咱们珍宝阁有自己的烧窑吗?”
“这个……倒是有个,只不过好久没用了,现在烧窑这块咱们自己也很少做,都是找老陶,你这是有什么想法?”
“我想试试做陶瓷花。”姜娇娇淡定地说道。
“陶瓷花?!好好好,我这就安排人去收拾一下,两天!两天之后就可以用!”林掌柜仿佛又看到了如同艾草香囊一般的火爆场景。
姜娇娇笑着,拿起桌上的笔列了一个材料清单,麻烦林掌柜安排人准备一下,然后领着琼月去逛市集了。
“咱们端午节没在家,咱们去买些材料,包粽子吃吧?”姜娇娇走在路上,突然想起今年没吃到软软糯糯的粽子。
“粽子?是什么……”琼月有些不解。
“额……就是类似米团吧。”姜娇娇恍然大悟,难怪在京城的时候,端午节好像什么动静都没有,对哦,这是纪念屈原的日子,现在大概没有屈原吧。
琼月也没多想,反正姜娇娇要干嘛她都陪着她。
采购一番后,她俩又从粮铺买了一袋子大米,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家。
“你们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啊!”齐生和齐舒安也走到家门口,看到大包小包往里运的他俩,还以为又在搬家呢。
“当然是做好吃的啦,赶紧来帮忙!”姜娇娇淡定的说道,齐生一听屁颠屁颠的就上手了。
好不容易搬完,齐生兴致勃勃地问“什么好吃的呀娇娇姐?”
“明天你就知道了。”她故意卖关子。
“啊?不是今天晚上吃啊……”齐生顿时泄了气。
大家看他这个样子,笑了起来,姜娇娇转念一想,“这个得把米提前泡一夜,所以明天吃。鉴于你的勤劳表现,晚上我给你做个别的吃!”
都是大米做的,不如先做个寿司。
青石板铺就的地面扫得一尘不染,刚踏入厨房的刹那,姜娇娇便忍不住弯了弯眼尾。
头顶悬着的铜钩挂着簇新的竹篮,阳光从雕花木窗斜斜淌进来,在四个并排而立的灶台前投下暖融融的光斑。最左侧的大灶台足有半人高,灶口能容下整只肥鹅架着铁叉转烤,灶膛深处还留着新砌的泥痕,摸上去带着温润的潮气。中间两个中等灶台并排挨着,左边的灶眼上嵌着沉甸甸的铁锅,右边则架着陶瓮,想来日后煨汤炖肉再不必争抢火候。最右侧的小灶台倒玲珑,灶面特意磨得光滑,正好支起砂锅慢熬米粥,连灶门都比别处小巧些,添柴时不必弯腰弓背。
转身看向侧面,整面青石砌成的操作台从墙角一直铺到窗边,石面被打磨得莹润发亮,连一道裂纹都寻不见。她伸手按在台面上,凉丝丝的触感顺着指尖漫上来,想起往后切菜揉面再不必迁就那狭小的木案,嘴角的笑意又深了几分。台面上还凿着浅浅的凹槽,想来是特意设计的沥水处,连这些细微处都看懂,倒让她心头暖烘烘的。
目光挪向另一侧墙根,十数个小火炉整整齐齐地码着,铜的、铁的、陶的,圆的、方的、带提梁的,竟没有重样的。最小的那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煨茶正好;稍大些的带个夹层,想来是温酒用的;还有只三足铜炉,炉身镂着缠枝纹,烧起炭来定是温而不燥,冬日里煨着汤羹再合适不过。她蹲下身拨了拨其中一只火炉的风门,听着风箱似的轻响,忽然觉得往后日日围着这厨房转,竟也是桩顶舒心的事。
“你要的那个烤炉,放在隔壁的小间里啦!”姜老三路过时看着姜娇娇在厨房转悠,跟她说道。
“这厨房做得真好啊,辛苦啦,爹!”让姜娇娇这么一表扬,姜老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赶紧走了过去。
姜娇娇看他害羞的样子,笑了去操作台忙活了起来。
将大米淘洗后放入锅中蒸熟。把鸡蛋磕入碗中,加入纯净水、淀粉、盐搅打均匀。
用小火炉将平底锅进行预热,倒入少许花生油,油热后倒入蛋液,轻轻晃动使蛋液铺满锅底,煎至饼皮鼓起翻面,煎好后晾凉备用。
米饭煮好后加入白醋拌匀。黄瓜、胡萝卜、牛乳切条,蛋皮切成和木竹帘大小,边角料切成丝作馅料。木竹帘上铺上纱布,放上蛋皮,将米饭均匀铺在蛋皮上压实,涂上自制酱料,放上肉丝、黄瓜条、蛋皮丝、肉松,从下往上卷紧,然后切成两指宽的小段。
“嗯……味道还不错,就是少了点灵魂的沙拉酱。”姜娇娇尝了一口,自言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