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7、第三十四回 班八思襄阳城炫武 ...

  •   第三十四回班八思襄阳城炫武 郭北侠擂台前立威

      上回说到忽必烈因郝经一行被赵宋朝廷无端扣押,急欲兴兵南下,然后方根基未稳,不敢轻举妄动,故派班八思在襄阳城外设擂立威。班八思投书襄阳相邀郭靖,郭襄遵命回信,赢得众口称赞。
      且说班八思得到郭靖的回书,攥着郭襄那封战书,指节发白。十六个魏碑大字如利剑般刺入眼帘,这位藏边高僧竟觉胸口一阵滞闷。心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南朝果然国运不衰,藏龙卧虎,仅就这四句而言,非一般胸襟不能为之。然事已至此,自己又在大汗面前夸下海口,岂能临阵退缩?思索良久,于是叫来自己的徒儿鸠末仁,嘱咐一番,吩咐他如此这般,前去布置。
      原来班八思的五个徒儿藏边五怪,是他精心调教的,本拟一出手就立奇功一件,谁料到他们去襄阳行刺郭靖时,被老顽童周伯通干掉了轻功最好的鸠末信,在监狱与郭靖对敌时,自己又不慎打死了第三个徒弟鸠末礼,藏边五怪只剩下鸠末仁、鸠末义和鸠末智三人,这三人本来也是身怀绝技,横行藏边,然而甫一来到中原地区,就变得束手束脚,武功施展不出来,班八思去行刺湖北制置使孟宪时,曾带着鸠末仁前往,当时耶律齐就把鸠末仁打得手忙脚乱,差点丧命。剩下的这三怪早已不复当年嚣张气焰,再也不敢口出狂言、目空一切了。
      班八思布置完毕,信步走出土城,是时已是日薄西山,晚霞满天;暮色四合,炊烟四起;行人归途,倦鸟归巢。班八思踏着枯草,迎着猎猎西风,不觉之间,已来到襄阳城下。
      此时襄阳城门紧闭,吊桥高悬,班八思信步走到护城河边,仰首观望,见襄阳城城坚池深,易守难攻,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庄严肃穆,不禁暗自佩服,心道:襄阳乃南朝北边门户,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止,混战不息,几易人手,犹然生机盎然,英杰辈出。端的是一片藏龙卧虎的宝地。
      班八思正思忖间,已被守城将士发现,城上一将士高叫道:
      “兀那喇嘛,城门已闭,没有上峰命令,我等不能擅开城门,你还是在城外农家胡乱借住一宿,明早开城门时再进来罢!”
      班八思闻言,微微一笑,突然拔身而起,形如鬼魅,轻飘飘地往城楼直掠上来。守城将士大骇,挺起长枪,往班八思身上招呼过来。班八思身躯一振,不待长枪靠近,就把守城将士手中的长矛震为两截。
      守城将士大吃一惊,一声招呼,众将士拔出腰刀,把班八思团团围在垓心,班八思凝神而立,气聚丹田,哈哈一笑,如鸤鹕夜鸣,群鬼嚎哭,顿时城楼上的琉璃瓦簌簌落下,守城将士顿觉耳鼓受震,心里难受,急忙抛下兵刃,双手紧紧封住两耳,不敢稍动。班八思见状,肆无忌惮的狂笑起来,守城将士站立不稳,或蹲或坐,心中难受,神情凄苦,身形狼狈。
      班八思正得意间,远远传来啸声,如鸣身畔,一波一波,源源不断地传来,笑声不禁为之一窒,守城将士如沐春风,稍稍稳住身形,努力站起身来,捡起腰刀,又把班八思围在垓心。
      班八思双足一顿,飞身跃上城楼屋顶的飞檐斗拱之上,迎着啸声,也发出尖利的笑声相抗,这时对面的啸声变成了两声,一唱一和,声势凌厉,且越逼越近。班八思如临大敌,不敢稍有疏忽。
      突然,左近传来吟哦之声:
      赵客缦胡缨,
      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
      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
      声音柔和,有如耳语,将密宗魔音层层化解。班八思见强敌环至,自己落单,不敢久留,狂笑三声,飞逸而去。
      班八思甫一离去,朱子柳手摇折扇,业已飞身登上城楼,郭靖黄蓉夫妇也于瞬间联袂而至。原来郭靖见班八思独闯城楼,企图以笑声震聋守城将士的耳鼓,急忙以啸声相抗,引班八思对垒,黄蓉怕郭靖势单力薄,也以啸声相和,跟随而至,夫妇两人一边以啸声相和,一边往城楼赶来。朱子柳此时正在附近酒楼上喝酒,也闻声赶至,三人震退了班八思,见班八思逃逸,守城将士无恙,相顾一笑,隐身于暮色之中,只剩下城头守军恍如大梦初醒,只见星河垂野,哪还有方才的刀光剑影?唯有碎瓦残矛,见证着这场无声的交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三易其稿,修改后为给她找一个好婆家,今日起独家正式在晋江文学城上传!以前被人恶意上传到其他网站。 敬请其他网站已经上传的,尽快下架。 本篇小说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励志类小说,不会有半点不健康内容,也还在持续修改中,请喜欢本文的读者朋友看后在评论区提出修改意见,一旦采纳,必有酬谢。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