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3、第八十七回 立新君贾似道擅权 ...

  •   第八十七回立新君贾似道擅权清旧帐忽必烈兴兵

      上回说到郭襄由于丐帮临安分舵出事而留了下来,准备访查欧阳华的下落,却传来了襄阳城陷落,父母双双殉城的噩耗。料到父母一定会魂归故里,便只身赶往桃花岛,与姊姊郭芙安葬了父母,决定再踏入中原。
      且说郭襄辞别了姊姊郭芙,赶到临安,来到了程英和陆无双的住处,程英见郭襄身披重孝,想起自己幼年父母双亡,也止不住满脸悲戚,珠泪晶莹。陆无双见二人益发伤感,劝慰道:
      “郭大侠一门忠烈,为国为民,死守襄阳,城破殉城,此乃千古美谈,何况郭大侠和黄女侠年满七十有几,人生七十古来稀,也算是寿终正寝了,我等正宜继承其未竟事业,才是正理。”
      郭襄抹了一把珠泪,苦笑道:
      “无双姊姊教训得是,此时国难当头,大仇未报,只作女儿之悲,恐负爹娘重托。”
      三姊妹正说着话,不觉天色已晚,程英正打算去准备晚饭,陡听得房间铃声脆响,程英道:
      “不好,有人闯入桃花阵!”
      急拉二人来到窗前,往外眺望,果见暮霭中的桃花阵里困着一个身着白色长衫的人,衣袂飘飘,左冲右突,动作敏捷,神情潇洒。
      “是他?”郭襄惊叫道。
      “是谁?这个人你认识?”程英和陆无双齐声相询。
      郭襄银牙紧咬,恨恨地说道:
      “我姊夫说,就是这个人下毒害我父亲!”
      见欧阳华如一只无头苍蝇,在阵里乱转,转头又对程英道:
      “真是铁鞋踏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程姊姊,这个狗贼不识桃花阵,先将他困在阵里,待累得他精疲力尽,再将他活捉。”
      欧阳华在阵中转了几个圈,都是转回原点,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心下茫然,便索性站在当地,高声叫道:
      “晚辈欧阳华,欲拜见郭襄郭二小姐,有要事相告!”
      陆无双轻笑道:
      “襄儿,他说找你呢?好手不打笑脸人,既是杨大哥派来的,我看就算了吧。”
      郭襄又气又急,跺脚道:
      “这个人很可恶,枉我杨大哥杨大嫂对他有恩,竟心比蛇蝎,恩将仇报,对我爹爹下毒。”
      程英沉吟道:
      “先将他绑起来再说,如果来意不善,再将他杀死不迟。襄儿,你在此稍候。”
      说完,拉着陆无双,凌空飞下,闪入阵中,陆无双的玉蜂针悄无声息地射出,欧阳华措手不及,只觉得四肢关节一麻,便不听使唤。眼中只见从桃花阵中飘来红绫,将他绑得严严实实,又闪出两位绝色女人来。俩人一左一右,提起他的肩膀,轻轻飘起,跃入空中,对着楼台处一甩,欧阳华滚落当地。恍恍惚惚之间,突觉得胸部一紧,一只纤纤玉足踩在上面,郭襄满脸含威,正对他怒目而视。那两个抓住自己的绝色女人也翩翩飞至,犹如仙女飘落,嫦娥下凡,欧阳华不禁一呆。
      郭襄骂道:
      “好贼子,为何下毒害我父亲,又为何叛国投敌,出卖张大叔?”
      欧阳华见郭襄识得底细,心下惶恐。眼望着郭襄,脸现哀求,惨然道:
      “欧阳华不识好歹,死有余辜,能够死在郭二小姐的手里,心甘情愿。只是在临死之前,请郭二小姐速去皇宫,今晚蒙古武士会潜入皇宫去,胁迫圣上,迟则生变。”
      郭襄一听,大惊,道:
      “此话当真?”
      “我来此处,正是为了告诉你这件事,信不信由你!”
      郭襄见事情紧急,道:
      “无双姊姊,你好生看着这个贼子,我与程姊姊去去就来。”
      说完,飞起一脚,重重地踢在欧阳华的背心上,拉着程英便走,边走边道:
      “无双姊姊,这个贼子生性狡猾,惯会花言巧语,千万不可轻饶了他!”
      话未说完,人已飘出庄外。
      郭襄和程英两人,专拣僻静之道,飞奔前行,戌时时分,已来到皇城。此时的皇宫附近,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酒楼客栈里传来呼卢猜码之声,青楼女子弹琴卖唱之声,一片繁华盛事景象。
      郭襄与程英穿过大街,来到皇城入口处,侍卫盘查正严。郭襄摸出谢太后给的令牌,在侍卫面前一晃,道:
      “谢太后着我俩到外面办事,耽搁久了,现在才回来。”
      侍卫心存狐疑,似有不信,但见两人婷婷袅娜,两个弱质女流,也并不将她二人放在心上,只是涎着脸,定定地望着郭襄如花容貌,挥手让她俩进去。
      郭襄带着程英,驾轻就熟,依着原来进出的路线,顺利进入宫城。郭襄先找到了秋儿和冬儿,两位宫女见二人突然到来,无不大吃一惊,郭襄道:
      “来不及和两位姊姊细说了,有人对朝廷不利,请两位姊姊千万不要声张,借两套宫娥服装给我用用。”
      秋儿和冬儿都知道郭襄身手不凡,又是谢太后信任的人,也不敢多问,引两人到自己房里换了一套宫女服装,郭襄见程英选了一套紫色的服装,大小合身,似是特意为她制作的一般,不禁啧啧称奇,道:
      “程姊姊的身材可以说是人见人羡,穿上这套服装,益发显得雍容华贵,清丽脱俗了。”
      程英笑骂道:
      “襄儿就是贫嘴,你也不是一样,还敢取笑我,姊姊就将你送进宫里了。”
      郭襄伸出舌头,扮了个鬼脸,两人的对话惹得秋儿两人咯咯直笑。
      郭襄向冬儿问了谢太后的情况,得知皇上那次被刺客踢过之后,很少上朝,宫里加强了守卫,谢太后此时也被召去皇上寝宫了。郭襄问明了去皇上寝宫的道路,拉着程英,闪出门外。
      两人顺着冬儿所指的道路,不慌不忙地往皇帝寝宫走去,每过一道门,果然有侍卫盘诘,幸喜郭襄聪明伶俐,以谎言骗过。
      快到皇上寝宫时,果见贾似道领着十数个文武大臣,持着牙笏,往皇帝寝宫赶来。郭襄急忙拉着程英闪在一旁,趁侍卫对贾似道等躬身行礼之际,几个纵跃,隐在飞檐下。透过窗棂,寝宫里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执礼太监唱道:
      “魏国公贾师相率众文武大臣候驾!”
      谢太后和全皇后急忙率领一班妃子,走进内室回避。只留下一群太监陪侍左右。
      贾似道率领文武大臣三呼已毕,皇帝挥手让其列在左右,赵禥道:
      “令慈不幸仙逝,官家甚是悲悼,万望师相以国事为重,节哀是幸。”
      原来近日贾似道母死,归越治丧,诏命用天子卤簿送葬,筑墓拟山陵。百官亦奉诏襄事,立大雨中,终日无敢易位。葬母毕,即被起复入朝。
      贾似道神情倨傲,直立谢恩。赵禥竟不以为忤,抚慰数句,也是有气无力,似患有重疾在身。
      赵禥慢慢说道:
      “襄阳城失守,蒙古不日沿江东进,似此如之奈何?”
      贾似道不慌不忙,双手把持牙笏,微微一躬道:
      “臣始屡请行边,不蒙陛下见许,若早听臣言,当不至此。”
      陈宜中已任给事中,说道言:
      “襄、樊失守,均由范文虎怯懦所致,宜斩首以申国法!”
      贾似道闻言,甚是不悦,坚称不许,只降范文虎官职一级,调知安徽府,反将李庭芝罢职,向赵禥建议改任汪立信为京、湖制置使,赵潽为沿江制置使。
      众武将大惊,赵潽年纪轻轻,少年昧事,恐非良策。监察御史陈文龙奏道:
      “潽乃乳臭小儿,不足担当重任!”
      陈文龙的话顿时触怒贾似道,他厉言将其斥退。
      贾似道又奏道:
      “事势如此,非臣上下驱驰,联络情势,将来恐不堪设想。枢密院漏泄兵事,稽迟边报,此乃儒生误事也,臣请建机速房,以商讨御敌之策。”
      赵禥叹了一口气,道:
      “当务之急,乃商讨攻守事宜,阻止北兵东进。师相若果认为妥当,自可便宜行事。”
      赵禥说完,似是力竭气衰,贾似道见状,道:
      “陛下龙体欠安,微臣从神霄派中延来得道方士临川谭悟真,人称谭五雷,可治各种疑难杂症。”
      赵禥艰难地抬起头,又微微地点了点头,问道:
      “何为神霄派?”
      贾似道一让,从他身边走出一人来。躬身道: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上曰:
      “神霄之境,碧空为徒。不知碧空,是土所居。……况此真土,无为无形。不有不无,万化之门。积云成霄,刚气所持。履之如绵,万钧可支。玉台千劫,宏楼八披。梵气所乘,虽高不巍。内有真土,神力固维。太一元精,世不能知。”
      “我派创始人,乃王公讳文卿仙人,仙人字予道,号冲和子,江西建昌南丰人。早年遇火师汪君于扬子江,授以飞神谒帝之道,后游清真洞天,遇电母),授以嘘呵风雨之文,再经汪君指点,乃能役鬼神,致雷电。此后,除旱治疾,济人甚众,名闻江湖间。”
      赵禥点了点头,他知道前朝的故事:
      赵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永嘉道士林灵素奏请徽宗急召建昌军南丰道士王文卿,谓文卿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与之同告上帝,可以奏效。文卿既至,执简敕水,果得雨三日。上喜,拜文卿太素大夫、凝神殿侍宸,赐号“冲虚通妙先生”。徽宗末年,王文卿数以修政练兵为请,徽宗不纳,乃拂袖还南丰。高宗即位于江南,闻文卿犹在世,累遣使征召,不赴。后卒于绍兴二十三年(1153)。
      郭襄心想,蒙古刺客不会混在贾似道这群人的里面吧,此时只有见道士谭五雷身着异服。郭襄怕他是蒙古人请来的奸细,突然发难,便悄声对程英道:
      “程姊姊,你注意中间那身穿道服的人。一旦动手,先将他制服。”
      程英顺着郭襄的手势,望了望,便轻轻地点了点头。郭襄暗扣蚊须针,一旦谭五雷发难,射出飞针救驾。
      谭五雷上前合什见礼,太监扶着赵禥的左手平放在锦凳,将一根长线搭在赵禥的脉门,然后将另一端让谭五雷持着把脉。
      谭五雷见赵禥气息微弱,脉象不振,面露喜色,道:
      “启禀陛下,观陛下症状,似是肾亏所致,老衲这里有四枚仙丹,陛下食用后,就会精力充沛,一往无前。”
      说完,从一个金色的葫芦里倒出几颗丹药,恭恭敬敬地递上。旁边走下来一个太监,双手接过,放在赵禥的御案前。
      赵禥一见,大喜,挥手贾似道等退下。贾似道等人叩头谢恩而退。
      贾似道等人刚退,郭襄正想拉着程英趁乱撤退,突见谢太后领着全皇后等人走了出来,郭襄只好又拉着程英呆在暗处。
      谢太后出来,立刻劝阻道:
      “皇儿,您贵为皇帝,怎能轻易服用这些来路不明的丹药?”
      郭襄点了点头,心想,谢太后果然是一个明理之人。
      岂料赵禥固执地说道:
      “贾师相没有必要害我啊!刚才那个道士说得头头是道,正合朕之病情,说不定真是老天爷派他来救官家的呢。”
      谢太后见赵禥固执己见,亦无他法,只是说道:
      “先拿一粒让太监服用,果无恙,再服不迟。”
      赵禥闻言,亦觉得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便招手对站在远处的一个太监道:
      “你,过来,给朕服下这颗丹药!”
      那太监不敢违抗,战战兢兢地服下一颗丹药,过了好一会儿,太监并没有出现中毒症状,反而脸色红润。赵禥见之,不觉得手舞足蹈,兴高采烈地说道:
      “母后,您看没有问题罢?”
      谢太后仔细观察了太监,点了点头,
      “皇儿既然执意要服用,哀家也没有办法,可以先服用一颗,一旦有异,马上吐出来。”
      说完,又让太监去宣御医前来候驾。
      赵禥服用丹药一会儿,陡觉得一股热气在腹中流转,精力充沛,顿时如打了鸡血一般,又要服用第二颗。谢太后见无异状,也就不加阻拦。
      赵禥服过丹药以后,浑身燥热异常,辞别母后,迳往后宫走去。谢太后苦笑地摇了摇头,吩咐起辇回宫,全皇后跪送,不提。
      郭襄见此时夜已很深,没有见有蒙古武士出现,心想,倒不如呆在皇宫,看个究竟。便拉着程英,七绕八拐,又来到秋儿的住处,打算在此胡乱住一夜,等天明再走。秋儿亦不敢违抗,小心打理,让郭、程两人住了下来。
      第二天天还未亮,突从后宫传来惊扰之声,一队太监急来传谢太后。谢太后见事情紧急,急忙起辇赶了过去。郭襄与程英被吵闹声惊醒,得知谢太后去后宫,刚想起身追随而去看个究竟,不一会儿,竟传来赵禥驾崩的消息!想是赵禥服用壮阳之药后,贪恋床第之欢,□□无度,竟在壮年死去,年仅三十五岁。
      天刚蒙蒙亮,谢太后便命太监去宣贾似道等到偏殿议事,商议立帝,
      赵禥死后,留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杨淑妃所生的赵昰,年仅七岁;全皇后所生的赵显,年仅四岁;俞修容所生赵昺,年仅三岁。
      辰时未到,贾似道等群臣已聚集偏殿,突闻皇上驾崩,亦各个惊疑,谢太后带着赵昰等三兄弟来到偏殿,郭襄与程英杂在宫娥队伍中,亦来到这里。
      谢太后满脸悲戚,道:
      “家国不幸,皇上驾崩,仅留下三个幼君。国不可一日无主,幸望大臣同心戮力,辅助幼君登基。”
      杨妃的兄长杨亮节,执掌禁军,众人皆道:
      “杨淑妃所生皇子,年长当立为君。”
      贾似道听说要立赵昰为君,知道杨亮节一旦掌权,自己难以自处,心里大为着急,眼珠一转道:
      “自古曰,立嫡不立长,此周武王以来的规矩,亦是周朝赖以存在八百多年的缘故。显虽年仅四岁,乃全后所出,昰虽年长,乃是庶出,恐为常理不合。”
      谢太后沉吟道:
      “师相所言极是,立嫡之事,可从此议。”
      众人见谢太后也如此说,也不敢过分勉强,于是,众人拥立赵显为帝,奉谢太后临朝称制,封兄赵昰为吉王,弟赵昺为信王,尊谢太后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全皇后为皇太后,命贾似道独班起居。
      接下来便是由贾似道主持,商议如何为赵禥发丧,如何昭告天下的事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三易其稿,修改后为给她找一个好婆家,今日起独家正式在晋江文学城上传!以前被人恶意上传到其他网站。 敬请其他网站已经上传的,尽快下架。 本篇小说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励志类小说,不会有半点不健康内容,也还在持续修改中,请喜欢本文的读者朋友看后在评论区提出修改意见,一旦采纳,必有酬谢。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