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第八十一回 遇郭襄良臣兴义举 ...
第八十一回遇郭襄良臣兴义举评朝政英雄愤时事
上回说到吴惊风终于将宝刀宝剑炼铸而成,黄蓉派遣郭襄和郭破虏两姊弟分路突围,郭襄得到弟弟的协助,顺利突出重围。
且说郭襄和梁长老逃出重围,便放慢脚步,赶到清风镇时,天刚朦朦亮,已是卯时时分,梁长老道:
“郭二小姐,你先下马,在此稍事歇息,待老丐去为你找一间客房,给你休息。”
郭襄执拗地坐在马上,掉转马头,站在路口。望着自己来的方向,说道:
“梁长老,您先去休息休息,我要在此等着三弟的到来。”
梁长老无法,只好陪着郭襄站在路旁,掏出些干粮,分给郭襄。郭襄将就着吃了些,便揣在袖里。
天越来越亮,路上行人渐渐增多,路上行人见一老一少站在路旁,颇为惊奇,但兵荒马乱时节,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去管别人。因此尽管见这一老一少痴痴等候,也没有人来打听。
不移时,太阳出来了,将郭襄与梁长老的身影拉得长长的,郭襄见还是没有郭破虏的影子,不禁心中焦躁,几次想催马回头去看个究竟,但被梁长老拉住缰绳,未能得便。
梁长老见太阳越升越高,见巳时已过,始终未见郭破虏的身影,便劝道:
“郭二小姐,去临安搬救兵才是当务之急,让老丐在此等候三公子,你先往南方赶去,我与申长老保护三公子快速赶来,如何?”
郭襄左右为难,皱着眉头说道:
“再多等一会儿!”
梁长老突见一丐帮弟子路过,一声呼哨,这个丐帮弟子急忙跑过来,看见梁长老和郭襄,急忙抱拳问礼,梁长老吩咐道:
“你去报告清风镇分舵孙舵主,替我带一匹骏马来。让他派人在此等候郭破虏郭三公子,告诉郭公子,我与郭小姐先南下。另派人去襄阳城打听情况,一有郭公子的消息,马上派人通知我。”
来人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一个身材威武的人在丐帮弟子的陪同下,果然骑着一匹骏马。郭襄认得这位就是清风寨分舵孙舵主,互相厮见毕,孙舵主将马让给梁长老骑,梁长老跨上骏马,对郭襄道:
“郭姑娘,走吧,去临安城搬救兵要紧。”
郭襄见梁长老安排妥当,也不迟疑,掉转马头,往临安方向奔去。
郭襄见与梁长老昼夜奔跑,不几日,来到赣州境内,此时日已偏西,见此处行人歌于途,农夫耕于野,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丝毫没有兵荒马乱的神气。郭襄遥见前方一人骑着骏马,背负长剑,踽踽而行,郭襄的马快,不移时,便超过了他,那骑马之人见郭襄的坐骑浑身火红色,神骏异常,不禁啧啧称奇,也打着马儿奔跑起来,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三人奔跑一阵,已近傍晚,梁长老的坐骑较驽劣,脚步开始缓慢,见前面有一客栈,便对郭襄道:
“天色已晚,就此打尖,养足精神,再赶路罢。”
郭襄见自己的马儿也浑身冒汗,便点了点头,翻身下马,梁长老拉着缰绳,自去寄存。后面那个骑士这时也来到这里,将马停在当地,郭襄抬眼一望,见此人生得宽面大耳,威风凛凛,相貌甚是粗豪。谁知此人也正打量着郭襄,两人望着个对着。
这时,从客栈里迎出几个人来,竟是身穿锦绣,身形潇洒,俊逸非凡的文士。他们手拿折扇,向骑士拱手行礼道:
“陈先生这么快就赶到了。”
那位被称为陈先生的骑士打着哈哈地说道:
“平生不喜骑快马,岂料今日遇见一匹神骏,也跟着快跑起来。”
那陈姓骑士向郭襄抱拳道:
“这位小兄弟,一起过来喝一杯,怎么样?”
郭襄生性豪爽,换在往日,早就欣然应允,此时重任在肩,不敢大意,也抱了抱拳,道:
“谢了!”
那骑士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与众人走进了客栈,里面又传来一阵寒暄之声。
梁长老寄存了马儿,走了过来,对郭襄道:
“郭二小姐,我们进去罢!”
店小二热情地接待了两人,郭襄见大厅里宾朋满座,热闹非凡,刚才那位陈姓骑士正与众人谈笑风声,正中央有一个身穿红绸衣服的人十分醒目,只见他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十几个人济济一桌,周围几桌似乎也是他们的同伴。
梁长老要了一间上房,郭襄微感诧异,梁长老道:
“郭二小姐你今晚好好休息,老夫替你守卫。”
郭襄甚是不忍,但在大厅里不便退让,只好由他。
郭襄与梁长老穿过大厅,往楼梯走去,厅里众人随着陈姓骑士的眼神,霎时目光一起集中在郭襄身上,郭襄一身灰绸,头戴武士帽,脚蹬步云鞋,腰悬宝剑,配上她适中的身材,俊逸的面容,孤傲的神情,英气逼人,端的是一个英俊非凡的翩翩公子!
郭襄二人在众人的目光中,在店小二的陪同下,走到自己的房里,将行李放在桌上。店小二急忙沏了一壶茶。
郭襄见房间整洁,房内家具搭配自然,一应齐全,窗外景色怡人,鸟鸣之声时有传来,颇为满意。
梁长老见店小二走了之后,悄声对郭襄道:
“郭二小姐你看见下面那些人了吧?”
郭襄点了点头,
梁长老说道:
“你不知道,其中那人就是本处知州,吉水文天祥文履善!”
郭襄一惊,道:
“难怪是他!”
梁长老道:
“这个文天祥大有来头,听说他还在孩提时代的时候,就学于欧阳守道,曾瞻仰学宫所祠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于是欣然慕之。感慨不已地对众人说:‘人如果不能以忠义的节操,身居庙堂之上为万世所效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没不俎豆其间,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郭襄饶有兴趣笑了笑,道:
“我娘总是与我谈论江湖中的人物,对达官仕人鲜有提及,我也只是听人说起过他,未能谋面。梁长老,你不妨现在将他的情况说与我听?”
梁长老喝了一口茶,道:
“甲寅年,文天祥刚刚二十岁,便与其父来到临安,在集英殿参加进士考试。当时正值理宗当政时期,政局废怠,士气难振,百废待举。文天祥有感于人心的不安与政局的动荡,针对朝廷的弊端,以‘法天不息’为主题,引经据典,不打草稿,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写出了上万余言的策论,对皇帝进行劝谏。以深厚的社会责任感,表达了循从古范、忠义浩然的志节。这篇策论给了理宗至深的感动,很是喜欢,他亲自提名文天祥为殿试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王应麟在奏章中说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实乃国家之福啊。”
梁长老见郭襄听得入迷,继续说道:
“只可惜四天后,其父不幸病故,因父丧未受官职,文天祥归家守丧三年。开庆初年(1259-作者注)蒙古军攻鄂州,朝野震惊,宦官董宋臣提请避兵迁都四明,以避敌锋,亦可随时逃往海上。文天祥仅以进士身份大胆上书直言:‘陛下为中国主,则当守中国;为百姓父母,则当卫百姓。’请斩董宋臣以安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惜未被采纳。”
“新帝即位,耽于酒色,贾似道欺上瞒下,国事益乱。文天祥奏疏无人理睬,只被派一闲差。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等职。在他上任之初,去拜见了故相江万里。老宰相对文天祥的志节早有耳闻,因而心中有着许多对后生晚辈的托付与期许。他看到山河变化、国事衰微,老宰相内心非常感伤,他说:‘我已经老了,眼见天时、人事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对大宋的江山社稷,有许多担忧。我主持国政多年,见过多少宦海沉浮、人事兴替,不难预见将来拯济国家的重责,必然落在你的肩头之上。你的责任是千钧之重啊。”
梁长老又道:
“你还不知道,今天与我们一起骑马赶来的那个人名叫陈继周,人称智多星,也是武林人士,也是文天祥的得力助手。”
郭襄心里一动,站起来,说道:
“如此忠臣义士,襄儿愿与他见上一面!”
梁长老犹疑片刻,道:
“好吧,老丐陪你去一趟。”
郭襄与梁长老走下楼,来到大厅,此时大厅已掌上灯,灯光下,一群歌女手持琵琶,正在轻启朱唇,卖力地唱着,梁长老吩咐店小二张罗一些酒菜,与郭襄在临窗的一桌坐了下来,有几个人欲过来干涉,被陈继周以眼色制止。
文天祥与随从喝酒已经半酣,此时郭襄的到来,又增加了他们的兴致,歌女一曲既罢,只听见文天祥道:
“吾近日作满江红词一首,请众位品评,如何?”
众人轰然叫好,文天祥略一思索,朗声吟道: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文天祥刚一吟毕,郭襄站了起来,众人忘记了喝彩,定定地看着郭襄。
郭襄拍着掌说道:
“好词,好词!”
文天祥一听,颇为高兴,道:
“敢问这位小兄弟也是性情中人,何不移坐前来相叙?”
梁长老刚要阻拦,郭襄却道:
“好,恭敬不如从命。”
拉着梁长老一起站了起来,文天祥身旁的众人急忙让了两个位置给她二人。
文天祥起身相迎,抱拳道:
“不知小兄弟也雅爱填词,敢情赐教则个。”
郭襄逊谢道:
“观兄台这首满江红,豪情满胸,一腔忠义直抒胸臆,小弟闻言,禁不住感佩莫名。”
文天祥哈哈一笑,道:
“想不到偶一出来,得欲知音,幸甚,幸甚。”
愉快地请郭襄与梁长老落座,郭襄感谢,梁长老不坐,陪站在郭襄身后。
郭襄见桌子上布满了碗碟,而中间的碗釉光清澈明净,釉面光泽,柔和淡雅,滋润如玉;口沿下和菊瓣间有聚釉。圈足旋削整齐细致,足墙稍宽,露灰黑色胎,如同清水芙蓉,浑然天成,是典型的龙泉窑青釉碗。又见文天祥身后有一琴童,背着一把古琴,笑了笑,说道:
“兄台出口成章,原来也是精通音律的高手。”
文天祥摆手道:
“胡乱成文,贻笑大方,出门让小童负琴,亦只是附会风雅。小兄弟眼光敏锐,想必也是乐中高手,在下愿闻清音。”
说完,让琴童解下古琴,双手捧给郭襄。郭襄观此琴古色古香,通体犹如翡翠一般,呈现出碧绿幽光,真乃天赐神器。郭襄也不推辞,笑道:
“长辈粗通音律,在下生平疏懒,只是在旁边胡乱瞧瞧。观此琴古色古香,绝非凡品。”
说完,用手抚弄琴弦,“铮偬”有声。文天祥见郭襄玉指翻飞,如彩蝶飞舞,随手拨弄,铿锵悦耳,心中一动,道:
“小兄弟家学渊源如此浓厚,我等更加好奇了。”说完,让人搬了一个琴桌过来,又让人焚上清香。炉乃青釉三足炉,造型仿周代铜鬲样式,炉的腹部至足凸起三条棱线,釉薄处呈白色,通体施梅子青釉,层厚而透明,苍翠欲滴,色调可与翡翠媲美。釉色莹润青翠,犹如青梅一般。三屡清香,缭缭升起。
郭襄见不能推辞,将琴放在桌上,身子一端,道:
“现丑了。”
说完调了调音,双手上下翻飞,轻展歌喉,顿时曼妙的旋律充溢整个大厅,众人细听,原来郭襄吟唱的竟然是文天祥刚刚填的满江红词。
众人随着郭襄的旋律,沉浸其中,仿佛将文天祥词中的一腔豪情,满腹幽怨难申,挥洒得淋漓尽致。文天祥开始是充满疑问,接着惊叹,最后竟情不自禁地眼眶里含着热泪。
郭襄演唱完毕,陈继周第一个大声赞好,道:
“千古知音古来稀,小兄弟的一曲雅奏,不说小兄弟的美妙歌喉,单是小兄弟博闻强记的能力,让我辈望尘莫及。”
郭襄闻言,脸色一板,厉声喝道:
“襄阳城被蒙古人围困达数年之久,危在旦夕,大家还有心思在此笙歌燕舞,醉情于喝酒吟词?”
众人闻言大惊,有几人站了起来,拔出腰刀,无不以目询文天祥。
文天祥羞愧地低下头,摆摆手制止了众人,又挥手让旁边的歌女退下。
陈继周见郭襄正气凛然,心下惊异,抱拳一揖道:
“敢问小兄弟是打西北边过来的罢?何以发此惊人之语?”
郭襄点了点头,眼含热泪,说道:
“刚才在下听这位兄台填的词,似有壮志难申,抱负难展的幽怨,又见众人豪侠磊落,是忠义之士,故此有感于怀,脱口而出。”
陈继周幽幽一叹,说道:
“在下亦闻襄阳城被困久矣,大侠郭靖率领一班豪侠之士,协助宋军戍守襄阳,只不知目前情势如何?”
郭襄泪眼婆娑,掩面涕泣,哽咽道:
“襄阳城死守待援,朝廷终无发救兵往援。小可南下时,樊城已遭陷落,襄阳成为孤城,一旦失守,大宋北边门户大开,元军长驱直入,亡国之日不久矣。”
文天祥叹息良久,道:
“朝廷奸臣当道,我等心有余而力不足。”
郭襄正色道:
“只要组织义军,驰援襄阳,亦可震慑敌胆。”
文天祥叹了一口气,道:
“身边只有陈兄几个会点拳脚,组织义军驰援,无异于送羊入虎口。”
郭襄指着梁长老道:
“在下这位叔父,颇通拳脚,亦曾经赞画过军事,就让他来协助兄台,如何?”
梁长老闻言,大惊,急忙摇手道:
“郭——,郭公子,老夫已经答应过,要将你平安送到临安,岂能半途留下来?”
郭襄笑道:
“此去一路是坦途,梁叔叔敬请放心,何况协助文大人组织军队,抵抗元军,才是当务之急!”
文天祥闻言,起身笑道:
“原来小兄弟早就知道文某,敢问尊姓大名?”
郭襄笑道:
“在下免贵姓郭,名破虏。”
陈继周啧啧称奇,似有不信,但又不便当场揭穿,便偷偷地向文天祥竖起大拇指。似是告诉文天祥,此人身份特殊,不可怠慢。
文天祥会意,哈哈一笑,道:
“郭贤弟古道热肠,为民请命,愧煞我辈,来来来,我与卿等再痛饮几杯。”
说完,让人撤下杯盏,重新摆设,只留下郭襄、梁长老和陈继周,其余众人,散坐在旁边。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三易其稿,修改后为给她找一个好婆家,今日起独家正式在晋江文学城上传!以前被人恶意上传到其他网站。 敬请其他网站已经上传的,尽快下架。 本篇小说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励志类小说,不会有半点不健康内容,也还在持续修改中,请喜欢本文的读者朋友看后在评论区提出修改意见,一旦采纳,必有酬谢。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