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审计计划的出台 ...
-
在审计目标管理里提到,审计计划应该以审计目标为中心,在目标明确后再拟定审计计划。这里的审计目标实际是审计组织的总体目标,比如要完成多少违纪款的收缴任务,要向政府和人大反映多少本级预算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发现的问题,打算拿出多少审计成果来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的目标综合考评,等等。这一切,都决定审计计划的出台。
那么,审计计划是如何出台的呢?先讲一个真实的案例。
去年10月,某审计局审计组按照年初审计计划安排对县社保局下达审计通知书。县社保局办公室主任接到通知后却不肯在审计文书送达回证上签字盖章,而是直接拿给局长问他怎么办。局长对着通知书看了半天。其实他的眼神并不在通知书上,脸色显然也不好看了。问:审计去年来了,前年来了,大前年来了,怎么今年又来审?就不能让我们歇一年两年吗?
送达审计通知的人露出一脸的无奈,说:我们也没办法,这是政府安排的,想必政府下发的文件通知你们也收到了吧。
把“政府安排的”这招抬出来通常都很管用。但事实上,审计计划安排的审计项目并不都是政府安排的,相当部分是审计组织自己安排的,无非借了政府的名义转发了审计的计划而已。
每年的元月,有时甚至是上年的11、12月,审计机关就开始计划新一年的审计项目。先由各个业务部门各自计划项目,然后交由综合部门汇总提交讨论。审计计划讨论会是非常激烈的,甚至可以闻到火药味。按行业对口审计的项目,业务部门都希望自己的项目能多计划一些,按项目总数分业务部门打乱抽签确定的,搭配均衡又是必争的焦点,计划的出台出自三个理由或目的:
一是党政领导的中心工作,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审计应该做些什么,比如关注民生年,就要求重点对财政,失业,社保,涉农,企业等方面的审计。
二是打造审计品牌的需要,每年总要有几个拿得出手,有影响的项目成果来,否则向人大的报告没有份量,报告人在主席台前坐不住。这些项目中,财政与地税审计是必审的项目,其他如公、检、法部门基本也是每年要安排的项目。
三是审计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中心工作也好,社会反响也罢,最终都离不开审计收缴。所以,审计计划通常就安排那些“有肉的猪头”,比如专项资金规模大、问题又难以避免的单位如教育、社保、民政、交通等,而有的单位如商业供销、半倒闭企业等几年十几年也不会去光顾一下。
四是审计个人利益的考虑。审计也是人,总有这样那样的事需要解决,而且因为你是审计执法部门,来求你办事的亲戚朋友冷不丁就会冒出几个来,在这个人情和面子的社会,你不可能一概拒之不理,于是那些税务、发展改革委、财政、教育、卫生、民政、社保等部门自然也就成了每年必审的单位了。
年度审计计划时,不少审计机关将经济状况不好通常不列入审计项目计划,这些单位本身就没什么钱,什么小金库,滥发奖金福利等违规行为很少存在,审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得到理想的审计成果。因而多年来放弃了对这些单位的审计监督。经济状况好但单位负责人很“罗汉”,不给审计面子因而很难收到钱的单位通常也不会列入审计项目计划,这是因为,这些单位收不到钱,审也是白审,有时还会丢面子。在审计经费紧张,审计收缴款与财政分成借以维持审计工作运转的审计机关来说,不安排审计是必须也是明智的。
有一次按照政府领导的指示,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对县某内燃机厂“摸家底”,作为企业改制的前奏。这个企业在外界看来效益一直不好,所以十余年也没有接受过审计监督。这一审不要紧,一审出大问题了,不仅企业管理层擅自处理私分国有资产,还有职工养老保险也被财务人员贪污,企业土地抵押贷款用于管理层个人投资,贷款逾期已失去了土地使用权。
审计依法将这些“社会蛀虫”移交给检察机关,在公审大会上,曾经的企业法人泣不成声,言语中很怪审计部门,这么多年了都不监督他们一下,都是审计害的他们下半辈子在牢里度过。
人是需要监督的,否则就会松懈自己,最终滑向深渊。审计部门是否也应从中吸取教训呢,不要忘了审计的根本职责,不是为了自身的经济运转,不是为了上级领导的应时应景之作,而是为了经济社会的安全有序运行,任何一个环节、一个领域、一个局部出了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社会后果。
2008年4月20日于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