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三章 鲸落无声 ...
-
江屿的血在防波堤裂缝里漫成潮汐线时,天文台的穹顶正落下这个雨季最后的星光。
林雾攥着那张被海水泡发的海洋馆门票,指尖陷进印着虎鲸图案的票根。上周四黄昏,江屿浑身湿透地靠在实验室门框,指间转着两张门票:"听说新来的虎鲸会模仿轮船汽笛..."话音未落就被紧急警报切断,此刻他卫衣口袋里的门票还带着体温,背面潦草写着:开场前三排7座,最适合感受次声波共振。
"你连约会都要计算分贝值吗?"林雾对着虚空呢喃,防水手电扫过少年布置的声呐阵列。那些反射器排列的弧度,竟与她三年来听力检测图上唯一稳定的频率曲线完全吻合。涨潮的浪头撞碎在礁石上,飞溅的水珠里浮动着荧蓝的夜光藻——正是江屿常别在校卡后的玻璃瓶里,用来提醒她避开重金属超标的贝类。
解剖室方向传来铁门撞击声。林雾躲进废弃的海洋观测站,手电光扫过墙上的潮位记录仪。2019年6月7日的指针永久停摆,那天的暴雨在她助听器里烙下永恒的嗡鸣。此刻仪器外壳的刮痕里嵌着半枚贝壳,与她去年在江屿书包发现的耳钉材质相同——他总说那是潜水时刮掉的,却在她十八岁生日那晚,用同样的贝壳在她耳畔拼出"早日康复"。
"密码是你听不见的鲸歌。"录音机里的江屿突然咳嗽。林雾将贝壳按进仪器凹槽,闸门开启的瞬间,积灰的储物柜里滚出二十三支葡萄糖液——生产日期覆盖每个体育课日。最底层的铁盒装着被海盐结晶包裹的助听器零件,维修日志显示三年来他每月潜入海底打捞替换件,最后一次记录停在上周五:"左声道接收器被渔网绞碎,需重新校准52Hz频段。"
通风管突然涌入咸涩的雾。林雾贴着渗水的墙移动,手电光扫过江屿钉在墙上的海图。那些标注危险区的红点连成她的上学路线,每个岔路口都贴着她的抓拍:撑透明雨伞踩水洼的侧影,在生物角给海葵喂食时的低垂睫毛,甚至精确记录着她每次听力恶化时下意识揉耳垂的秒数。
"你连这个都计算?"泪水模糊了2018年9月15日的日志,少年画着她初戴助听器时羞怯捂住右耳的模样:"今天她在声学实验室听见40Hz的测试音,虽然比常人高出12分贝,但瞳孔收缩的弧度比月食更..."
潮声突然变得暴烈。林雾撞开观测站后门,江屿的潜水衣挂在生锈的雷达架上随风摇晃,衣摆处缝着她去年遗失的化学课笔记。那些被海水晕染的方程式旁,少年用荧光笔写着:"当碳酸钙浓度超过200mg/L,她耳后的红疹会..."记忆闪回至每个过敏发作的清晨,课桌里总会出现特制pH值的矿泉水。
防波堤方向传来钢筋断裂的轰鸣。林雾握紧那枚带着体温的金属校徽,突然想起上周暴雨夜,江屿佯装巧合地调整实验室通风口,让夹杂着海盐气息的气流恰好吹散她耳鸣时的冷汗。此刻海啸的浪尖上,成千上万枚他布置的反射器正闪烁成星图,拼凑出比52Hz鲸歌更寂静的告白。
礁石区突然升起诡异的磷光。林雾摸到江屿刻在观测柱上的最后留言:"如果潮高超过红色警戒线,去天文台打开..."文字被锐器划伤,但她记得这个坐标——正是他偷偷修改望远镜角度,让目镜在每个周四黄昏对准生物教室第三扇窗的位置。
海水淹没脚踝的刹那,林雾在防水匣最底层发现被塑封的樱花标本。那是三年前入学式她别在发间的落花,背面少年字迹已模糊:"当海水温度升至20℃,就带她去..."
浪峰吞没最后一道防波堤时,整个海湾的声呐阵列突然共鸣。林雾的助听器接收到前所未有的清晰声波,在震耳欲聋的海啸轰鸣中,52Hz的鲸歌穿透所有杂音——那是江屿用三年时光,在海底为她铺设的寂静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