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   韩濯原本听得连连点头,却又忽地觉出不对:“为何只让周娘子圈定一年内出事之人?那些个没了好几年的,难道就不可疑了么?包括周娘子,也甚是可疑。”

      陆云蔚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向他解释。

      快意恩仇,那是话本里编出来给人解气的。有些事时只觉得是刻骨铭心,不共戴天,恨不得立刻便手刃了仇家,方能解心头之恨。

      可真要隔个三五年、七八年再回头去看,那股子冲天的怨气,竟也就在那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之中,渐渐地消磨殆尽,再也寻不着当初那份不顾一切的决绝了。

      那口气不是一下子散的,是一天天哭着、忍着、咬着牙关,硬生生将那一腔的血泪给咽回了肚里。到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时候给彻底熬没了,放下了。

      便说周娘子,她心里就没怨吗?自然是有的。可她还有个小桃枝,要吃要穿,要长大。不是她不想报仇,而是光活着就耗费了全部力气。

      说到底。

      仇恨对于穷人来说,是极奢侈的。

      这些话,韩濯这个锦衣玉食长大的公子哥,大概是听得懂,却未必真能体会,陆云蔚便没有说出口。只道是凶手大约报仇心切,且一年内新添的仇家,线索也相对好追查一些,若是当真寻不着,再慢慢扩大范围往前查。

      回到寺里,陆云蔚将自己的推测细细说与孙推官听。孙推官闻言眼神一震,当即指派人手按名单分头查访,一户户排查下去。

      寻到第四户时,终于有了收获。

      衙役刚敲了两下门,门却“吱呀”一声自己开了,一个约莫十七八岁、身形单薄的少年立在门后,一双眼睛黑沉沉的,神色冷峻,仿佛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

      这少年姓李,他爹原是护国寺的杂役,平日干的是挑粪担水、修墙砍柴那一类的脏活累活,便如同田间地头的老黄牛一般任劳任怨,最是老实不打眼。

      可就在几个月之前,也不知是怎的,竟说是得罪了来寺里礼佛的贵人,被人从寺里头抬了回来。到家时,早已是出气多,进气少了,背上抽得跟烂席子似的,一道叠着一道,血肉模糊,几乎没一块好皮肉了。

      将他送回来的人,也没细说究竟是为了何事,得罪了何方神圣,只扔下了一句冷冰冰的“得罪了贵人,好生照看吧”,再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往桌上一掼,脚底抹油般一溜烟没了人影。

      人当天晚上便走了。

      这少年的娘,眼睁睁看着自家男人不明不白地惨死,急火攻心,一头栽倒在地上,几日之间,竟是水米不进,跟着撒手人寰。

      一对大人说没便都没了,家里就剩这么个尚未成丁,不经事的半大孩子,连连那两口薄皮棺材都是左邻右舍瞧着可怜,东拼西凑,帮着他勉强操持发送的。

      更有那黑了心、瞎了眼的无赖之徒,还在背地里头嚼舌根,传这孩子是天生的“扫把星”,八字太硬,活活克死了自己的亲爹亲娘。

      骤然遭此大祸,这少年心里头憋了一团火,脸上不显,骨头缝里却是日日恨得痛痒难耐。

      不到半个月的工夫,邻居们突然发现他不见人影了,大伙儿也没太往心里去,只当是去投奔什么亲戚故旧去了。

      这世道艰难,谁家不是勉强糊口?谁又会真正去在意,这偌大的京城里头,究竟是多了一个人,还是少了一个人呢?天底下,少了谁,除了他自家的爹娘骨肉之外,还真就没几个人会放在心上。

      于是,也就更加没人发现,这无依无靠的少年,悄悄换了身行头,削了头发,混进了护国寺,日日在角落里洒扫,做些粗笨杂活。

      那日将他爹打得半死不活送回来的,不是旁人,就是法堂那位执事。少年悄悄地在背后跟了执事一个多月,这才慢慢地瞧出一些个猫腻来。

      心中认定,八成是他爹撞见了不该撞的,这才被人下了狠手,打个半死。

      “你是如何在那木杓之上下的毒?”陆云蔚盯着那少年,一字一句地问道。

      那少年抬起头来,一双空洞洞的眸子,紧紧盯着陆云蔚,脸上竟是露出了一抹古怪的、似笑非笑的神情。

      他开口说道:“我平日就在法器库外洒扫,知道维那取东西的规矩。那木杓,平时也没几人用,只有浴佛节才拿出来。我便趁着无人之际,把原来的拿出去,让宛平那边的木匠打了个一模一样的,故意不叫他打磨得太细,回来后泡在毒水里足足腌了七八日的工夫,待那毒性尽数渗入木里,才取出来晾干。”

      陆云蔚这才恍然,为何先前仵作在住持的手掌和指头上都验出了毒物。原来不光是那排木刺,整把木杓都被毒药给浸透了。这孩子心思倒是细密得很,心也足够狠。

      她吸了口气,又接着问道:“那害人的毒药,又是从何处得来?”

      少年闻言,却是咧嘴一笑,说得风淡云清:“宛平城西,那些个摆摊的游方郎中手里买的。”

      说得倒轻巧,跟上街买大力丸似的。见血封喉的毒,哪有这么好拿?她心里不太信,但追问了好几遍,少年仍是这套说辞。

      “那佛像里的蜡丸也是你放的?”

      少年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说城中那些个屠户,平日里不肯轻易将猪血卖与外人,他便专门跑到城外田庄四下里打听哪户人家要杀猪宰羊,正巧赶上了一家,便花钱单买了好些新鲜的猪血回来,依着法子,制成了蜡丸。

      那田庄离此地倒不算太远,派去的人回来之后禀报说,基本上与这少年所言一致。那庄户人家还依稀记得他,说那天这小子眼神阴得很,拎着猪血就走,匆匆忙忙的。

      这么一来,人证物证俱在,这桩案子算是水落石出了。

      虽说这少年已是一力承担了所有罪责,言语之间,也将诸般细节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听上去倒也天衣无缝。可陆云蔚心里头,依旧觉得有些地方不大对劲。

      不说那游医卖毒药之事太过蹊跷,单说护国寺宝殿中所供奉的那尊鎏金佛像,滑不留手,便是成年男子,若无梯凳相助,轻易也爬不上去。光凭这少年一人之力,如何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那血蜡丸放上去?

      她隐隐觉得,这少年背后,或许还有别的人在暗中相助,甚至心中已有了猜测。

      只是……

      凡事过犹不及。这少年已然认罪伏法,血海深仇亦得报偿,若再深究下去,穷追猛打,万一真牵扯出巷中那些个曾施以援手,或是知情不报的左邻右舍,岂不是又要多添几条无辜的性命?

      冤冤相报何时了?倒不如就此打住,留下一线生机。

      见那孙推官那边,早已着人将少年仔细捆绑了,预备押回顺天府大牢听候发落,陆云蔚也就没再多嘴。她心中明白,后头的事,诸如这少年如何定罪,是否会牵扯出旁人等等,显然也不是她能够插手的。

      她心里,此刻还在琢磨着另一件事。

      按假和尚鲁槟和库房管事的说法,住持这些年不止吃亏空,还倒卖假度牒。那些底册上对不上的度僧,大概便是花钱买了假的。有些杂役手头攒够了钱,怕是也能从住持手中弄上一张,摇身一变,成了有身份的度僧。

      反正,只需要在那僧众名册和度牒底册之上,做些个移花接木的手脚便万事大吉了,简直是无本的买卖。

      可赚来的银子呢?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难道就这么凭空消失了不成?

      陆云蔚先前从那法堂执事的禅房之中翻找出来的,确确实实是寺中真正的账册。那人倒也狡猾,竟是在自己日常所用的衣橱夹层之中,偷偷弄了个隔板,表面上瞧着是严丝合缝,还是陆云蔚心细,听出敲击上去的声音有些发闷,与别处不同,这才起了疑心。

      至于住持日常起居的丈室,孙推官也早已派了得力人手,仔仔细细地搜查了好几遍,却是连一枚铜钱、一张银票的影子都未曾见到。

      再说,那度牒之制,早年间确曾因纸本易于伪造而生出过许多事端。可后来朝廷为了严加管控,早已下令改为了绢本度牒,其上所用绫锦质地、花纹印信,皆是比照朝中官员领受的诰命敕书,寻常匠人,又岂能轻易仿制得出来?

      住持究竟又是从何处弄来这些能以假乱真的绢本度牒呢?

      她将这事说与孙推官听,对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辨之色:“当年圣上龙颜大怒,着人彻查此事,可查来查去,牵扯之人越来越多,干系也越来越大,到最后,竟也只能是不了了之了。为了遏制伪造度牒的歪风,朝廷这才下定决心,又恢复了绢本的度牒。”

      “是以,如今这市面上,想要伪造一张天衣无缝的度牒,已是难上加难,几乎是不可能之事了。”孙推官点到为止,不肯再多言一句。

      这水底下藏着的,指不定是哪条翻江倒海的巨鳄,他一个顺天府推官,怕也是不敢轻易去撩拨的。

      既然如此,陆云蔚识趣地不再追问。左右无事,她正打算寻个由头走人,却被孙推官连声叫住。

      竟是问她想不想去顺天府做捕快。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无榜隔日更,有榜随榜更。 大修了好几遍,上周发了狠忘了情狂修10万字,调整了伏笔和对话,最终选择了自己写起来最舒服的的市井风。 段评已开,欢迎交流捉虫。 ps.有好几天不够三千没有小粉花,不是断更,目前存稿7w,正在码第四个案子。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