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再次见面 ...
-
回到剧团租用的小排练厅,团长王力军面色凝重地宣布了一个消息:“各位,文化局的扶持资金可能要削减了。"
排练厅里顿时炸开了锅。
“又要削减?去年已经减了20%了!”
“那我们下个月的巡演怎么办?”
“我们的工资还能发吗?”
王团长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先别慌,文化局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能够证明京剧在年轻人中有市场,还是可以争取到全额资金的。”
“所以我们才在商场演出啊!”陈晓雨小声嘟囔道,“可是效果你们也都看到了,年轻人顶多拿手机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真正感兴趣的人能有几个?”
易梦璃想起了刚才谢京晏看表演时专注的眼神,轻声说:“其实也不全是这样。”
“梦璃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出来听听。”
“我在想,也许我们该换个方式,”易梦璃斟酌着词句,“我觉得我们不是简单地把传统剧目搬到现代场所,而是找到京剧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说得好听,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可是个难题。”团里的老生演员刘师傅不以为然,“京剧就是京剧,改了还有那个味道嘛?”
会议不欢而散,没有得出实际有效结论。易梦璃走出排练厅,冬夜的凉风拂过脸颊。她掏出手机,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输入了名片上的电话号码。
“您好,谢先生,我是今天在商场演出的易梦璃。”短信发出去后,她又觉得这样实在是太冒昧了,对方可能连她是谁都不记得了。
手机几乎立刻就震动起来,是谢京晏的回复:“记得,杜丽娘,你有什么事吗?”
易梦璃咬了咬嘴唇,快速回复:“关于京剧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想请教你的看法。如果你有时间的话。”
发完这条,她觉得自己简直是疯了。为什么自己要向一个刚认识不久的陌生人请教问题,况且他还是个建筑设计师,并非与自己是同行。难道就因为他说了一句“你的杜丽娘很美?”
两分钟后,谢京晏回复:“明天下午三点,商场二楼的咖啡厅见面,我们可以细聊,我请你。”
易梦璃盯着手机屏幕,看到他回复的消息,深吸了一口气,回复道:“好的,谢谢。”
第二天下午,易梦璃比预定时间提前十分钟到达咖啡厅。她穿了一件淡蓝色连衣裙,比平时演出后的穿着稍显正式一些。咖啡厅装修简约偏现代风格,落地窗外是城市的繁华。她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正准备点咖啡时,一个声音响起在耳边。
“准时是美德,提前是惊喜。”
易梦璃转身,看到谢京晏站在那里。他今天穿了一件黑色大衣,里面搭着蓝色衬衫,穿了一条黑色西裤,比昨天更显干练。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身上,勾勒出完美的轮廓。
“谢先生。”易梦璃站起来,突然不知道该如何招呼他。
“叫我京晏就好,”他在她对面坐下。
“京晏,”易梦璃试着叫了一声,感觉有些太过亲密,“你可以叫我梦璃。”
谢京晏叫来服务员,点了两个人的咖啡,特意询问她要喝的类型,并且有什么忌口。
服务员送来咖啡,两个人之间的气氛稍稍缓和。谢京晏直接切入话题:“你昨天说想讨论京剧与现代艺术的结合?”
易梦璃点点头,把剧团里的困境简要告诉了他:“...所以我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年轻人真正对京剧产生兴趣,而不是仅仅作为拍照背景。”
谢京晏思索片刻:“我在意大利留学时看过剧与现代舞结合的表演,传统元素被解构后以现代方式重组,效果很震撼。”
“但京剧的程式化很强,改动太多会失去本质。”易梦璃不无担忧的说。
“不一定要改动表演本身,”谢京晏眼睛亮了起来,“可以是表演空间的重构。比如,把传统戏台语现代建筑语言相结合...”
他越说越兴奋,从公文包里拿出素描本和钢笔,快速勾勒起来:“想象一下,一个既符合京剧表演需求又能带给观众全新体验的剧场空间...”
易梦璃凑过去看,只见纸上迅速出现了一个螺旋形的建筑轮廓,中央是传统戏台,观众席则呈放射状分布。谢京晏的笔触干净利落,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力量。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她由衷感叹道,“你是什么时候设计的?”
”刚刚,“谢京晏笑了笑,”你的问题给了我灵感。我们事务所最近正在竞标一个文化中心的项目,如果能够加入京剧元素就更好了。“
他突然停下笔,抬头看着易梦璃:“你们剧团有固定的演出场地吗?”
易梦璃摇了摇头,“大多数时候是租用场地,或者像昨天一样的临时演出。”
“我有个想法,”他的声音因为兴奋而略微提高,“我可以为你们设计一个小型现代京剧剧场,作为我们公司文化中心方案的一部分。如果中标,你们就有固定的场地了;即使没中,这个设计也可以帮助你们申请文化局资金。”
易梦璃睁大了眼睛,“这...这个真的行得通吗?”
“值得一试,”谢京晏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不过我需要深入了解京剧的表演需求和空间特点。你愿意做我的顾问吗?”
阳光透过玻璃窗,在咖啡杯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易梦璃看着对面几乎还是陌生人的男子,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信任。
“我愿意。”她听见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