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第一章:寒门幼志

      明朝中期,江南的一个小村庄在晨雾中缓缓苏醒。村口的老槐树歪歪斜斜地伸展着枝干,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方贫寒的土地。村里的房屋大多是茅草和泥土搭建而成,参差不齐地散落着,苏铭的家就在村子的最东头。

      苏铭家的屋子很小,屋顶的茅草已经有些破败,几处还露出了缝隙,阳光勉强透过缝隙洒在屋内的泥地上。屋内仅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几条缺了腿的凳子和一张简陋的床铺。此时,苏铭正坐在桌前,借着从缝隙中透进来的微弱光线,全神贯注地看着一本破旧的书。这本书的纸张已经泛黄,边角也磨损得厉害,书页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但苏铭却如获至宝,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他眼中闪耀着知识的光芒。

      “铭儿,先别看书了,来帮娘烧火做饭。”苏母在灶房里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苏铭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合上书,轻轻地放在桌上,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他起身走进灶房,只见母亲正弯着腰往灶里添柴,脸上被烟火熏得通红。

      “娘,我来烧火吧,您歇会儿。”苏铭说着,接过母亲手中的柴禾。苏母直起身子,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看着苏铭,眼中满是疼爱:“铭儿,你要是累了就别太用功读书了,家里的活也得帮着干干。”苏铭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说道:“娘,我不累。读书能让我有出息,以后就能让您和爹过上好日子了。”苏母摸了摸苏铭的头,笑着说:“我家铭儿就是懂事,将来一定能有大出息。”

      吃过早饭,苏铭的父亲苏父扛着锄头准备去田里干活。他走到苏铭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铭儿,爹没什么文化,但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你只管好好读书,家里的事有爹和你娘呢。”苏铭坚定地点了点头,说:“爹,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目送父亲远去的背影,苏铭拿起书,准备去村头的私塾。私塾是村里几位有识之士凑钱建的,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一间破旧的屋子和几张桌椅。但对于苏铭来说,这里就是他梦想起航的地方。

      苏铭刚走到私塾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他走进教室,发现几个富家子弟正在欺负一个瘦弱的同学。那几个富家子弟穿着崭新的衣服,满脸的不屑和傲慢,而那个瘦弱的同学则被吓得瑟瑟发抖。

      “你们为什么要欺负他?”苏铭大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那几个富家子弟转过头来,看到是苏铭,其中一个叫王二的轻蔑地说:“哟,这不是穷小子苏铭吗?你管得着吗?”苏铭毫不畏惧地走到他们面前,说:“在这私塾里,大家都是同学,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欺负别人。”王二冷笑一声,说:“就你还敢教训我们?你看看你那穷酸样,还想和我们作对?”说着,他伸手就要去推苏铭。

      苏铭眼疾手快,一把抓住王二的手,用力一甩,王二差点摔倒在地。其他几个富家子弟见状,都围了上来,想要动手。就在这时,张老夫子走进了教室。张老夫子是私塾的先生,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深受学生们的尊敬。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成何体统!”张老夫子大声呵斥道。那几个富家子弟见先生来了,都乖乖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张老夫子走到苏铭身边,看着他,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苏铭,你做得对。在这世间,无论贫富,都应该有一颗善良和正义的心。”苏铭向张老夫子行了一礼,说:“先生教诲,学生铭记于心。”

      这一天的私塾课上,张老夫子讲的是《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铭听得格外认真,他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琢磨着这句话的含义。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块干涸的土地,而先生讲的这些知识就像是甘霖,滋润着他的心田。

      下课后,张老夫子把苏铭叫到了身边。“苏铭,我看你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日后必成大器。但读书之路漫长而艰辛,你可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张老夫子语重心长地说道。苏铭坚定地说:“先生放心,学生一定会坚持不懈,努力读书的。”张老夫子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本书,递给苏铭:“这本书送给你,希望你能好好研读,它会对你有所帮助。”苏铭接过书,看到封面上写着《孟子》两个字,心中十分激动。他向张老夫子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多谢先生,学生定不负先生期望。”

      夕阳的余晖洒在苏铭回家的路上,他紧紧地抱着那本《孟子》,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自己的科举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的困难和挑战等着他,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这艰难的世道中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