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 6 章 ...

  •   薛涛,一个十来岁的少女,本该在父亲的呵护下,享受无虑无忧的平安甜蜜,可严亲却离开了人世,把孤儿寡母留在了这个空旷的院落中。他们又偏偏是外乡人,举目无亲。

      1

      薛涛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着,虽有周围朋友的接济,那毕竟是外人。在人的意识和传统观念认知中,还是至亲至爱之人在身边,才是整个人生的温馨背景。现在是母亲给了她整个生活的依靠,在知识的海洋里她尽情遨游着,鲜花繁茂霞光灿烂的文学画卷,在不远处的彼岸展现着。可母亲的内心世界,对于一个少女来说却是陌生的。

      就这样数年时光慢慢度过了,薛涛也到了“及笄”之年,这是女孩子一个成熟的里程碑。本应该有母亲细心将女儿散乱的头发挽起,殷殷祝福“及笄”成年的到来,可薛涛等来的是母亲日渐憔悴而突然病逝。

      自父亲去世后,薛涛也感觉母亲的话语明显絮叨多了,对刘妈这唯一的佣人交流也更多了。现在她才隐隐感觉到,父亲去世对母亲的沉重打击,以及女儿在母亲心中牵挂程度。母亲是有意识将女儿托付给刘妈这样的“亲人”。

      十五岁的薛涛,双亲相继弃她而去,现在只能与佣人刘妈和她的女儿小莲相依为命。而三年前曾经执手的段阿兄,在那个冷夜送她归家后,再没有过执手相看的机会了,最后是在那座酒楼上,寻找他远去的背影,也只有“离人掩袂立高楼”的热泪潸然。

      2

      眉州的现任刺史姓郑,他是接替严绶到这里来的第三个年头。其间对薛涛给予最大的关照,学馆里社团活动中,都有她和闺蜜小莲的身影。

      这是夏末的一个晚上,刺史府张灯结彩热闹异常,原来是西川节度使韦皋,莅临眉州视察工作。自几年前韦皋接任西川节度使以来,励精图治,将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又怀柔南诏国,致使南部边境相安无事,川西大地一派繁荣安宁的景象。

      “令公,这一段你的辛苦属下人人皆知,圣人也给予了嘉奖,不如去眉州游幸几日如何?”西川节度使副使刘辟献媚似的对韦皋说道。

      “太初说的很对!”韦皋继续说,“再过几日不正是凌云寺大佛的开光盛典吗?我们先到眉州休息一下,再去乐山吧!”

      就这样韦皋一行来到了眉州。

      韦皋是一个文武全才人物,虽然他是通过“门荫”进入官僚队伍,却具有真才实学的本领。由于家族门阀显赫,韦皋被刚刚平定了“安史之乱”的唐代宗选拔为“建陵挽郎”,专程为刚刚驾崩的肃宗李亨的葬礼服务。

      这是一个无限风光的简单职业,就是为驾崩的皇帝、皇后入葬陵寝时服务的“纤夫”,拉着载有灵柩车辆的纤绳,唱着早已谱写好的挽歌,直至葬礼结束后,即可封官就职。这虽然是一个简单职业,但选拔时却是严格标准:一要官宦之家出身,必须保证“根正苗红”。二要有文化底蕴,具备弘文馆或太学殿学习经历,且诗词歌赋有一定基础的人才。三还要年少体健仪表堂堂,帅哥一枚。

      这些条件韦皋一一具备。一段工作下来,韦皋送走了已经作古的肃宗,以及被宦官藩镇轮番挤兑、日夜忧愤而突然驾崩的代宗后,很快就被接任皇位不久的德宗李适,授予监察御史并兼任陇州参军。

      韦皋没有辜负德宗的信任,在这些职位上做的风生水起。

      “报皇恩利兆民,皋肝脑涂地”。这是韦皋向德宗上表谢恩时,必说的一句台词。

      皇帝没有看错人,韦皋也抓着所有机会施展才华报效恩遇。

      3

      在德宗“削藩之战”中引起的 “泾源兵变”,致使朱泚建立了“秦”国号。是他第一次把德宗赶出了京都长安,逃亡奉天,让唐帝国和它的统治者颜面扫地。

      德宗被朱泚赶出京城、围困在奉天时,韦皋正在离奉天西面不远的陇州刺史府做着参军。

      陇州刺史名叫牛云光,是朱泚的旧部。朱泚在泾源兵变称帝后,投奔已成为大秦皇帝的老长官,是这个人的必求之路。而被围困在奉天的德宗,也在催促牛刺史“速来救驾”!

      “陛下,微臣突染沉疴,难以动身,更不能蹬马领军前去救驾。然心系圣恩,无以图报,故特将麾下参军韦皋荐于陛下,承袭微臣之职,率军勤王。”牛云光打着小算盘,既要暗投新帝朱泚,又不愿让德宗过早发现其野心,更能送韦皋一个天大人情。

      牛云光的另一个计划是,韦皋难以解除奉天被围,自然会被德宗训责,尔后由他出面拉拢韦皋投靠朱泚,或能里应外合,生擒德宗李适。届时,他牛云光就是新朝大秦的一等功臣了。

      此时的朱泚,已经在京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亲帅大军紧逼奉天,已将德宗围困数月,城内生活一应用品早已告急,朱泚的胜利是必然的。

      甚至更有要德宗命的,是那些被征召勤王救驾的军队犹豫不前,只在远处摇旗呐喊。好在一个名叫李怀光的大将军前来救驾,德宗授予其“太尉”官级,并颁发丹书铁券,以此予以激励。当李怀光的“勤王”大军,经过猛烈厮杀解围奉天城时,德宗那个最信任的宰相卢杞提醒道:

      “陛下,谨防李太尉也有不臣之心呀!”

      “不可能吧。李怀光是先帝的股肱之臣,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且此人耿直爽朗,一心为国,从没有表现出不臣之心。更何况我已晋升他为‘太尉’,又颁赐‘丹书铁券’世代免死金牌,他还能不臣不忠吗?”德宗答道。

      卢杞马上接着说:“陛下千万谨慎。老将军们如郭子仪、李晟等早已作古,现在无人能节制李怀光。就凭他的军事才能和他手下的悍将强兵,一旦有了二心就难以控制了。”

      卢杞继续分析道:“现在朱泚叛军声势正酣,朝廷处在不利境地,试想李怀光能不去考虑他的利益吗?他能够舍身来救援陛下,没有觊觎皇位的可能吗?怕的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越是耿直的人,越要防止他走向极端。”

      卢杞最后提醒德宗:“不要忘记朱泚与李怀光,都曾经任职过卢龙节度使。”

      听完这些挑拨话语,本就疑心颇重的德宗,确切认为将军们真会拥兵自重。此时让他唯一相信的,只有这位卢杞和身后的吐突承璀这些被阉割了的中人。德宗马上诏令李怀光说:

      “爱卿不必进城面见我了,速与叛军作战,待到胜利回京后我自会召见你。”

      “勤王”之兵,皇帝避而不见,是明显的不信任罢了。李怀光也深知这又是卢杞在捣鬼,一气之下,反过来与朱泚合兵攻打起了奉天城池,并喊出“清君侧、诛卢杞”的口号。此时的德宗如末日降临,惶惶不可终日,就连生活用度也频频告急,一日改做两餐,并定量食用。

      4

      此时的韦皋成了香饽饽,德宗接到牛云光的推荐表,自然御笔批就,希望韦皋前来救驾。

      “望爱卿前来救驾,否则朕将被活活饿死在这个小小的奉天府了!”

      德宗悲叹的求告着。而那边的朱泚,更希望韦皋站队他这个新兴王朝一边。他相信韦皋会识时务,再加之韦皋与旧部牛云光的亲密关系,他一定会从西边东进,夹击那个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的皇帝,灭掉大唐为时不远。因此朱泚委任韦皋为凤翔节度使,兼领陇州刺史,并擢升其为御史中丞。

      韦皋将携带朱泚委任状的牛云光一行尽数斩杀,并派遣自己兄弟,拿着表忠心的誓言文书去到了奉天,还不忘带上一句“皋愿沐浴天恩”。很明显的一个要求,就是你皇帝能给我什么好处?

      德宗在狂喜之下也明白了韦皋的意思,毫不吝惜即刻擢升韦皋为御史大夫和金吾卫大将军。这是两个莫大权力的职位,一个是统领全国对官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再一个是掌管京城防卫和大内禁军首领。

      韦皋这个“宝”押的很准,这是基于对形势和国运的正确判断。

      唐朝建国一百多年来,是以繁荣富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至今虽然盛世不再,可人们心理归宿与依托,仍旧是大唐。百姓还是作为大唐子民而骄傲,官员还以身为大唐官员而跋扈,就连那些骄奢淫逸的节度使们,虽与朝廷抗争而不敢有叛唐的言行。所以,尽管皇帝在社会治理上昏庸无能,官吏对待天下横征暴敛,藩镇的闹独立争地盘搞得生灵涂炭,但唐帝国这个金字招牌还熠熠生辉,凝聚力还很强大,“忠君爱国”依然是大唐的主流意识。

      而韦皋也没有辜负德宗的期望,在年余的平叛之战中,朱泚被追赶的走投无路,逼迫自杀。而那位大唐名将李怀光也因一时义愤,与叛军合污,被手下卫士杀死。德宗在其他将军和头脑清醒的大臣劝诫下,不得不贬黜卢杞,且向天下发表了《罪己诏》。

      皇帝的“罪己诏”只是世人朴素的叫法,实际昭告天下的名字是《奉天改元大赦制》。在这个制诰中,德宗说的也很中肯:

      肆子小子,获缵鸿业,惧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怀疑阻,犹昧省已,遂用兴戎……。

      总的一句话,就是自己作为皇帝,无德无才致使天下大乱,经过反思改正错误。

      德宗返朝后,对韦皋更是大加信任,予以奖掖。

      就在此刻,由于南诏国和吐蕃对大唐边境的侵袭,西南那片帝国的重要之地岌岌可危,边境上的松洲、维州等多个边防城池,也被吐蕃一一侵占。德宗又派韦皋主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一职,去收拾西南边陲的残局。他数个重要职务集于一身,朝野权柄独揽手中,也只有他韦皋一人了。

      这年韦皋三十多岁。

      5

      今夜的眉州刺史府热闹异常,在这个城市中为数不多的达官显贵、才子名人都要齐聚一堂,陪同客人娱乐唱和。薛涛依然是淡雅素净,被邀请来此助兴,闺蜜小莲跟随在她的身后。

      “韦令公今天来眉州视察,体验下情,了解实际,更好的为地方发展提供动力。几年来,我们西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良好现状,是前所未有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同时,我也了解到咱们眉州府竭尽全力,贯彻将军的亲民政策,奖罚分明,有多少官兵以及衙门中的同仁,都受到了将军政策的恩惠。我敢说这是在整个唐帝国中独一无二的地方,这同样预示着我们西川,就是帝国的未来,是天下的楷模。”

      节度使副使刘辟首先讲话,每讲到大将军时,他就会不断转身对着韦皋频频致礼,赢得大家一片掌声。刘辟有拍马屁的心思而讲述并不夸张,西川自韦皋接任至今十余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韦皋在政务管理方面,也是一个行家里手。在社会管理上,他实行重罚重奖措施,每个人只要是为国而有所损失的,政府就会给予极大补贴和奖赏。在使用人才方面,韦皋更是一个伯乐式人物。他接受了早年唯一的“布衣好友”,曾任前朝宰相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早已作古的陆贽观点: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

      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总之任何人的能力都有优劣,取长补短个个都是人才,舍长责短人人皆是废物。由此,整个三川齐心协力,民心所向,成为大唐一方净土和乐园。

      在民间很早流传着一种传说,韦皋的到来是上天的安排,是给三川送来了又一个“武侯”诸葛亮,五百年前的蜀汉盛世已经到来,百姓的日子当然会越过越好。

      巧合的是韦皋字“侯武”,与诸葛亮“武侯”的封号真有点“沾亲带故”。

      接着就是眉州郑刺史的欢迎词,当然不会忘掉述说对韦将军歌功颂德,以及眉州在他的治理下,日新月异的景象。

      最后是节度府掌书记武元衡做活动总结。又将近日活动和数日后参加凌云大佛开光之事安排了一下,就结束了晚宴。

      6

      这个武元衡,是中国唯一一个实至名归女皇武则天的曾侄孙,就是说武元衡的爷爷是武则天的亲侄子。

      武元衡的父亲是代宗朝殿中侍御史,皇帝的一切敕令,皆由他经手向下传递,有“内相”之称,权倾朝野。他老家宅邸在东都洛阳正平坊内,这里是一个达官显贵的居住区,与国子监、孔子庙宇和武则天女儿太平公主旧居相处一坊,风景秀丽的洛水环绕周边。

      已是“弱冠”之年的武元衡,正是发奋读书之时,洛水岸边的柳林下,常常有这位风华正茂年轻人的朗朗书声。他早已发下誓愿,不依靠“门荫”致士,免受人们背后讥讽,他要用自己真实才华,去博取功名,堂堂正正走向仕途。潜心读书,是他当下第一要务,也是他的一种“享受”。

      又一个春天到来了。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当春天的夕阳透过柳丝,投射进清澈的水面时,有一个袅袅婷婷的婆娑身影,慢慢在水面上飘过。当武元衡抬头回望,果真有一位华丽窈窕的美人,从他身后慢慢远去,而他的目光也被长长吸引着。就这样多日的影像叠加,逗引起了他好奇爱慕之心,他要一探究竟。

      一日的下午丑寅时分,武元衡手捧文卷,背对水面依靠在河边的垂柳下面,心不在焉的看着前方。不一会儿两个丫鬟陪伴着一位穿着稍显朴素的美女,款款走来。螺笄高挽,金钗流苏斜插,裙裾飘摇,肌肤凝玉,手中握着一把小小团扇,夕阳下真如一尊摇曳的冰雕。武元衡痴痴看着,反被来人掩面讪笑,走过去没有几步,那位美人又反身看了他一眼,又是一阵微微的笑声。他怔怔地呆看着,人家已经被两个丫鬟簇拥着向前走去,粗壮的垂柳也遮挡了身姿,这时他才回过神来,人已经远去。

      “好没有风度与胆量哟!”武元衡无奈地自我嘲笑,只有夹着书本慢悠悠地回到家中。

      这几天武元衡总是心神不宁在河畔徜徉着,他自己也知道,这只是个读书的样子,实则心不在焉。他想如何才能再见到那位如曹子建《洛神赋》中描摹的宓妃美人:“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虽然还没有痴迷到一日不见如三秋的地步,可他总觉得这是自己悟性成熟之后,想去采摘的第一朵牡丹。

      或许这就是缘分,不几日,那位一眼就让他不能忘怀的美人,只带着一个贴身丫鬟向他缓缓走来。他还是依靠在粗壮的垂柳下,她也放缓脚步似乎要停下的意思,并用手中团扇,半遮着面容而笑意盈盈。心中对这个身材魁梧,长相俊美,有点腼腆的男孩子,生出想要靠近的试探。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武元衡强压制着砰跳的心脏,随口说出了这两句话,停下来痴迷的看着眼前之人。

      “就只能吟出这两句呀?”美人反倒仰头笑起,团扇滑落胸前,露出了整个面容。真是一个天生尤物,成熟而美艳。

      “若逞仙姿游洛浦,定知神女谢风流”。武元衡也被逗笑了。

      她紧接着问道:“小郎君也是在这个正平坊居住吗?”

      “我不是‘小郎君’了,我已经过了二十岁生日哩!”他急忙纠正道。十五岁之前的男孩子,才应该称之为小郎君,武元衡不愿被别人把他当做小孩子看待。

      “妾姓柳,就叫我莉莉吧。”她低头羞赧地说。

      7

      通过交流,武元衡把自己和家庭情况,说与这个叫莉莉的美人。他也知道了这位让他心旌摇曳的柳莉莉,已经十八岁年龄,是正平坊居住的右领军将军薛璇的妾室,已经结婚三年。

      那个薛璇是少年有为,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军事人员,后深得代宗器重,提升为负责拱卫京畿的将军。现在虽然已经是不惑之年,但作为长期在军队磨炼之人,身体与精力用在工作和夫妻之上,还是绰绰有余的。柳莉莉是他三年前,被提升为将军这个职位后,又新纳的一个妾室,并深得他的喜爱与宠幸。只不过工作的重要性,使将军难以兼顾两全。

      两京相距虽然不远,但终归是距离拉长了时间,时间推远了距离。身在京都很少归来的夫君,使得柳莉莉感觉身边总是缺少男人气息,这对一个风雅俊俏且已经成婚数年的女人来说,是一种折磨。

      就这样他们两人交往了,也相爱了。偷吃“禁果”必然在悄悄地进行,时间过的飞快,两年时光就这样倏然而逝。

      武元衡的进士考试即将临近,他的父母也在催促,与莉莉的关系也必须有个了结。

      “武郎,我知道你就像只雄鹰,一定能在辽阔的天空飞翔。这里虽然有你的家庭,也有牵挂的我,但你的心是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去吧,命运就是这样,我永远是蜷局在阁楼里的白鸽,有人圈养有人欣赏就满足了。”最后她要求:“把我们第一次见面时的那首诗写给我吧。”

      武元衡听着怀里玉人如泣如诉的话语,回忆这两年来心动不已的交往,说什么“留下来”的语言都是无力的,彼此也知道它的虚伪与应付,那就不再说出,还是以真诚的道别诗《赠佳人》作为纪念。一生一世藏在心间,一世一生不再相见。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若逞仙姿游洛浦,定知神女谢风流。

      在自己不懈努力下,武元衡考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又分派到西川节度使韦皋手下任职,至今已辟为掌书记,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仕途生涯。

      8

      今晚的盛宴,时间不长就结束了,之后是小范围内的自由畅叙。领导的无拘无束,其他人员献诗作画各显其长,节度使和郑刺史以及随行人员,也真诚给予评判,大众平等其乐融融。

      该薛涛上场展示才艺了。她一袭粉红色的褶裙,在微微的夜风吹荡下,有着十足的流动感。满庭烛光,让四周笼罩在昏黄的明亮中,使薛涛本就娇嫩的肌肤有一种冰清玉洁的透明。已经是十四五岁的少女有着羞涩的成熟,在这个三川钟灵的土地滋润下,增一寸嫌肥,减一分稍瘦;在她身上,总是漾溢着群山流水与广袤沃野的和谐宁静,而又透出些许野性和荒凉。薛涛端坐在一张大型琴弦前,这是一张名为箜篌的弹拨乐器,音色柔而粗狂,韵沉而张扬,是宫廷活动和大型音乐演奏的主要器具。朦胧的烛光里,韦皋注视着走上场的薛涛,且目不转睛。

      大约一炷香时间,薛涛的弹奏声在高昂处瞬间低沉了下来,而她的双手,也在跳动的细弦上轻轻浮动,但手指频率却在加快,音色细密轻柔遥远而去。

      稍停片刻,薛涛轻盈站起身向周边抬眼扫了一下,她有点尴尬,因为人们都在盯着她而没有什么表现,空间幽静得没有一点感觉。

      “献丑了!请大人们海涵!”

      薛涛微微弯下身体,刚才看到的寂静现状让她不敢有所动作,只有保持着曲身拜谢的礼节。她还准备要谦虚几句,求得大家的谅解,这时瞬间掌声和唏嘘声一并响了起来。

      “《霓裳羽衣舞曲》?”武元衡突然站起身来高音量问起,韦皋也随时挺起身板,疑问似的望着武元衡,其他人各有表情的沉默着。

      “武大人说的是,这是霓裳羽衣曲三十六段的最后破曲部分,望掌书记大人指导”。薛涛谦虚的说道。

      “不敢,不敢!我虽稍懂音律却不善弹奏,这首大曲已经多少年没人鸣奏了,宫中的乐师们也不去探究这些,有几近失传的情况”。武元衡说着便看向韦皋,他也点头迎合着。看来这些经常接近宫廷的大人们,也没有真正欣赏过几十年前风靡一时的《霓裳羽衣舞曲》。

      “眉州是大唐的文化圣地,过去的古老文化留存较多。儿在父亲存书中,无意间寻到残碎的乐谱,便在严慈指导下学到了这些皮毛,今日献给大人们以示尊崇。”薛涛自然接着武元衡的话题,其实也是说给在座的其他人。这是一部只有在宫廷宴会上,才有资格演出的大乐。

      “小娘子的父亲是谁?”韦皋问。

      “是薛长史薛郧,多年前奉命随团去南诏,被染恶疾去世的那位”。郑刺史回话解释道。

      “知道,知道!小娘子已经长大成人了?确确实实一位才女!”韦皋随即对着薛涛又问又叹的赞扬着,眼睛也在紧盯着她,仿佛有点不敢相信,这就是传闻中薛郧的女儿?

      9

      “那就再随便的吟诵一首诗吧!”这时有人提出要求,看来是在验证这位小娘子,是不是琴棋书画全能的传闻。

      薛涛仍在众人面前站立着,透窗的微风吹着后翘的发髻显得有点凌乱,闺蜜小莲从背后帮助整理了一下。烛影下的薛涛,吸引着周围每一个如父辈年龄的男人目光。

      薛涛稍微停顿一下,就随手提起身边书案上的毛笔,用她熟练的遒劲楷书,写出了刚才吹乱发髻的风:

      猎蕙微香远,飘弦唳一声。

      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

      写“风”而无一个风字,却展示了风的流动。飘荡的花香,惊飞的鸟鸣,林梢的轻吟,松径的清冷,嗅觉、听觉与感觉让风无处不在。而独处这样一个环境中的人,是凄凉?是孤独?还是无家可归、寂寞踽行的迷惘?最后又是一阵鼓励的掌声。

      从今晚开始,薛涛无意间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卑微的风光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中唐宰相诗人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绝唱诗,人人耳熟能详。对此,千百年来众说纷纭,却无完整的故事。《君心我心》将为你讲述这位诗家的坎坷人生,以及他为真挚爱情的绵延吟唱。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