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十五章 ...

  •   翌日早上,苏萦怀如常作别江朔,江朔毫无察觉,在苏萦怀的额头上照例留下柔软一吻便离开了。
      苏萦怀站在门后,神色无悲无喜,昨天他再次选择遵从内心,尽管不清楚这到底是对是错。

      不要让我失望,苏萦怀。

      雨下了整夜,第二天才堪堪变小,但降雨量仍然不可小觑,东城的雨季逐渐露出狰狞的面目。苏萦怀一大早就收到不少预警和温馨提醒信息,杂志社人事也发了通知提醒员工出门注意安全,早上的打卡情况不计考勤。
      苏萦怀没有立刻打电话给对接人,而是在家等了一会,站在阳台静静观望路上行人撑伞匆匆赶路的样子。

      良久,苏萦怀拿起手机,拨通昨天记录的电话号码。
      对方很快接起。

      “你好,哪位?”一个男声,沉稳儒雅,还带有些许早晨特有的懒音。
      “你好,我是东城杂志社的采访员苏萦怀,请问怎么称呼?”
      “哦哦,你就是苏先生,我姓孙。”
      “好的,孙先生,昨天你的同事告诉我今天早上十点开始采访,现在该怎么安排呢?”

      孙先生那边犹豫了一会:“我看看,现在9点。我们大约9点45左右到东城市福利院碰面怎么样?”
      东城市福利院,之前苏萦怀在晨曦福利院里听江朔说起过。他没有去过,后来查资料时特意搜索了下,地理位置有点偏僻,现在过去的话应该和约定时间差不多。
      “好,那我现在出发。”

      苏萦怀打了辆车,幸好早高峰最拥堵的时间段已经过去了,但由于降雨影响,依然有部分道路不通畅。
      等到苏萦怀到达市福利院时已经9点50分,他在路上给过孙先生致电,表示自己可能会晚点到。对方让他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到了直接去院长办公室。

      市福利院的大门是拱形的,拱门正上方挂几个金色大字——东城市福利院。里面的建筑非常现代化,一看就知道是新建的,还有大量的娱乐体育设施投放在空地上。
      门卫注意到苏萦怀,上前询问,苏萦怀如实相告后门卫便放行了。
      苏萦怀一手拎文件包,一手撑伞行走在雨中,视线所及之处清凉透彻,是完全与晨曦福利院相反的感受。

      苏萦怀根据行政楼示意图找到院长办公室,门虚掩着,他轻叩两下,里面有人说:“请进。”他推开门,里面已经坐着两个人,正在侃侃而谈。
      一个看起来约莫四五十岁的女性,穿着简单不失风范,她坐在单人沙发上,正对着门口,见到苏萦怀点了点头,气质和蔼,笑容亲切:“你是?”
      “你好,我姓苏,东城杂志社的采访员。”苏萦怀回以同样的礼貌,自报家门。
      另一个穿着POLO衫的男人闻言立刻起身,转头的瞬间他的眼中划过一丝惊艳,很快又被隐藏起来。他快步走到苏萦怀跟前与他握手:“苏先生,你可总算来了。”
      苏萦怀大概猜到这人的身份:“孙先生,你好。”

      孙先生如同他的声音一样斯文,戴着一副眼镜,乍一看可能觉得他有点年纪,实际从皮肤状态上看很有可能是个年轻人。
      他带着苏萦怀坐到另一侧的长沙发上,介绍道:“这位就是我们刚才聊到的苏先生,待会由他来负责采访。”
      紧接着他侧身对苏萦怀,手朝主位上的女性,耐心解释道:“这位是吴院长,福利院的院长。”
      苏萦怀主动与院长握了握手,院长从旁边的茶具盘中拿出一个茶杯,倒了一杯茶给苏萦怀。

      三人在办公室寒暄了好一阵,苏萦怀工作不久,这种场合应对起来有些棘手。还好在苏萦怀快要撑不下的时候终于结束了这场战斗。
      “既然已经到齐了,那我们就准备准备采访吧。”吴院长起身,把苏萦怀和孙先生引到旁边的一个休息室。

      休息室不大,但环境优雅,有绿植和一些摆件,非常适合做视频采访,可惜,今天他名义上来意并不是这个。
      “采访中全程我会用录音笔录音,吴院长介意吗?”苏萦怀例行问道。
      吴院长和气道:“当然不介意。”

      苏萦怀与吴院长隔着一张圆桌面对面坐着,孙先生只是负责旁听,于是找了个相对舒展的地方坐下。他刚坐好,就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照。
      苏萦怀知道他们这些单位里的人,工作拍照是家常便饭,不拍反而不正常,因而他没有出言阻止。

      他从文件袋里拿出一只录音笔和一个笔记本,打开录音笔的开关,放在桌子中央,接着抬眼看向吴院长,确认道:“那我们开始吧。”
      吴院长颔首。

      “吴院长,方便介绍一下您当时在晨曦福利院的职务吗?”苏萦怀摊开笔记本,手中的笔轻点白纸,一副随时要记录的模样。
      吴院长叹了口气,她微笑着,目光深远,似是沉入回忆之中:“我当时是办公室主任,说是主任,其实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主要负责行政上的事务。那时候福利院的孩子比我刚进去工作那会少很多了,所以后来再也没招过人进来。”

      人手不足。
      苏萦怀在内心默默记了一笔。

      “福利院那时还有多少孩子呢?可以说说他们的生活状态吗?”
      吴院长:“二十五个,我记得很清楚。太小的孩子在福利院里有人照顾,要是到了上学的年纪会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学校,大部分孩子都是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只有少部分的需要留在院里,让专业教师上门教导。”
      “院里偶尔会组织外出活动,或者有社会团体到院里和孩子们玩……”

      尽管苏萦怀很着急,但害怕暴露,他又问了几个小问题,十几分钟后,他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他心头许久的疑问。

      “我了解到,八年前,晨曦福利院起了一场大火,您当时在现场吗?”
      吴院长闭了闭眼,涩声道:“在的。”

      苏萦怀:“您能说说具体的情况吗?”
      “唉,这件事过去好久了,要不是我突然接到电话说有人想要了解这段往事,我几乎以为自己真的忘了这件事。”
      “我记得那天下午,工作已经完成了,距离下班时间还有十几分钟。我的办公室是不能看到宿舍楼的,宿舍楼离行政楼隔着一片草地,对了,我还有那会的照片,给你看看。”

      院长说完,就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手机,皱起眉头眯着眼打开微信,翻到一个最近联系人的聊天记录,点开照片,把手机递给了苏萦怀看。
      苏萦怀接过手机,上面是一张清晰度稍低的福利院照片,门口跟他在公园看到的一模一样,只是这张照片拍摄时光线充足,没有那种阴森、破旧的感觉。
      正门直走不远是苏萦怀熟悉的行政楼,行政楼左边空了一大块,由于被围墙挡着,看不见空地上有什么东西,倒是能明显看到围墙边种了一圈的树,树木繁盛,有三四层楼高。
      宿舍楼与行政楼呈T字结构,院长说她的办公室看不到的确是实话。

      “当时院长和副院长都外出去了,孩子们大多还在上学,所以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不多。刚开始其实我是闻到了一点烟火的味道,但我的楼下就是食堂,五点多正是做饭的时间,我就以为是厨师做晚饭的味道。”
      “要是我,要是我那时多留心去看一眼,可能,就不会出人命了。”吴院长越说越哽咽,语气中满是后悔和遗憾。

      闻言苏萦怀心里的滋味也不太好受,他为自己而来,可晨曦福利院的大火是真实发生过的灾难,苏萦怀向来同理心很强,因此无法做到无动于衷。
      他垂眼沉默片刻,半晌,低声生硬地安慰道:“都过去了。”
      吴院长很快恢复过来,她摆摆手:“我没事,就是太久没人提起,突然想起有点情绪激动而已。”

      “那是中秋节的前一天,天干物燥。晨曦福利院已经建好投入使用三十多年,很多设施老旧跟不上时代,原本说再过两年就把所有的人都合并到市福利院的,没想到等不到那天就出事了。”
      “我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突然门卫急急忙忙跑过来找我,说宿舍楼起火了。我永远忘不了那天我踏出门口时看到宿舍楼时的情景,太可怕了。”

      “火从三楼烧起,借着风蔓延得很快,我打火警电话,他们说已经有人打过了,消防车正在路上。当时我们想要救火,可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十八分钟后消防车终于到了,但是他们进不来,外面的车堵住了路口,他们不得不绕远路从另一边进来。”
      “等到正式开始救火时,三楼往上已经全烧起来了。”吴院长怔怔地回忆着,眼中有掩饰不住的伤怀。

      苏萦怀手指蜷起,有些不忍,报道上的三言两语,让当事人说出却如此惨烈。然而他已经没有退路,苏萦怀哑声道:“后来呢?”
      吴院长继续:“后来,到了晚上八点,火才全部扑灭。期间我看着消防员一个个把孩子们抱出来,最先的出来的三个孩子那时待三楼一起玩,发现起火后找一个角落躲起来了。”
      “剩下的两个,”吴院长停顿一瞬,“没能救回来。”

      四周的空气陷入死寂,一时半刻没有人说话,所有人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默不作声。
      半分钟后,苏萦怀艰难地开口:“他们是谁?”
      “一个是女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是她刚做完手术出院的第一天,没有去上学,待在院里休息。另一个是男孩子,有很严重的自闭症,平时不跟别人说话,他几乎每天傍晚都会到九楼的房间站在窗户边,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

      女孩是林悦溪。
      另一个男孩……
      苏萦怀蹙眉,他记得看过的资料里,有两个罹患自闭症的孩子,其中一个是女孩。

      那么,就只剩下他了。
      李望月。

      虽然苏萦怀早已猜得八九不离十,但他想听当事人亲口确认:“他们叫什么名字?”
      吴院长没想到苏萦怀会问这个问题,她在刚才的诉说过程中能感觉到这个年轻人听得非常认真且沉浸,没有因为录音笔的存在就潦草了事,故而她对苏萦怀的印象在短短半小时内提高不少。
      遇难者姓名这种事情,吴院长一般不愿意多说,逝者已矣,不必惊扰,她这次却想要解答这个年轻人的问题。

      “林悦溪,李望月。”吴院长郑重地说出两个名字,末了又补充道:“他们葬在静思园里。”

      静思园。
      苏萦怀知道这个墓园,是东城市内以高管理水平著称的墓园,离他的学校不远。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