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第六十一章:中途意外 ...
-
就在全校师生沉浸在喜悦之中,满心期待着赵刚能顺利获得这份荣誉之时,公示期间却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上级纪检部门收到了一封匿名检举信,信中言辞凿凿地反映赵刚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在学校的财务收支和捐款使用方面存在重大疑点。信中详细列举了一些模糊不清的账目,故意混淆视听,暗示赵刚有贪污挪用的嫌疑。这封检举信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破了原本平静的局面,让整个学校陷入了一片哗然和不安之中。老师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脸上满是疑惑和担忧;学生们也察觉到了学校里异样的氛围,课间的欢声笑语明显减少,大家都在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育局纪检书记徐望语和罗含中心学校纪检组长段方平在接到检举信后,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专项调查组,第一时间进驻石山小学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调查组不辞辛劳,深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他们首先仔细查阅了大量的账目资料,从学校的日常财务支出,如水电费、办公用品采购费,每一张发票都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到各类项目经费的使用,像校园绿化建设费、实验室设备购置费用,逐一核对资金流向;再到每一笔捐款的明细,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查。每一个审批签名,他们都反复核实,询问相关负责人,力求还原每一笔资金的真实用途。同时,调查组还与众多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谈话,了解他们所知道的情况,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细节。他们询问老师是否了解学校财务的特殊情况,耐心倾听老师们的每一句话;询问学生是否见过赵校长有异常的行为,以温和的态度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
调查的重点聚焦在原石山小学离职教师、如今已成为知名企业家的段世杰向学校捐赠的20万款项上。检举信中暗示赵刚在这笔捐款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猫腻,怀疑他私自挪用或贪污了部分捐款。为了查明真相,调查组决定远赴段世杰位于南方的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他们乘坐了几个小时的飞机,又转乘汽车,一路奔波,终于抵达了段世杰的企业总部。在企业里,段世杰对调查组的到来表示理解和配合,他详细地讲述了当年向石山小学捐款的初衷和过程。他回忆道:“我在石山小学度过了难忘的求学时光,那时候条件艰苦,但老师们都很负责,李长贵老校长、赵校长对我的帮助尤其大。赵校长不仅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还在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我一直想为母校做点什么,希望通过捐款为母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捐款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是与学校的相关负责人直接对接,确保捐款能够顺利到达学校,并用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每一个环节我都亲自过问,就是为了让这份心意能真正落到实处。”
调查组在企业里仔细查阅了与捐款相关的所有文件和记录,发现捐款的转账记录清晰完整,资金确实足额地转入了学校的专用账户。回到学校后,调查组再次对学校的财务账目进行了反复核对,结果显示,这笔捐款每一分每一毫都用在了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新、贫困学生资助等方面,所有资金流向清晰明了,赵刚既没有贪污,也没有挪用,账目干净得没有一丝瑕疵。
然而,就在调查组准备结束对赵刚的调查时,又有一封匿名信被悄悄塞进了纪检箱,信中污蔑赵校长与原六年级女学生罗芳芳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封信让整个调查再次陷入了僵局,也让赵刚陷入了更大的舆论漩涡。调查组为查清这个问题,立刻派人前往北京某大学,找到已经在那里工作的罗芳芳。罗芳芳得知来意后,十分气愤,她说:“赵刚校长是一个非常正直,而且品德高尚的人。我在石山小学六年级时,有天晚自习突发阑尾炎,疼得在地上直打滚。赵老师知道后,二话没说就和爱人肖敏老师轮流背我去了罗含公社卫生院治病。一路上,赵老师累得气喘吁吁,但他一刻都没有停歇。到了医院,他们主动垫了医药费,还一直守在我身边,直到我的父母赶到。说我与赵校长有关系,纯粹是污蔑,我要起诉造谣者,还赵校长一个清白!”
调查组在洗清赵刚冤屈的过程中,却意外发现了李康杰的问题。原来,李康杰为了转移视线、保住自己,故意在学校的财务账户上制造了一些假象。他利用自己负责采购的职务之便,在订购学生的书箱和作业本时,收受了供应商的巨额贿赂,每采购一批,他就能拿到一笔不菲的回扣。在学校基建项目中,他也多次收受贿赂,和施工方勾结,在工程质量上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导致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出现了墙体裂缝等安全隐患,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和形象。他将一些贿赂资金混入学校正常的财务支出中,通过伪造发票、虚报账目等手段,试图混淆视听。
消息传出,学校里一片哗然。老师们纷纷对李康杰的行为表示震惊和愤怒,他们无法想象身边竟隐藏着这样一个损害学校利益的人。同时,也为赵刚感到庆幸,经过重重调查,终于还了他一个清白。很快,李康杰就被依法查处,他不仅被学校开除,还因涉嫌受贿被依法逮捕,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而赵刚,终于洗清了冤屈,他的荣誉也得以保住。经过这场风波,赵刚更加坚定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信念,继续在他热爱的岗位上散发着最后的光芒,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时常给年轻教师讲述这段经历,告诫他们要坚守底线,不忘初心,在教育的道路上保持纯粹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