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第五十五章:柳暗花明 ...

  •   天色微明,霭霭雾气如轻柔纱幔,缓缓铺展,将石山小学温柔包裹。校园仿若一位霜鬓老人,无声矗立,默默见证往昔蓬勃与当下的清冷。操场上,赵刚背手踱步,眉心紧拧成结,目光紧锁着那几间饱经风雨的教室。记忆中,这里曾回荡着孩子们的欢闹叫嚷,而如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持续向城市流动,生源锐减,教室空荡,只剩一片寂静与落寞。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乡村学校在这场时代变革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石山小学便是其中之一。
      “赵校长,早啊!”教导主任王超能老师的声音从后方传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赵刚闻声回身,嘴角扯出一抹略显勉强的笑意,应道:“王主任,早。这生源的情况,你也看见了,咱们学校这周内又有77班的李雄雄,78班的田华阳,81班的王诗诗、李冬雪4个同学转学到城里的小学去上学了。这样的速度我们得赶紧想办法,再这样下去,石山小学怕是撑不住了。现在教育都在讲数字化转型,城里学校在这方面走得很快,在线课程、智能教学设备都用起来了,咱们要是跟不上,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
      王超能重重叹了口气,满脸无奈地说:“是啊,现在村里孩子越来越少,家长们都一门心思把孩子往城里送,就觉得城里教育资源好,师资力量强。而且人家数字化教育搞得热火朝天,咱们在这方面确实落后一大截 。”
      二人并肩走进办公室。屋内,其他几位学校领导早已就座,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愁云,神色凝重,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为了商量怎么保住咱们石山小学。”赵刚开门见山,话语掷地有声,“当下生源减少是个火烧眉毛的大难题,咱们绝不能坐以待毙。我琢磨出一个办法,咱们打破村与村小学之间的地域限制,向石山小学周边片区,尤其是山区招生。不过要实现这个,必须得向教育局汇报,争取上级支持。咱们的目标是力争保持12个班级,把咱们这小规模的石山小学,办成有个性、有特性的示范学校 。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老师们纷纷点头,认可这个思路,可也有人面露疑惑,提出心中的疑问。
      “山区小学的学生,向城市小学流动是大势所趋,我们难以逆转,现在的县城中学包括省、市重点中学都出现向大城市上学这个问题。而且在数字化教育的冲击下,咱们面临的竞争更大了 。”李康杰泼了一盘冷水。
      “赵校长,这个想法确实不错,可咱们到底要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呢?还有,怎么打造出学校的个性和特性啊?现在到处都在搞特色教育、智慧教育,咱们不能光有想法,得有具体的行动和规划 。”段蓉老师满脸关切地问道,眼神中满是对学校未来的担忧。
      赵刚不慌不忙,条理清晰地回应:“教学质量方面,咱们加大教师培训投入,定期组织教师到城里的名校交流学习,回来后在学校开展内部研讨分享会。同时,大力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说到打造学校特色,咱们可以参考城郊乡镇那些小规模学校的做法。他们重构校园空间,着手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地域的乡土资源,把课程放到公园、田园里和果园里。咱们也可以结合周边的山坡、田园,开发特色课程。比如说,带孩子们去认识山上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和用途,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亲近自然。另外,我们向教育局提建议,开展城乡学校合作交流或帮扶试点活动。如我们可以与与城里口碑极佳的代代红小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现在不是提倡教育数字化吗,我们也可以借助他们的技术资源,引入一些线上优质课程,让咱们的学生也能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 。”
      众人听闻,纷纷展开热烈讨论。王超能率先发言:“这主意不错,和代代红小学合作,他们的优质资源能给咱们带来很大帮助。而且要是能引入线上课程,对咱们教学肯定有很大提升 。”段蓉老师也点头赞同:“对,老师们去学习,回来再分享经验,咱们整体的教学水平肯定能上一个台阶。再加上特色课程和数字化教学,学校肯定能焕然一新 。”
      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赵刚补充道:“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地区推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比如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省属师范类高校与市级政府联合培养地方公费师范生,充实我们的师资力量。还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应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郴江教育扶智平台等,支持城乡学校开展双师课堂、名师示范课,组织网络教研和教学诊断,促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覆盖到我们这里 。”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建议可行,赵刚便安排人员将此想法一并写入向教育局汇报的材料中,期待能得到支持,为石山小学的变革添砖加瓦,也为全县作示范推广。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节省时间,而且减轻了家长接送的负担。
      不久后,在教育局的牵线搭桥下,赵刚与代代红小学的领导取得联系并约定会面。会面当天,赵刚怀揣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来到代代红小学。走进校园,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让他既羡慕又感到差距。校园里随处可见智能教学设备,学生们拿着平板电脑学习,这与石山小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会议室里,赵刚诚恳地阐述了石山小学的困境以及合作的愿景:“我们希望能借助贵校的优质师资和教学经验,定期邀请名师到石山小学开展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同时也希望我们的老师能有机会来贵校跟岗学习,参与教研活动。另外,我们希望能在教育数字化方面得到贵校的支持,引入一些线上课程资源,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
      代代红小学的罗丽娜校长沉思片刻后说道:“赵校长,您的想法很好,我们也一直希望能为乡村教育出份力。但我们学校自身教学任务也重,师资也并非十分充裕。而且在数字化教育方面,我们的资源也有限,要全面支持你们可能有点困难 。”
      赵刚连忙补充:“罗校长,我们深知贵校的难处,所以在时间安排和课程选择上,我们都可以灵活调整,尽量配合贵校的教学计划。而且,我们也会为前来指导的老师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和工作便利,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在数字化资源方面,我们不要求全面支持,只要能给我们一些基础的线上课程,帮助我们起步就行 。”
      经过数小时的深入沟通与协商,在教育局普教股副股长谢雅的协调下,双方最终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代代红小学每月安排两位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前往石山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教学指导,包括示范课、教学研讨等;石山小学则每学期选派教师到代代红小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跟岗学习,全方位参与日常教学与教研活动。同时,代代红小学会向石山小学提供部分基础的线上课程资源,帮助石山小学开启数字化教学的第一步 。
      与此同时,代代红与石山小学举行“代代红小学石山小学实验基地”挂碑仪式后,石山与代代红小学紧锣密鼓地在周边片区开展宣传工作,积极介绍学校的新政策和教学优势及师资力量。老师们不辞辛劳,拿着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走村入户,耐心地向家长们讲解。在宣传过程中,老师们不仅介绍了学校的特色课程和教学改革计划,还重点强调了数字化教学带来的优势,让家长们了解到孩子们在石山小学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学校接轨的教育资源 。
      在劝说过程中,赵刚还了解到代代红老师的难处。原来,部分教师住在城里,来乡下支持、服务,家里还有即将升入中学,甚至面临中考、高考的孩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赵刚与学校领导们再次紧急商议,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最终决定实行轮班住校制。让教师们轮流住校,既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又能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为了进一步打消家长们的顾虑,赵刚和老师们还组织了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们走进校园,亲身感受学校的教学氛围和新变化。家长们参观了学校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还观看了特色课程的展示。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满活力的样子,许多家长的态度开始转变。特别是在体验了数字化教学设备后,家长们对学校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
      经过一番不懈努力,众多家长终于被说服,纷纷同意把孩子送到石山小学。看着报名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多,赵刚和老师们的脸上都绽放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些日子里的疲惫与艰辛,此刻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成功解决了生源和部分教师调配问题后,石山小学的改革计划正式提上日程。赵刚带领老师们开始重新规划校园空间,他们搬走了教室里的讲台,将学生的课桌围成小组形式,方便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就像建设中学那样,没有了讲台,老师们融入学生之中,能更多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
      同时,学校利用周边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把自然科学课搬到了山坡上,让孩子们实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生态环境;把美术课设在了田园里,孩子们以大自然为画布,描绘出心中的美景;还开设了手工课,利用果园里的果实、树枝等材料,制作出精美的手工艺品。
      为了凸显办学特色,学校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一校一品”活动。组建了书法社团,邀请当地的书法名家定期来校指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立了科技小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且,学校逐步加大数字化教学的投入,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培训教师掌握数字化教学技能,让线上课程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 。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山小学再度焕发出往日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教室里,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清脆悦耳,小组讨论声此起彼伏;操场上,孩子们嬉笑玩耍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在阳光下肆意奔跑,满是朝气与活力。赵刚伫立在办公室的窗前,静静地凝视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守住石山小学仅仅只是迈出的第一步,未来的教育之路依旧漫长且充满挑战,但他坚信,只要全体师生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石山小学的明天必定会更加灿烂辉煌,定能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出独有的光芒,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让这所乡村小学成为孩子们梦想启航的港湾。在数字化教育的浪潮中,石山小学也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孩子提供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