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凤栖阁的晨曦 ...
-
永徽七年的长安城笼罩在突厥铁骑带来的阴影之下,整座城市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压力所覆盖。凤栖阁的雕花窗棂透进一缕晨光,轻轻洒在郑青衣眉间那枚朱砂痣上,显得格外醒目。她静静地凝视着铜镜中的倒影,指尖不由自主地抚过眉心的红痕——这是母妃临终前用最后一滴血为她画下的印记,不仅代表着她高贵的李朝皇室血脉,更承载着母妃未了的心愿与无尽的牵挂。
三日前早朝时,父皇咳血染红龙袍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那刺目的红色如同利剑般刺痛着她的心。太医的诊断书被她小心翼翼地压在妆台最底层,纸页上 “肺腑积毒” 四个字仿佛毒蛇般蜿蜒盘旋,时刻提醒着她现实的残酷。
那蜿蜒的字体如同死亡的宣告,让她心中无比沉重,她明白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为自己和李朝的未来寻找一线生机。
“公主,镇北王府的帖子。” 翠屏捧着烫金请柬轻声走进时,郑青衣正将一封密信缓缓浸入茶盏。墨迹在水中渐渐晕开,化作一团乌云般的字迹。她接过请柬,指尖轻轻摩挲着 “萧景行” 三个字——这位镇北王次子素有 “玉面阎罗” 之称,半月前在京郊截杀南蛮使团时,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过人的武艺,亲手斩下了对方主帅的首级。他的英勇事迹传遍了整个长安城,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之光。也许,他真的会是改变这一切的关键所在。郑青衣沉思片刻,心中涌起一股坚定的决心,决定接受邀请。她必须亲自去见萧景行,与他坦诚相谈,寻求合作的可能性。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她要为李朝、为自己奋力拼搏,找到一条生存和发展的道路。郑青衣清楚地知道,李朝的未来不仅仅系于皇族,更需要各方的支持与努力。她思索着如何平衡朝中的文派与武派势力,如何在突厥和南蛮的威胁中找到一条生存之道。窗外,长安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百姓们的生活依旧进行着,仿佛并未察觉到暗流涌动的危机。
她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责任感,她不能让李朝和她的子民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整理好思绪,她缓缓起身,命令翠屏备车前往镇北王府。车马缓缓驶出凤栖阁,沿着街道前行,街道两旁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的嬉笑声随风飘来,如此鲜活的生命力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抵达镇北王府时,萧景行早已在门口等候。他身着玄色锦袍,面容冷峻而英俊,眉宇间透着一股坚毅。
看到郑青衣,他微微欠身行礼,礼貌而不失威严。
郑青衣亦回以浅笑,心中暗自思量,此人或许真的能成为她命运的转折点。步入府中,两人在一间雅致的厅堂相对而坐,侍女们奉上香茗后悄然退下。
郑青衣开门见山,述说当前局势的紧迫与李朝的危机,请求萧景行的帮助。萧景行静静地听着,眼神中流露出深思。“我明白公主的苦心,也深知李朝所面临的困境。”
萧景行终于开口,语气坚定,“但要想改变现状,仅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我们需要一个周密的计划,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郑青衣点头,心中的希望愈发强烈。两人详细地商讨起未来的策略,从如何应对外患到如何平衡朝中势力,每一项计划都经过反复推敲。夜色渐浓,烛火摇曳,窗外的月光洒在他们身上,为这紧张而重要的会谈增添了一抹宁静。
郑青衣心中无比清楚,这条道路不会平坦,但她愿意与萧景行一同走下去,为了李朝,为了她肩负的责任。夜深时,她带着一丝疲惫与满心的期待离开镇北王府。回程的马车上,她望着窗外的星空,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这个时代充满了变数,但正是这样的变数让她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
她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未来的每一步都需要她以智慧和勇气去走。
马车缓缓驶入公主府,她轻步下车,吩咐侍女准备笔墨纸砚。她坐在案前,思考着今日与镇北王的对话,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朝廷当下的局势:文派与武派的争斗日益激烈,北方的突厥虎视眈眈,南方的南蛮亦暗藏野心。她必须在这盘根错节的局势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烛火微微摇曳,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她开始书写自己的计划。首先,她需要借助镇北王的力量,在武派中站稳脚跟;同时,也不能忽视文派的影响力,毕竟丞相掌握着朝中许多关键资源。她决定明日拜访丞相,以期达成某种共识。随着计划渐渐成形,她的内心也踏实了许多。或许在这乱世之中,她不仅能保全自己,还能为这片土地带来一丝安宁。
窗外的星空仿佛在对她微笑,星光洒在她的笔尖上,照亮了她前行的路。她合上计划书,吹熄蜡烛,安心地躺倒在床上。明天,又是充满挑战的一天,但她已经做好了准备。她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前方的路便不会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