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所有内容就到此结束啦
《克雷洛热恋》原名《三十天离婚倒计时》,原本的大纲写的是:璞玉和白杨两个人将新婚30蜜月期走过的地方再走一遍,为此我参照西欧的地图,特意设计过一个完整的路线,但是行文渐渐发现,如果要把这30天写满,文章将有大量的插叙和倒序,17章往前就能看出来,一半是现在时间线,一半是过去时间线。怎么能在15万字以内用精炼而不生硬的文笔处理好这两条时间线,我想了好久,答案是:以目前的水平我做不到。因此,用“三十天”作书名,可能就不是很合适了。这里要跟第一批看这篇文的读者说声抱歉(其实偷偷摸摸已经跪了好几次了)。
所以最终本文分为两条线,一条是现在时间线,从璞玉提出离婚,白杨提出故地重游开始到结束;另一条是过去时间线,从璞玉在圣莉亚大学上人士白杨到二人结婚,这条时间线又有另外一条更早的时间线,那就是白杨十五岁的时跟璞玉的偶遇,其中又又又有一条更早的时间线,那就是白杨被亲生父母卖了之后在马厩遇到的璞玉。所以总得来说,白杨在五岁的时候就遇到璞玉了。那么这样的时间线怎么呈现给读者要好一点呢?本人空空的脑袋瓜开始想了,最终以稀薄的智慧相处了一个办法,从璞玉的生病的症状,以及治疗的方式入手,通过梦和记忆迷宫治疗零碎的展现出来。结果被朋友辣评:你是梦到啥写啥吗?
本厨子坚强地留下两行热泪,大汗淋漓绞尽脑汁精心烹饪出一坨狗屎(有点恶熏,不要想象)。
好吧,在朋友的锐评下我清醒了不少,但是当时行文已经过半,再改已经来不及了,只能通过一些拙劣的手段,让生病、失忆、治疗中间这段情节看起来没那么像“做梦写出来的”。我知道效果甚微,笔力还是不够。不过我还是硬着头皮写下去了,到现在头皮已经硬如钢铁,甚至可以去写一本头皮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以后再说吧)。
跟很多小作者一样,这篇文在数次自我怀疑,欣喜-失望-欣喜-失望的循环往复中完结了,到了现在,我仍然不知道我写得算不算有进步,但是如果要在“欣喜”和“失望”中,定调这篇文结束的情绪色彩,我愿意选择“欣喜”。
《克雷洛热恋》是我的练手文,四月开始连载,六月下旬就正文完结,速度在我的预料之中,对它的重视程度却在我意料之外。本人没有谈过恋爱,关于“爱”我实在无从参考,所以只能通过一些句子的堆砌、想象的描摹、以及对话的情境中稍微表现,我清楚这是非常稀薄的,正是因为我清楚,所以我选择了“热恋”这个题材练手。
练着练着我发现不对劲了,我好像再想多写一些。
璞玉从小出身在顶级豪门,被规则深深束缚,又难以分清身边人的真心多少,所以他会露出一些清冷疏离的气质,然而,从对璞玉父母为数不多的形容当中可以知道,父母辈身上并没有翩翩然的风度,儿子犯错他们照样破口大骂,因此可以知道璞氏这个家族,基因里是有放荡不羁的特性的,璞玉正好遗传到了这一点。在外的克制,和在内的“流氓”,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又清冷又温和,跟白杨谈了恋爱之后,他再也没有什么“克己复礼”的必要,最终造就了温润。
白杨的身世要相对坎坷一点,我给大家捋一捋时间线,他在五岁的时候(还是长青的时候)被亲妈卖给白氏,当时那个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的女孩子还没有出世,白氏父母一直处于无子嗣的状态,所以把他给抱回来了(这一点我没有写得很明显,可能在行文的时候下意识淡化了一些)。马厩偶遇,璞玉的突然出现让白杨跑了,一跑就是十年,在贫民窟又被白氏抓到,最后养在白家。用狼形容白杨没有错,狼是群居动物,遇到璞玉前他一直孤身一人,他很容易被璞玉身上那股平和温润的气质吸引,所以爱上璞玉轻而易举,更别说还被璞玉救了一命。克雷洛的艰苦又塑造了他冷冽的性格,这一点文中其实也不太能表现出来,因为我将太多笔墨放到他对璞玉的感情上,所以缺少立体性,这是我需要改进的点。还有可能会造成疑惑的地方,就是白杨的第二人称视角,他好像不应该是一个细腻的人,但在我的角度看来,他的确是细腻的,不过他细腻是因为自己长期的孤独,以及与璞玉之间的天差地别造成的不自信。
关于大纲,时间线,两个人的性格,以上大概都能说完。我的确想再多写一些,可情节走向已经定调,只能在番外稍微弥补一二,所以这是一篇带有我很多很多遗憾的文,却给了我这两个月很多支撑,各种意义上的精神动力。
井吉忍先生在《东京八平米》里面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以及对其的定义,它不指实际面积,而是指心中的某一块地方。也许八平米在别人眼里是畸形的状态,但它能够让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那里你不用伪装,可以好好地面对自我,尽可能去享受当下。”
这不长不短的两个月,构成了我的八平米。
好吧,我承认,虽然我想传递幸福和爱这个概念,好像失败了。不过,即使做不好又怎样呢?再坏也差不到哪去不是吗?此刻我的确在这种情绪当中。
璞玉白杨,再见~
希望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能看见你们,最重要的是,多来梦里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