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张謇 ...

  •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祖籍江苏常熟土竹山,生于江苏省海门直隶厅长乐镇(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光绪二十年(1894年)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金融家、慈善家、诗词楹联家、社会改革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江苏五才子”之首。

      同治十三年(1874年),孙云锦调往江宁(今南京)发审局,参与案件审理,邀请张謇担任其幕僚同往。为了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张謇开始了他的幕僚生涯。
      光绪二年(1876年)夏,由于发审局人事复杂,张謇苦不能为,于是应淮军“庆字营”统领吴长庆邀请,前往浦口,成为吴长庆的淮军幕僚,参与了庆军机要、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
      光绪六年(1880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
      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广总督张之洞都争相礼聘,邀其入幕,但张謇一概婉拒。
      光绪十年(1884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不久吴长庆病故,张謇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1885年到1894年,整整十年中间,张謇一次又一次参加“会试”,结果都是名落孙山。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奉张之洞之命创办大生纱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创建了南通博物苑。
      民国元年(1912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同年,改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
      民国4年(1915年),因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部分要求,张謇愤然辞职。
      民国8年(1919年),建成南通更俗剧场。
      民国11年(1922年),棉纺织业危机,导致张謇的事业全面崩盘,大生纱厂走向衰落。
      民国15年(1926年)8月24日,张謇在南通病逝,享年73岁。
      张謇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主张 “实业救国”“父教育,母实业” ,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开创了唐闸镇工业区,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三镇的格局,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苏北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