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颐和园(光绪时期) ...

  •   清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光绪十二年(1886年),奕奏请慈禧“修治清漪园工备操海军”,并提出“创办昆明湖水操学堂”,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清漪园,作消夏游乐地。

      光绪十四年(1888年),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园名为颐和园。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修复工程结束。颐和园建成后,慈禧太后久居于此,处理军国大事,发号施令,颐和园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包括圆明园、颐和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再次遭到洗劫,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