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容闳 ...
-
容闳(Yung Wing,1828.11.17-1912.4.21),男,原名光照,谱名达萌,号纯甫,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广府名人 。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容闳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在清末洋务运动中,他因促成并且经历了两件大事而彪炳史册:参与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机器厂——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组织了第一批官费留□□童。在中国近代西学东渐、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容闳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光绪二十四年(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身在美国的容闳一直坐卧不安,焦灼地关心战事,为祖国命运担忧。他通过关系给湖广总督张之洞写信表示愿回国效力。张之洞马上复电,要容闳回国商议。
从1896—1898年间,容闳通过各种渠道向清政府提出种种兴国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设立国家银行、修筑全国铁路两大建议,但最后却因官场腐败内斗被朝廷否决。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中旬,光绪皇帝正式颁发“明定国是”诏书,百日维新正式开始。9月21日,维新失败。容闳冒险潜逃出京,避居上海租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一些革命党人在香港开始策划夺取广州的起义,决定事成后推举容闳为政府大总统,但容闳认为应当推举孙中山为大总统。虽然革命派的几次起义全都失败,但容闳在美仍积极活动,联络了美国军事专家荷马李(Homer Lea)和财政界重要人物布思(Charles Beach Bothe),计划筹款,训练武装力量,支援中国革命。此后,容闳一直努力此事。旅居新加坡的孙中山,与容闳通信频繁。
宣统二年(1910年),邀孙中山赴美会谈,表示支持革命。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功。12月19日至29日,容闳连续写三封信给革命党人谢缵泰,热烈欢呼推翻帝制的伟大胜利。同时详述了自己对革命发展的观点。
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致函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第二天便亲笔写信给容闳,诚邀他归国担任要职,并寄去一张自身近照。4月21日上午,容闳病情继续恶化,抢救无效,逝世于美国康州哈特福德城沙京街寓所,终年84岁。